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分期付款買賣

一、分期付款買賣的概念和特征

所謂分期付款買賣(Abzahlungsgesch ft,Instament selling),是指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由出賣人先交付標的物、買受人分次支付合同總價款的一種特種買賣。(注:參見鄭玉波:《民法債編各論》上冊,101頁,臺北,三民書局,1986。)所謂分期付款,按照《買賣合同司法解釋》第38條第1款的規定,是指買受人將應付的總價款在一定期間內至少分三次向出賣人支付。例如,某人到某4S店購買奔馳豪華轎車一部,價款100萬元,雙方約定,可按月支付價款,但每月至少支付5萬元。

分期付款買賣是一種古老的交易方式,在買賣合同出現之時,此種交易方式就已經存在。自19世紀以來,此種方式被日益廣泛地采用,對社會經濟生活產生了較大影響。由于20世紀消費觀念的改變和信用交易的發展,促使分期付款交易的適用范圍日益擴大。(注:See E.Allan Farnsworth,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Comparative Law,Vol.Ⅷ,Specific Contracts,Chapter 4,Installment Sales,Tübingen,1972,p.3.)隨著分期付款的廣泛適用,其在合同法中的重要性也越來越突出。有的國家在債法中規定分期付款制度,如《瑞士債務法》第226~228條規定了這一制度。也有一些國家通過特別法專門調整分期付款制度,如德國專門制定了《分期付款買賣法》,法國于1990年制定了一部分期付款的法律(loi du 12 Mars 1900,Vente á témperament),日本也制定了《割賦販賣法》專門規范分期付款買賣。在我國,隨著物質財富的增加和消費市場的日益發展,大宗商品消費(如汽車)經常采用分期付款方式。分期付款方式對于鼓勵交易、刺激消費、促進經濟發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我國《合同法》也對分期付款交易作出了規定。

分期付款買賣的主要特點在于:

第一,它是一種特種買賣,具有普通買賣所不具有的一些特殊性。分期付款買賣符合一般買賣的規則,即一方移轉所有權,另一方支付價金。與一般買賣合同一樣,分期付款是雙務、有償合同,其法律效力與普通買賣合同基本相同,因此在法律沒有特殊規定或者當事人沒有特殊約定的情況下,《合同法》關于買賣合同的規定一般也適用于分期付款買賣合同。但分期付款買賣又是一種特殊的買賣,其特殊性表現在:一是其貨物買賣的價款不是一次性支付的,需要分期支付。二是在合同的解除方面,只有在買受人未支付到期價款的金額達到全部價款的1/5時,出賣人才享有法定的合同解除權,這就對出賣人的解除權進行了一定限制。三是分期付款買賣還往往與所有權保留制度結合適用,此時,除與動產標的物所有權轉移相關的合同條款附有生效條件外,其他條款自依法成立時生效。(注:參見王軼:《論所有權保留的法律構成》,載《當代法學》,2010(2)。)

第二,它采取分期支付價金的方式。與一般買賣合同相比較,分期付款中價款的支付方面具有一定特殊性(注:參見房紹坤:《論分期付款買賣》,載《法學論壇》,1997(1)。),即價款采用分期支付的方式。在分期付款買賣中,買受人享有期限利益,有權按照合同約定的期限支付價款,而無須一次性支付全部價款。從實質上講,分期支付價金是價金的延緩交付。(注:參見吳志忠:《買賣合同法研究》,189頁,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但是“分期”應為幾期,每期應持續多長的期限,何時開始計算與確定期數?對此,我國《合同法》并沒有明確規定。在比較法上,有些國家要求兩次以上或者三次以上為分期付款買賣。例如,日本的《分期付款買賣法》(又譯作《割賦販賣法》)明確地將分期付款買賣界定為:“購買人約定以兩個月以上的期間,且分割三次以上支付為條件支付購買所指定的商品?!币罁覈顿I賣合同司法解釋》第38條第1款的規定,“分期付款”是指買受人將應付的總價款在一定期間內至少分三次向出賣人支付。因此,在標的物交付之后,買受人至少分三次以上繳清才屬于分期付款。因為如果買受人支付價款的次數在三次以下,當事人之間的法律關系較為簡單,合同的效力、解除權等可以適用買賣合同和合同法總則的一般規定,沒有必要將其界定為分期付款買賣合同。

