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
——胸懷大志,不恥下問
姓名:王安石
生卒年:1021—1086
籍貫:撫州臨川(今屬江西)
王安石的父親王益曾任臨江(江西清江)軍判官。王安石小的時候覺得自己很聰明,不用功學習,總是跟在一群紈绔子弟后面東游西逛。他不想效法古代的圣人,憑自己的本事干一番大事業(yè),而是一心舞文弄墨,妄圖憑自己的詩賦文章當官,混日子過。
1038年,王安石隨父親來到江寧府(今南京市)。17歲的他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一日,他在江邊望著滾滾東去的長江水,忽然領悟到:時光飛逝,人生短暫,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自此,王安石謝絕婚喪慶吊之類的宴請,與混日子的紈绔子弟斷絕往來,閉門苦讀,決心成為能夠治理國家、平定天下的杰出人才。他不僅鉆研儒家經典著作,而且盡力突破先儒的條條框框,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去理解。他在廣泛閱讀諸子百家之書的同時,還涉獵《難經》《本草》等醫(yī)書以及各種小說,以擴大知識面。
天道酬勤。青年王安石很快積累了淵博的學識,表現(xiàn)出深厚的文學修養(yǎng),但他沒有忘記向社會大眾學習。他隨父親在江西的幾個郡縣輾轉逗留,并先后到過江寧、揚州、韶州(廣東韶關)以及汴京(開封),逐步養(yǎng)成了觀察、思考社會問題的好習慣。王安石能夠放下架子向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農夫、女工詢問有關耕作、紡織方面的問題,以驗證自己所學的知識。由于經常到民間接觸老百姓的實際生活,王安石對古代典籍理解得深而且透,對現(xiàn)實社會問題的體認遠遠超出一般的官僚子弟。
1042年,王安石考中進士,而且名列前茅。見他金榜題名,家鄉(xiāng)的一位老秀才拜在他的門下,求他指導一下自己的詩文。王安石為人爽快,也不推辭,慨然允諾,說:“你把最近的詩拿過來讓我看看,幫你推敲一下到底是哪里不通,然后互相切磋一下。”老秀才千恩萬謝。沒過幾天,他托人把自己新近寫的一首詩送給王安石看,詩中道:“彩蝶雙起舞,蟬蟲樹上鳴。明月當空叫,黃犬臥花心。”王安石看了第一、第二句,點頭默許,覺得此人還有些功底;當看到第三、第四句,便禁不住嗤笑起來。他自言自語地說:“難怪這位仁兄多年不第,怎么連起碼的生活常識都不懂,真是愚蠢至極。”于是,他順手提筆把詩的后兩句改成:“明月當空照,黃犬臥花蔭。”
不久,王安石閑著沒事,便到各地去游山逛景。這一天,他來到潮州。傍晚時分,明月當空,花香撲鼻,風清宜人。王安石便興致勃勃地來到寓所的后花園中賞月小酌。沒多久,來了一位老人。老人鶴發(fā)童顏,精神矍鑠。王安石見了老者,便想邀他一起賞月飲酒,同時聊一聊當?shù)氐娘L土人情。老人卻告訴他:“老朽實在沒有空閑奉陪,我得抓緊時間看護花木。”原來老人是這里的花匠,今天晚上是專門來捉黃犬蟲的。王安石一聽,感覺稀奇,就問到底是犬是蟲。老人說,這是一種蟲,到了晚上,它就在花心里睡覺,專門啃噬花蕊。說著,老人順手捉來一條交給王安石。他仔細端詳了一下這種蟲子,見它通體黃色,身上毛茸茸的,還真有幾分像臥在地上的黃犬。
正當王安石借著皎潔的月光看那條黃犬蟲時,忽然聽到空中傳來一陣陣清脆的鳥鳴,聲音極其婉轉悅耳。他感到奇怪,一般的鳥都是在清晨叫,晚上就都休息了,即便是在晚上叫,也是因為遇到敵害,而且叫聲中透著驚恐,而這種鳥在晚上卻叫得這么自在。他就問老花匠是什么鳥。老花匠說:“這是本地一種極其稀罕的鳥兒,常在晚上鳴叫,叫聲清脆嘹亮,明月當空時,叫得更歡,所以當?shù)厝私兴髟馒B。”
聽了老花匠的話,王安石覺得真是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有叫黃犬的蟲子,還有明月當空時歡叫的鳥兒。忽然,他想起了老秀才的那兩句詩,這才意識到,不久前亂改那位秀才的“明月詩”,完全是由于自己無知釀成的錯。他感到十分內疚。為此,他專程拜訪了那位秀才,表示了歉意。以后,凡是自己拿不準的事,他再也不敢妄自定奪了。
成才啟示
胸懷大志,扎實努力。
不恥下問,多方面學習各種知識。
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才能更快地進步。
沈括,字存中,北宋著名科學家、政治家和軍事家。在天文學方面,他曾改制渾儀、景表等天文儀器,制定出全新的純陰歷《十二氣歷》。在物理學方面,沈括發(fā)現(xiàn)了地磁偏角的存在,這比歐洲早400多年。晚年的沈括潛心著述,完成科學巨著《夢溪筆談》。為了紀念沈括的功績,科學界將小行星2027命名為“沈括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