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健康醫療實用大百科
- 張彩山
- 584字
- 2019-11-01 20:28:00
健康檢查的類型
一般來說,根據健康檢查的手段和使用的檢測設備的不同,健康檢查項目可以分為4大類。
體格檢查
醫生通過望、聽、觸等方法,以及配合一些簡單的診斷設備(如視力表、聽診器、血壓計等)對受檢者進行檢查,從而了解受檢者的視力、心跳、血壓、身高、體重等方面的情況。平常所說的外科、耳鼻喉科、眼科等專科檢查,都屬于體格檢查的范圍。
實驗室檢查
醫生或檢測人員利用化學試劑和一些檢測設備,對受檢者的血液、尿液、分泌物等樣本進行分析、檢測,從而了解受檢者的身體狀況。一般來說,由于檢測醫院、試劑、儀器的不同,以及受檢者生理狀態的不同,化驗檢測的結果可能會有一個正常的波動值,但這個波動值是有一定范圍限制的,一旦超過波動值范圍,應該進行第二次檢測。
影像學檢查
醫生或檢測人員利用各種成像設備(如X線攝影、超聲顯像、放射性核素、放射計算機斷層攝影、電子計算機X線體層攝影、核磁共振成像等)和放療設備,對受檢者身體的某一部位或全身進行檢查。如X線檢查、彩色多普勒檢查、核磁共振檢查、大腸鏡檢查、胃鏡檢查、十二指腸鏡檢查等。一般來說,影像學檢查的結果較為準確,同時還能進行一些疾病的治療。
電生理學檢查
醫生或檢測人員利用一些醫學儀器引出或放大人體內的生物電活動,進而檢測人體狀況,如心電圖、腦電圖、肌電圖檢查等。一般來說,電生理學檢查的結果比較準確,而且對人體的副作用也較小,幾乎沒有什么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