第三,它可以適用于動產和不動產買賣。從比較法上看,有的國家將分期付款買賣的適用范圍限于動產交易。例如,德國的《分期付款買賣法》第1條將分期付款買賣的標的物限于動產,因為在德國法中,不動產轉移的意思表示不允許附條件。但多數國家的立法并沒有將分期付款買賣的標的物限于動產。(注:參見房紹坤:《論分期付款買賣》,載《法學論壇》,1997(1)。)從我國實際情況來看,分期付款大量適用于動產買賣,如汽車、電冰箱、彩電、電視機等耐用消費品的買賣。而在不動產買賣中,目前期房買賣一般都適用按揭的方式,與分期付款買賣具有一定區別,但在二手房買賣中,仍有可能適用分期付款的規定。有學者甚至認為,因為不動產的價值較動產的價值更大,更適于分期付款買賣。(注:參見房紹坤:《論分期付款買賣》,載《法學論壇》,1997(1)。)所以,動產和不動產都可以適用分期付款買賣。至于權利轉讓,是否可以適用分期付款方式,學界對此仍然存在爭議。(注:參見鄭玉波:《民法債編各論》上冊,102頁,臺北,三民書局,1986。)筆者認為,分期付款不同于所有權保留之處在于,買受人不需要實際利用標的物,因此,按照私法自治原則,當事人針對權利的轉讓可以約定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

第四,它常常與所有權保留結合在一起。這就是說,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分期付款買賣不僅是價款的支付問題,其還常常與所有權保留制度結合使用。分期付款買賣本質上是一種信用交易,為了擔保價金債權的實現,當事人在采用分期付款的同時也可能同時約定所有權保留。

分期付款與賒欠買賣具有相似性,在賒欠買賣中,買受人也并非在交付標的物時即支付價款,因此,兩種交易形式都能夠給予買受人一定的期限利益;而且在兩種交易方式中,出賣人都可能需要承擔買受人無法按期支付價金的風險,買受人最終支付的價金也可能高于一次性支付的價金。當然,分期付款買賣與一般賒欠買賣具有明顯區別,表現在:一方面,在賒欠買賣中,買受人雖可以遲延支付價款,但對價款的支付方式并沒有明確規定,可以是一次支付也可以是多次支付;但分期付款中,買受人需要至少分三次支付價金。另一方面,賒欠買賣有可能只是推遲支付價款,而并不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而分期付款買賣不僅是遲延支付價款,而且當事人會就分次支付價款作出特別約定。

二、分期付款買賣的功能

分期付款買賣在現代商品買賣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已經成為交易的重要方式,其主要功能在于:

第一,促進消費。分期付款買賣的特點在于,買受人可以分期支付價款,從而解決買受人的資金不足問題,而且其可以在支付全部價款前利用標的物,從而有利于降低消費成本,促進商品的銷售。對于出賣人而言,可以通過賒銷的方式促銷,有助于企業保持資金的流通性與資金使用的穩定性,使企業盡速取得先進或急需的生產設備,盡早地形成生產能力,產生經濟效益。(注:參見翟云嶺:《分期付款買賣的確定及其基本價值分析》,載《法學論壇》,2006(1)。)作為一種信用買賣,此種方式極大地促進了消費。正是因為分期付款買賣具有促進消費的功能,故其與消費者權益保護具有密切聯系。(注:See E.Allan Farnsworth,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Comparative Law,Vol.Ⅷ,Specific Contracts,Chapter 4,Installment Sales,Tübingen,1972,p.4.)

