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大前提的規范效力等級

一、規范效力等級的概念及其在方法論上的意義

所謂規范效力等級,指在一國法的體系中因制定的國家機關地位、制定時間先后、法律規范的效力范圍不同而形成的法在效力上的等級差別。[1]在法學理論中,法的效力等級有時也被稱為法的效力層次,或法的效力位階。[2]按照凱爾森的理論,法律規范本身也是形成等級的,規范等級構建了法律秩序。[3]在司法裁判過程中,法官在尋找可供適用的法律規范時,其往往要依據規范效力等級來確定大前提。在方法論上,規范效力等級的確定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尋找妥當裁判依據。在我國法律體系建立以后,基本的法律制度和框架都已經構建起來。但由此也帶來另一個問題,即法官在審理案件中,常常遇到多個法律規范都可能適用的問題。如何選擇應適用的規范,通過確定規范效力等級,可以為法官找法提供正確的路徑。例如,前述“汽水瓶爆炸傷人案”是一個因產品缺陷致人損害的案件。但許多法官在審理此類案件時,經常遇到找法的困惑,即究竟應當適用《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還是《侵權責任法》或《合同法》?各個法院的判決所援引的法條也很不一致。但如果依循基本法律優先適用的規則,則首先應當考慮適用《侵權責任法》或《合同法》。在當事人沒有選擇具體法律適用規則時,法官有權在這兩部法律中選擇最有利于保護當事人的規范。

第二,確定妥當的大前提。在我國,從立法體制上來說,主要有三個層次的立法,即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國務院的行政法規和地方立法。從法律淵源上說,還存在著大量的司法解釋和部門規章。這些法律法規以及司法解釋是否都可以作為裁判的依據,這是法官在方法論上經常遇到的難題。按照上位法優先于下位法的原則,法官應當優先適用上位法的規范,以其作為裁判依據。例如,在“李建青、宋寶寧訴青海湟川中學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中[4],二審法院認為,根據教育部制定的《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9條的規定,因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或者在履行職責過程中違反工作要求、操作規程、職業道德或者其他有關規定,造成學生傷害事故的,學校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根據《中小學德育工作規程》第27條的規定,中小學校應當嚴肅校紀,對嚴重違犯學校紀律的學生應當根據其所犯錯誤的程度給予批評教育或者紀律處分,并將處分情況通知學生家長。據此,法院認為,學校在處理學生考試舞弊過程中,存在一定的操作失當現象,應當對學生的死亡承擔一定的責任。筆者認為,在該案中,法院以教育部制定的《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和《中小學德育工作規程》作為判斷學校是否存在過錯的依據是合理的,因為教育機構的注意義務可以參照相關部門規章等的規定,但是,以這些規范性文件作為三段論中的大前提,即作為裁判依據,則是值得商榷的。在《侵權責任法》頒行之前,有關侵權責任的裁判依據只能是《民法通則》中的相關規定。

第三,尋找最密切聯系的規則。在方法論上,大前提的確定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尋找最密切聯系的規則。如果可能適用于案件的法律規范有數個,法官就必須確定哪一個規范是最密切聯系的規則。如果規范之間存在效力等級,法官就可以借助于規范效力等級的確定,選擇可供適用的法律規范。


注釋

[1]參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法理學》,北京,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第107頁。

[2]參見姚建宗:《法律效力論綱》,載《法商研究》,1996(4)。

[3]參見〔奧〕凱爾森:《法與國家的一般理論》,沈宗靈譯,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6,第165~168頁。

[4]本案的案情是:原告李建青、宋寶寧之子李某系被告青海湟川中學高二(6)班學生。2005年11月8日下午,李某在參加湟川中學組織的政治課考試中,因夾帶紙條被監考老師以作弊處理,隨后,監考老師將紙條交校政教處。次日上午,湟川中學政教處依照《湟川中學關于考試紀律的規定》給予李某記過處分,并張榜公布。同日下午,李某未到校參加考試,并于當晚7時許在家中自縊身亡。參見《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09(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年县| 高安市| 齐齐哈尔市| 通化县| 龙州县| 兰州市| 彰武县| 美姑县| 宁海县| 天峨县| 香港 | 五家渠市| 全州县| 合江县| 中卫市| 城市| 武威市| 东方市| 鞍山市| 肥乡县| 宕昌县| 禹州市| 喀喇沁旗| 夏河县| 伊川县| 嘉善县| 佛学| 新乡市| 高尔夫| 嵊州市| 子洲县| 河津市| 孝感市| 株洲县| 山丹县| 调兵山市| 新干县| 贡觉县| 扎鲁特旗| 盐亭县| 来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