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關于邏輯學的研究

引 言

《邏輯學》是黑格爾哲學體系的核心著作。它的問世是哲學史和邏輯史上的一次革命,標志著辯證邏輯的真正誕生,并為辯證唯物主義的創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論來源。

黑格爾這部杰作的主要特點在于,它是一部辯證法貫穿其中的本體論、認識論和邏輯三統一的著作。黑格爾通過這一著作,創立了全新的具體概念的學說,突破了不管思維內容的傳統邏輯的界限,提出了思維形式與思維內容統一的邏輯。但是,黑格爾武斷地把具體概念推演的體系看作宇宙的本原和本質。這就是他的邏輯學同時所具有的本體論意義。顯然,這是黑格爾哲學體系中最唯心、最具神秘主義氣味的部分。然而,用恩格斯的話來說,這只是黑格爾哲學體系的形式方面,如同大廈外面一些腳手架之類的東西。當然,對此亦須加以批判。但批判的目的,應當是為了能夠進入黑格爾哲學體系這座思想大廈去獲取珍寶。

在黑格爾的《邏輯學》中具有珍寶價值的,顯然不是在本體論方面,而是在黑格爾對于人類認識的辯證過程所作的深刻概括。其中,不僅包括人(個體與族類)從感性經過知性到理性的辯證認識過程,而且包括理性認識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辯證認識過程。這是黑格爾極為天才的發現和創造。

本章各節所討論的問題,諸如“存在論”的“有”與“無”,“本質論”的“本質性或反思規定”即“同一、區別、矛盾”,“概念論”的“概念的辯證觀”,以及“綜評‘概念論’”等,不消說,只是深入黑格爾哲學體系去獲取珍寶的一種嘗試。當然,黑格爾《邏輯學》中的珍寶不限于這幾個方面。但是在我看來,這是幾個重要的方面,對于這些問題的討論,至少是有利于為探索黑格爾體系的珍寶開辟道路的。

有與無是《邏輯學》開始的第一對范疇,作為開端的范疇,有與無在《邏輯學》中最為抽象。但是,在人類認識史上,取得這一對范疇卻是一次巨大的飛躍,標志著真正哲學思維的誕生。在黑格爾看來,最先取得有的范疇是古希臘埃利亞學派的代表人物巴門尼德,最先取得無的范疇則是東方的佛教學者。按照歷史上最初的東西也是科學上最初的東西,黑格爾經過揚棄式的批判,把有與無加進新的含義并作為《邏輯學》的開端。因此,邏輯與歷史一致的原則,從《邏輯學》一開始就明確體現出來了。有與無作為最抽象的范疇,只是就它們與《邏輯學》以后諸范疇相比較而言。但是,如果同傳統邏輯所講的范疇(作為孤立的抽象的共同點)相比,有與無已經是一對與之有本質區別的具體概念。作為具體概念的特征,由于它是思維形式與思維內容的統一,所以基于概念自身所包含的矛盾性或者說否定性、概念的聯系與轉化,以及概念作為理性思維形式揚棄地包含知性和感性的內容,等等,也已經在黑格爾關于有與無的論述中有所體現。由此可見,關于有與無的探討有助于為我們打開《邏輯學》寶庫取得第一把鑰匙。

“本質性或反思規定”不是“本質論”的全部內容,但卻是“本質論”的核心內容。正是在這里,黑格爾不僅明確了只有反思才是把握本質的思維形式,而且特別強調把握本質的反思是一個過程,表現為從直接的反思,經過外在的反思,到規定的反思。也正是在這里,黑格爾對于傳統邏輯的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作了深刻的剖析,確切地說明了這種思維方式不能把握運動、變化、發展的局限性。在集中批判傳統邏輯這種思維方式否認或回避矛盾的基礎上,黑格爾通過論述同一、區別(包括差異和對立)、矛盾,即“本質的規定性”,系統地闡發了他的矛盾學說——“對立統一”學說。在哲學史上,事物自己運動,雖然在黑格爾之前已有人提出,例如18世紀著名的法國唯物主義哲學家狄德羅就已提出過。但是,事物自己運動的動力和源泉在哪里?這個問題在黑格爾之前還遠沒有得到解決,牛頓關于第一推動力的神秘外因論還占領著陣地。在這個問題上,也是黑格爾作出了劃時代的科學解答。這個回答所指出的就是,任何事物自身所固有的矛盾性,或者說任何事物自身所固有的否定性,構成事物運動、變化、發展的真正動力和源泉。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黑格爾不僅指明了這種矛盾普遍性,而且在理論上深化了這種矛盾普遍性,從而最終使片面性的形而上學觀點破產。在黑格爾看來,矛盾不僅是普遍存在的,而且任何矛盾自身都有一個發展過程,從而矛盾的發展必然表現為不同的階段和不同的形式。矛盾的發展,基本分為自在和自為兩大階段。自為階段的矛盾是展開并處于將要轉化的矛盾,易于為人們所發現和理解。黑格爾的深刻性和徹底性在于,他還對自在階段的矛盾作了精彩的分析。首先,黑格爾明確指出,區別(包括差異和對立)就是矛盾,不過是處于自在矛盾的狀態,是矛盾的特殊表現形式。尤其是,黑格爾還指出同一也屬于自在階段的矛盾,從而真正徹底堅持了矛盾的觀點。不難理解,關于“本質性的規定”的探討將為我們獲取黑格爾《邏輯學》的珍寶提供又一把鑰匙。