第二,融通資金。分期付款買賣可以解決買受人的資金緊張問題,發揮資金融通的作用。因為出賣人不必等到買受人籌集全部資金后才與其進行交易。另外,隨著金融機構介入分期付款買賣之中,在客觀上也有利于進一步發揮其融通資金的作用。在現代社會,專門為分期付款買賣提供資金融通的金融機構也大量出現,這種新興金融機構有的是由銀行籌辦的,有的則是汽車制造商為了支持他們的產品銷售而籌辦的。(注:See E.Allan Farnsworth,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Comparative Law,Vol.Ⅷ,Specific Contracts,Chapter 4,Installment Sales,Tübingen,1972,p.4.)這也在客觀上推動了分期付款交易的發展。

第三,擔保功能。分期付款交易的擔保功能主要是與所有權保留結合而產生的。分期付款買賣屬于信用交易,如果出賣人不享有任何擔保,就可能無法保證其債權。從實踐來看,出賣人和買受人往往約定了所有權保留,從而發揮其擔保功能。

三、分期付款買賣與相關概念的區別

分期付款可以適用于所有權保留、租賃、借款等各類合同中。但分期付款買賣作為一種特殊的買賣合同,與這些合同具有一定區別。

(一)分期付款買賣與所有權保留

分期付款買賣可以采用所有權保留買賣的方式,例如,當事人在合同中特別約定在買受人尚未支付全部價金之前,由出賣人保留所有權。(注:參見韓世遠:《合同法學》,404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一般來說,在所有權保留中,價金的支付往往并不是一次性支付,而有可能采取分期付款方式。因此,也有學者認為分期付款就是一種所有權保留方式。筆者不贊成此種觀點,我國《合同法》之所以將分期付款買賣與所有權保留分別規定,表明它們是兩種不同的特種買賣,二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

第一,適用范圍不同。分期付款主要適用于買賣,例如,當事人約定,交付標的物就移轉所有權,但買受人可以分期支付價款。所有權保留的含義是雖然標的物的占有已經移轉,但是所有權并沒有移轉,其核心要素在于所有權是否移轉,因此,所有權保留的適用范圍更為寬泛,只要在一方已經先行占有標的物的情況下都可以適用。例如,在承攬合同中,承攬人和定作人也可以達成協議,在交付標的物之后,承攬人仍然擁有標的物的所有權。(注:See Iwan Davis ed.,Retention of Title Clauses in Sale of Goods Contract in Europe,Asgate Public Company,1999,p.33.《歐洲示范民法典草案》第9—1∶103條規定,保留所有權交易包括:(a)買賣合同項下出賣人保留所有權;(b)分期付款買賣合同項下供應人所享有的所有權;(c)租賃合同項下租賃物的所有權,以承租人依合同約定在租賃期間屆滿時,無須支付對價或僅需支付名義上的對價,即享有取得租賃物的所有權或繼續使用租賃物的選擇權為前提條件(融資租賃);(d)意在實現擔保目的或達到實現擔保目的效果的寄售合同項下供應人的所有權。)還應當看到,分期付款只是強調價款的分期支付。所以,分期付款既可以和所有權保留結合起來,也可以單獨采用。

第二,適用的法律規則不同。分期付款是價金支付的一種特殊形式,屬于金錢債務履行的問題,其主要適用買賣合同的規定。而在買賣中的所有權保留,雖然要適用買賣的法律規則,但是因其涉及所有權移轉問題,因而也要適用物權法中有關所有權變動的規則。正是因為這一原因,德國學者梅迪庫斯將所有權保留稱為介于債法與物權法之間的一種形式,認為在所有權保留的情況下已經具有了物權因素,產生了物權關系,并適用物權法調整。(注:參見[德]迪特爾·梅迪庫斯:《德國債法分論》,杜景林、盧諶譯,99頁,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第三,解除合同的條件不同。在分期付款買賣中,為了保護買受人的利益,《合同法》第167條規定了合同解除的限制規則。而在所有權保留中,法律并沒有對合同的解除設置特殊的規則。在分期付款買賣中,如果買受人未支付的到期價款達到全部價款的1/5,出賣人有權解除合同。

