- 地方治理中的有序公民參與
- 孫柏瑛
- 649字
- 2019-09-29 12:54:21
第三章 公民資格與公民性:發展中的公民參與角色與身份認同
公民是公民參與行動的主體,是推進公民參與發展的直接實踐者,是經由參與歷程推動政府治理發展、改善地方公共服務能力的主要力量。實踐證明,公民參與理性化程度的高低,在官民互動中對行動方向和行動手段的判斷與把握能力的高下,往往與公民對自我角色的認知程度和對共同體身份的認同程度呈正相關關系。如前所述,在地方治理的行動中,公民投身于公共事務管理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公民對自身身份和角色的認同程度。也就是說,公民首先需要意識到在共同體的生活中自己是誰,對于共同體意味著什么,會發揮怎樣的作用;作為國家和社會生活的一員,自己應該享有什么,同時又應該付出什么,即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什么。本章探討的公民資格理論就代表著一些思想者在不同層次上闡釋公民性和公民身份的努力,它從歷史與現實的兩個維度思考公民資格的演進及其法律和社會意涵,從而為現代公民在社會共同體中的集體參與行動邏輯提供理論依據。在此基礎上,本章闡釋了在公民社會成長與地方公共事務治理結構轉型背景下積極的公民資格所倡導的當代公民角色定位的理念,討論了公民教育與公民學習在培養與推進積極公民資格過程中具有的價值。政府及其行政官員是有序公民參與發展的直接推動者,他們對于公民參與的自身定位、認知態度、作用方式將直接影響公民參與成長的能力。為此,本章進一步討論了政府及其行政官員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來激發公民參與與自主管理的動力,致力于政府與公民的共同成長和發展,以提升地方或社區的公共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