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中國古代治國要論》序[1]

對于現代的國家和國民來說,知識的來源原本有三個方面:一是縱向借鑒,從歷史學;二是橫向借鑒,從他國學;三是自己摸索,從實踐中學。這三個支點,缺一不可。但長期以來,我們實行“拿來主義”、“摸著石頭過河”似乎多些,很少青睞我們祖先留下的思想寶庫和治世經驗。有沒有可能在我們拄著借來的拐杖、摸著石頭過河時,驀然回首,卻發現千百年前的古橋就在不遠處立著呢?

湯因比曾說:“在我看來,對于任何一個將成為歷史學家的人來說,尤其是對出生于這些時代的人來說,古典教育是一種無價的恩惠。”在我看來,這樣的意義不僅限于歷史學家,它也適用于當代社會的每一個人,尤其是作為社會管理者的公務員。以史為鑒、“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嘉善矜惡,取是舍非”,向來是一種人文精神,也向來是經世濟用之正途要術。具有豐富的歷史知識,向來都是高水平領導者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

我在教育領域工作多年,對我們的教育在這方面的欠缺有著深刻的體會。源自20世紀初的反傳統思潮帶給了我們面向西方的視角和革新的勇氣,也成為歷史虛無主義和“左”的流毒的根源之一。反映在我們的教育中,就是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古典教育的缺失。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看到自己的青年在欣賞西方古典文學藝術的同時,卻不具備欣賞唐詩宋詞的能力時,心里不能不涌起一種痛楚;看到自己的青年在解決理論方法和問題時總是習慣于探詢西方世界,卻很少光顧自己的民族文化寶庫時,心里不能不涌起一種遺憾。當這種痛楚和遺憾所面對的對象是一個民族的幾代青年時,這是何等巨大的損失!

其實,歷史是無法割裂的,只是肯不肯自覺地去認識罷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告訴我們:尊重歷史才是尊重現實,懂得如何自覺探詢歷史的民族才會真正懂得如何理性地探索未來。只有在善于向西方學習的同時,還善于向我們的古人、前人學習,我們才有可能后來居上、引領時代。

到了該補上這一課的時候了,以我們補科學教育一樣的志氣和熱情。所以,自2001年我國正式實施公共管理碩士(MPA)學位教育以來,我作為全國公共管理碩士學位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的主要負責人,就一直想要從MPA教育領域入手,編一本專業領域內的歷史教科書,讓故紙堆中的歷史鮮活起來,展現我們傳統文化精粹在現實生活中的生命力和功用,在公共管理碩士學位教育中加入“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的理念,讓我們的MPA學員能夠在較短的時間里盡可能精要地了解中國歷史上治國安邦的經驗和實踐,從中獲得色彩紛呈的治國理念、政治智慧和制度設計等方面的廣泛啟迪,加強他們在專業歷史知識方面的修養,或者至少是提供這么一種概念,讓他們能更自覺、更自如地學習和運用祖先的智慧。

在中國古代博大精深的學術體系中,“治國安邦”之學應該是地位最為尊崇的學術,也是內容最為豐富的學問。中國古代豐富多彩的治國理念、紛繁凝重的治國實踐實在是一座寶藏。而長期以來,我們對這一寶藏很少有過像樣的開發利用。關于中國古代歷史和傳統文化的典籍浩如煙海,卻鮮有現代人編寫的系統介紹中國古代治國思想、制度和實踐的專門書籍,這方面的知識當然也就難以系統地出現在大學的講壇上。為了彌補這方面的缺憾,兩年多前,我和我的同仁們開始了這方面工作的探索,直到今天這本書的出版。

工作開始后,我們深刻地體會到編寫實踐的不容易,特別是面對著這樣一座璀璨的寶藏,挖掘和取舍都是很大的挑戰,而如何選擇最具有現實借鑒意義的歷史資料更是挑戰,這需要我們的作者不僅有歷史的眼光,還要有現代的眼光;不僅要有歷史知識的積淀,還要有公共管理知識的涵養;不僅要有豐富的綜合知識,更要有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所以,這本書的出版,只能說是我們嘗試著邁出的第一步,這方面的研究,還需要繼續。


注釋

[1]本文系紀寶成主編《中國古代治國要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一書的序言,曾發表于2004年11月25日《光明日報》,以《善于向古人前人學習》為題摘要發表于2004年11月26日《人民日報》。被《中國當代教育家文存·紀寶成卷》、《大學的探索》收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胜县| 玉树县| 崇州市| 灵山县| 玉树县| 右玉县| 岳阳县| 得荣县| 阜新| 呼玛县| 永丰县| 湖南省| 濮阳县| 安义县| 仁化县| 南乐县| 盐城市| 五原县| 长丰县| 海林市| 阜新市| 探索| 秀山| 涪陵区| 洞头县| 潞城市| 彝良县| 南漳县| 舒兰市| 麻栗坡县| 兴安县| 阿瓦提县| 五华县| 会泽县| 益阳市| 台中市| 忻城县| 商洛市| 汶上县| 英德市| 木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