第四,是否必須現實交付不同。在所有權保留中,出賣人應當現實交付標的物。而在分期付款買賣中,買受人并不一定要實際利用標的物,而只是分期支付價款,因此,出賣人并不一定要實際交付標的物。當然,在所有權保留中,出賣人將標的物交付買受人,買受人并未取得標的物完整的所有權,因而可能出現標的物權利外觀與真實權利狀況不符的情形,所以,出賣人需要通過保留所有權以擔保其債權的實現。而在分期付款買賣中,如果沒有與所有權保留相結合,通常情況下其交付導致所有權移轉給買受人。

第五,是否存在取回權不同。在所有權保留中,當事人可以約定取回的條件,如果符合該條件,出賣人可以取回標的物。但在分期付款買賣中,因為分期付款只是買賣的一種支付方式,不涉及物權的移轉,所以不存在標的物的取回問題。

第六,對出賣人的利益保護不同。所有權保留的實質是對交易提供一種擔保。分期付款只是買賣的一種支付方式,并不是一種擔保方式。

(二)分期付款買賣與租售合同

租售合同(hire purchase),也稱為租買,是指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了標的物的租賃,但是同時約定,當買受人支付的總租金額達到約定的比例時,取得貨物所有權的一種兼具租賃和買賣特征的交易形式。如果買受人支付的價款尚未達到約定的比例,此時出賣人可以以租賃為由,有權取回貨物。(注:參見徐炳:《買賣法》,499頁,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1。)租買是英國法中的一種制度。在分期付款買賣發展過程中,有的國家也采用此種方式。(注:See E.Allan Farnsworth,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Comparative Law,Vol.Ⅷ,Specific Contracts,Chapter 4,Installment Sales,Tübingen,1972,p.3.)

分期付款買賣與租售存在一定相似性。例如,買受人都可能最終取得所有權,而且買受人取得所有權之前都已經實際取得了對標的物的占有和使用。但二者也有明顯的區別,主要表現在:第一,分期付款買賣是一種特殊買賣,而租售本質上是一種特殊形式的租賃。租售具有混合合同的特點,是租賃合同與買賣合同相結合的產物。第二,分期支付的價金性質不同。分期付款買賣中,買受人支付的是標的物的價款,而租售中,承租人支付的是租賃物的租金。一般而言,價金的數額要高于租金的數額。第三,是否需要返還價金不同。在分期付款的情況下,出賣人不需要返還價金。而在租售中,如果買受人進行購買,但其支付的價款尚未達到約定的比例,則標的物所有權仍然歸屬于出賣人。第四,在租售中,承租人最終是否購買標的物,取決于出租人和承租人的協議。它能夠滿足承租人對大型設備的一時之需,但并不確定其將來是否購買。(注:參見徐炳:《買賣法》,499頁,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1。)如果承租人將來確定購買,也可以采取分期付款買賣的方式。在分期支付了全部約定租金后,承租人既可以將租售合同轉變成買賣合同,支付購買價格并取得貨物的所有權,也可以放棄購買的權利,從而使租買合同變成租賃合同,并將標的物返還給所有人。(注:參見董安生等編譯:《英國商法》,332頁,北京,法律出版社,1991。)

四、分期付款買賣的效力

分期付款買賣是買賣合同的一種特殊類型,一般買賣合同中對于合同雙方的權利與義務的規定對分期付款買賣雙方都是適用的。但由于分期付款買賣又是一種特殊的買賣合同類型,所以,在效力方面又具有特殊性,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對出賣人的效力