“概念的辯證觀”所討論的概念,是專指“概念論”所說的概念。其實,黑格爾的整個《邏輯學》都是關于概念的辯證論說。如前所述,《邏輯學》開端的有與無就是與傳統邏輯所說的概念具有本質區別的具體概念。但是,有與無在《邏輯學》中與其以后諸概念相比,又是最抽象的概念。因此,“概念的辯證觀”所討論的概念,是比“存在論”和“本質論”所討論的概念更為高級的具體概念。同樣,黑格爾的具體概念承認概念自身固有的矛盾性,從而承認概念的普遍聯系和轉化,也在《邏輯學》一開始就提出來了。但是,關于概念自身固有的矛盾性所包含的具體內容,或者說概念之為具體概念的核心內容,則是由“概念論”的概念思辨論述所回答的問題。在這里,黑格爾把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歸結為辯證地理解和把握普遍性、特殊性和個別性的關系(或者簡化為一般與個別的關系)。

在闡明普遍性、特殊性、個別性的關系時,黑格爾是以《邏輯學》的概念整體為出發點的,也就是以“概念的發生史”為出發點的。所謂“概念的發生史”,表現為黑格爾把《邏輯學》的概念體系看成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只不過,這個整體在不同的發展階段表現為不同的形態,“存在論”的概念是直接性的,“本質論”的概念是間接性的,只有“概念論”的概念才達到了直接性與間接性的統一。在這當中,黑格爾不僅揭示了認識論與邏輯的統一,直接性相當于感性認識,間接性相當于知性認識,直接性與間接性的統一相當于理性認識,而且尤為重要的是他還借此揭示了理性的具體認識也須經歷一個發展過程。因此,黑格爾所講的普遍性作為具體的普遍性,不僅不在特殊性之外,就在特殊性之中,而且這種普遍性如同“存在論”中所說的無限性一樣,是具有不同層次的。這就展示了人類對事物本質的認識和把握,也是一個不斷發展和深化的過程。黑格爾所講的特殊性作為具體的特殊性,也是同普遍性相聯系而存在的,構成普遍性的規定。同樣,這種作為普遍性規定的特殊性,在概念的不同發展階段,其性質也是不同的。在“存在論”中表現為他物的界限,在“本質論”中表現為與自己的他物本質上相關聯,在“概念論”中表現為與他物(對立物)的統一。黑格爾借此進一步說明了認識深化的具體過程。所謂個別性,黑格爾是把它作為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來理解的,所以他認為個別性之所以重要,在于它體現了概念具體性的“深度”。可見,黑格爾關于普遍性、特殊性、個別性關系的論述,是對于任何事物自身固有的矛盾性的具體化和深化,從而更深刻地抓住了辯證法的核心。這一點對于本體論、認識論和邏輯的研究,都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本章“綜評‘概念論’”一節,是對“概念論”中諸重要問題的評述,它指出了“概念論”的基本線索,并對黑格爾邏輯與傳統邏輯的關系以及黑格爾的“邏輯在先”和黑格爾陷入唯心主義的認識論根源等有爭論的問題作了探討,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玛沁县| 微山县| 多伦县| 孟津县| 连城县| 西宁市| 子长县| 宜昌市| 达拉特旗| 遂溪县| 邯郸县| 海南省| 丰城市| 叙永县| 宝坻区| 桐柏县| 砚山县| 扎囊县| 武川县| 秭归县| 长兴县| 崇义县| 岳阳市| 平昌县| 永修县| 尤溪县| 全南县| 青州市| 连州市| 沐川县| 拉萨市| 岢岚县| 宁南县| 托克逊县| 溧阳市| 重庆市| 阳城县| 衡东县| 伊春市| 宁蒗| 宁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