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法學方法論作者名: 王利明本章字數: 601字更新時間: 2019-09-21 01:08:49
第二節 確定小前提的步驟
與大前提的確定過程不同,作為小前提的法律事實的確定必須在具體個案中通過運用一定的方法而獲得。保證法律事實真實性的,往往不是演繹的邏輯推導,而是科學觀察與分析。[1]我們可以將這一過程大致作以下簡要劃分:一是運用證據規則,根據特定證據認定已經發生的事實。該環節的主要任務是確定特定事實是否發生,也就是要解決邏輯三段論中“小前提”的真實性問題。二是運用方法論,確定事實要件,并最終尋求密切聯系的法律規則與之相連接。
確定小前提擔負著認定案件事實、尋找相應規范的功能,這首先需要實現從生活事實向法律事實的過渡,因為能夠與大前提相連接,并能夠產生一定法律效果的事實,只能是法律事實,而不能是單純的生活事實。
從一個爭議案件的產生到裁判結論的最終得出實際上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其中包括了多個技術環節,涉及不同法律技術的運用。“通過事實構成要件已經滿足的判斷,法官將這些事實構成要件應用于呈交給他的生活事件。對于這種應用,自古以來都會使用涵攝(Subsumtion)這一概念。這個概念按其字面意義理解就是‘摘取’(Herunternahme)。這表示,法官摘取生活事件,將之居于事實構成要件之下。”[2]因此,在小前提的確定中,應當從法律事實的識別開始。在方法論上,確定小前提也要依循一定的步驟,筆者認為,其應當遵循“五步法”。
注釋
[1]參見朱慶育:《意思表示解釋理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第35頁。
[2]Jan Schapp,Methodenlehre des Zivilrechts,UTB,Stuttgart,1998,S.99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