1.請求分期支付價款的權利。出賣人在分期付款合同訂立之后,享有分期請求支付價款的權利。也就是說,出賣人不享有要求買受人一次性支付全部價款的權利,而是在每一分期所應支付的價款期限到來之前,才享有請求支付該筆價款的權利。盡管買受人享有分期付款的權利,但買受人應當在每一筆支付的價款的期限到來之時負有支付價款的義務。分期付款的期限通常以月為單位,也有的以年或周為單位。(注:參見房紹坤:《論分期付款買賣》,載《法學論壇》,1997(1)。)需要指出的是,分期付款買賣中,每一期價款的支付期限都需要約定,只有在每一期價款支付期限到來之后,出賣人才能向買受人請求。

2.在法定條件成就時解除合同的權利。分期付款買賣和一般買賣一樣,在符合法定解除條件時,出賣人享有解除合同的權利。但是,針對此種特殊的買賣,法律也規定了限制解除權行使的規則。《合同法》第167條規定:“分期付款的買受人未支付到期價款的金額達到全部價款的五分之一的,出賣人可以要求買受人支付全部價款或者解除合同?!苯獬贤臈l件是:第一,買受人在約定的期限內沒有按期支付價款。在一般買賣中,買受人都是一次性支付,如果不支付就構成遲延履行。而在分期付款中,買受人應分期支付。買受人在任何一期遲延支付,都構成違約。第二,買受人未支付到期價款的金額達到全部價款的1/5。達到是指不少于1/5。也就是說,只要買受人未支付的價款已經達到總價款的1/5,就構成根本違約,出賣人即有權解除合同。在此需要討論的是,該條規定究竟屬于強行性規定,還是任意性規定?當事人能否通過約定加以改變?筆者認為,該條規定實際上是為了保護處于弱勢地位的買受人,其應當理解為強行性規范。一方面,從立法目的考量,該制度設立的目的是限制出賣人解除權的行使,保護買受人的利益。(注:我國臺灣地區“民法”第389條規定:“分期付款之買賣,如約定買受人有遲延時,出賣人得即請求支付全部價金者,除買受人遲付之價額已達全部價金五分之一外,出賣人仍不得請求支付全部價金。”這一規定表明,此制度的設立目的是保護買受人。)因為如果當事人沒有約定解除條款,出賣人也不能夠援引約定要求買受人支付全部價款或者解除合同(注:參見黃立:《民法債編各論》下冊,129頁,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這樣就保護了買受人的期限利益。另一方面,從實踐來看,如果允許當事人約定更低的比例也可以解除合同,則出賣人可能會利用其經濟上的優勢地位要求買受人接受更低比例的約定,從而使法律的上述規定無法發揮其應有的規范作用。當然,如果出賣人和買受人約定了更為嚴格的合同解除限制條件(如未支付的價款達到總價款的1/3才能解除),也符合該條的設立目的,應當是有效的。這就是說,在當事人約定與法律規定相比更有利于買受人時,該約定才具有法律效力。如果當事人的約定和法律規定相比不利于買受人時,該約定應被宣告無效。

依據《買賣合同司法解釋》第39條,合同當事人雙方可以在分期付款買賣合同中約定,出賣人在解除合同時有權扣留已受領價金,但出賣人扣留的金額不得超過標的物使用費以及標的物受損賠償額。例如,某人到某4S店就購買奔馳豪華轎車約定了分期付款,雙方約定,如果購買人沒有按期支付價款達到總價的40%,4S店可以解除合同,同時,有權扣留已支付價款的一定比例。但如何確定使用費?根據上述解釋第39條第2款,如果當事人對標的物的使用費沒有約定的,人民法院可以參照當地同類標的物的租金標準確定。

3.在符合法定條件下請求支付全部價款的權利。《合同法》第167條規定:“分期付款的買受人未支付到期價款的金額達到全部價款的五分之一的,出賣人可以要求買受人支付全部價款或者解除合同。”這就是說,在分期付款買賣中,出賣人一般不得享有要求一次性全部支付價款的權利,但如果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出賣人可以請求買受人一次性支付全部價款。該條規定也被稱為期限利益喪失規則,是指買受人遲延支付價款達到法律規定的程度時,依據法律規定,出賣人有權要求買受人支付剩余的全部價款,買受人將喪失其在分期付款買賣中享有的期限利益。(注:參見房紹坤:《論分期付款買賣》,載《法學論壇》,1997(1)。)此處所說的期限利益,是指買受人不必一次性支付價款的利益。在分期付款合同中,由于買受人無須一次性支付全部價款,使其不負有過重的負擔(注:參見鄭玉波:《民法債編各論》上冊,102頁,臺北,三民書局,1986。),并可以將尚無須支付的價款用于他處以獲得其他利益。但此種期限利益只是在買受人沒有違約的情形才能享有,如果買受人已經構成違約,此時仍使其享有期限利益,既不符合過錯責任原則,也不利于對出賣人的保護。因而法律又要對期限利益的喪失作出明確規定,以便平衡當事人雙方的利益,實現分期付款買賣的目的。(注:參見邱聰智:《新訂債法各論》上,146頁,注釋209,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例如,德國的《分期付款買賣法》第4條及《瑞士債務法》第228條規定:“出賣人只有在買受人連續兩期給付遲延,而遲延之價額已達到全部價額的十分之一時,才能主張期限利益喪失條款。”我國臺灣地區“民法”第389條也有類似規定。借鑒比較法經驗,我國《合同法》對于此種權利的行使作出了限制,規定分期付款的買受人未支付到期價款的金額達到全部價款的1/5的,出賣人有權要求其支付全部價款。當然,在此情況下,合同仍然繼續有效。

4.在合同解除后請求買受人支付標的物使用費的權利。依據《合同法》第167條,出賣人解除合同的,可以向買受人要求支付該標的物的使用費。據此可見,出賣人請求買受人支付標的物使用費是其一項權利。因為在合同解除后,當事人應當互負恢復原狀的義務,出賣人應當將其所受領的價金返還買受人,買受人也應當將標的物返還出賣人,但買受人在合同存續期間可能已經對標的物進行了一定利用,在合同解除后,買受人使用標的物的行為應構成不當得利,該利益在性質上無法返還,因此,買受人應向出賣人支付標的物使用費。

需要指出的是,標的物的使用費,應當根據標的物的價值、利用狀況、買受人獲取的利益等因素考慮,可以參考市場上的同類物的租金數額確定。一般來說,標的物價值越高、使用時間越長,其應當支付的使用費也就越高。另外,出賣人返還價款時,可以享有同時履行抗辯的權利,也就是說,如果買受人沒有支付使用費,出賣人有權依據《合同法》第66條拒絕返還其價款。

(二)對買受人的效力

1.請求出賣人交付標的物并移轉所有權的權利。在分期付款合同中,買受人享有請求出賣人交付標的物的權利。一般而言,出賣人在買受人支付第一筆款項之后,就應當負有交付標的物的義務。(注:參見吳志忠:《買賣合同法研究》,198頁,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當然,當事人也可以特別約定,即使買受人沒有支付價款,也可以取得標的物的占有。如果當事人沒有特別約定,在標的物交付時所有權也應當同時移轉。當然,當事人在分期付款買賣中也可以采用所有權保留的方式,此時,出賣人交付標的物的行為并非是移轉所有權中的交付,其并不能夠產生所有權移轉的法律效力,而只是移轉標的物的占有。(注:參見王軼:《論所有權保留的法律構成》,載《當代法學》,2010(2)。)如果作出了此種特別約定,標的物所有權只有在全部價款支付完畢時才移轉。

2.占有、使用標的物的權利。通常來說,在當事人沒有特別約定時,買受人支付了第一期價款,就有權要求出賣人交付標的物。而且此種交付應當是現實交付。在買受人占有標的物期間,其不受出賣人的干涉。但買受人只對標的物享有占有、使用的權利,而不享有處分權,因此,買受人無權將標的物轉讓、抵押、質押,否則,買受人不僅構成違約,也構成對出賣人標的物所有權的侵害。

3.在合同解除后請求返還價款的權利。如果買受人未按期支付的價款占到全部價款的1/5,以及因其他原因導致合同解除時,當事人應當互負返還義務,按照恢復原狀的原則,買受人有權請求出賣人返還已經支付的價款。在返還價款時,買受人可以要求出賣人支付合理的利息。但是,買受人請求返還價款時,也應當支付標的物的使用費,并應當返還標的物。如果出賣人拒絕返還價款,則買受人應當有權留置標的物,以保障其價款返還請求權的實現。

4.享有分期支付價款的權利。分期付款買賣中,買受人并不是一次性支付價款,而是享有分期支付價款的權利。在分期付款買賣中,買受人享有期限利益,有權按照合同約定的期限支付價款,除法律規定或當事人約定的情形外,出賣人不得請求買受人提前支付價款或者一次性支付全部價款。從實質上講,分期付款是價金的延緩交付。(注:參見吳志忠:《買賣合同法研究》,189頁,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從這一意義上說,分期付款買賣具有信用交易的特點。但是,如果買受人沒有按期支付價款,且達到總價款的1/5,則將喪失此種期限利益,出賣人有權請求其支付所有價款,這是為保障出賣人能夠收回全部價款而設的保障措施,也是買受人嚴重違約時出賣人可選擇的救濟方法。(注:參見房紹坤:《論分期付款買賣》,載《法學論壇》,1997(1)。)

五、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負擔

在分期付款買賣中,由哪一方負擔標的物因意外原因毀損滅失的風險?在比較法上,有些國家對此作出了明確規定。例如,《意大利民法典》第1523條規定:“在保留所有權的分期付款買賣中,買受人自支付最后一期價金時起獲得物的所有權,但是風險自物交付時起轉移?!蔽覈逗贤ā穼Υ宋醋鞒鲆幎ǎ摲ǖ?42條對買賣合同標的物的風險負擔規則作出了規定:“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在標的物交付之前由出賣人承擔,交付之后由買受人承擔,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边@一規定是否可以適用于分期付款買賣?筆者認為,在分期付款買賣中風險負擔應當適用交付主義的一般規定。雖然買受人支付全部價款后,標的物所有權才能移轉,但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應自交付時起移轉,而非自所有權移轉時起由買受人承擔。(注:參見劉貴祥:《合同履行與風險負擔制度》,載《法律適用》,2000(9)。)理由主要在于:一方面,分期付款買賣屬于買賣的一種類型,除非有特別的理由,《合同法》關于買賣合同的規定都應當適用于分期付款買賣。另一方面,在標的物交付后,買受人便以自己所有的意思,占有、使用、收益標的物,其實際享有標的物的收益,并且最有能力控制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注:參見劉得寬:《民法諸問題與新展望》,13頁,臺北,三民書局,1979。),因此,應當由買受人負擔標的物因意外原因毀損滅失的風險。如果是由于買受人的原因或者第三方的原因導致標的物滅失的,此時風險應當由買受人來承擔。因為買受人已經實際占有了標的物。當然,如果標的物是因其自身質量問題而毀損滅失,則應當由出賣人負責,買受人有權拒絕支付價金,當然,這已不屬于標的物風險負擔的范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耿马| 安西县| 漾濞| 普定县| 商河县| 辽源市| 钟祥市| 闵行区| 上饶县| 江西省| 龙门县| 图片| 舟山市| 海宁市| 香河县| 青神县| 上饶县| 博乐市| 嘉义市| 民乐县| 三台县| 绥德县| 丹棱县| 塘沽区| 明水县| 兴国县| 余庆县| 鄂托克前旗| 西畴县| 皋兰县| 工布江达县| 车险| 新巴尔虎右旗| 神木县| 璧山县| 伊川县| 青龙| 定西市| 乐都县| 陆河县| 蛟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