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國西征
1206年,蒙古各部落首領在斡難河畔召開大會,推舉鐵木真為大汗,尊稱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國家。蒙古國建立后,以成吉思汗為首的蒙古貴族不斷發動掠奪戰爭,用兵的主要方向是南下與西征,南下攻擊的主要目標是金朝和南宋,西征則是征服中亞、東歐各國。
1219年,為了剿滅乃蠻部的殘余勢力,征服西域強國花剌子模,成吉思汗帶著4個兒子術赤、察合臺、窩闊臺、拖雷,以及大將速不臺、哲別開始了西征。
1225年,成吉思汗凱旋東歸,將本土及新征服所得的西域土地分封給自己的幾個兒子。
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成吉思汗的第三子窩闊臺繼任大汗。1234年,窩闊臺集結諸王大臣召開會議,商討西征大事。窩闊臺派兵分別攻打波斯(今伊朗)和欽察、不里阿耳等部,基本上征服了波斯全境。1235年,由于進攻欽察的軍隊受阻,窩闊臺派遣其兄術赤之子拔都,率50萬大軍增援。西征軍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就徹底消滅了花剌子模,殺死札闌丁。1237年底,拔都又率大軍,繼續西進,大舉進攻羅斯,相繼攻陷莫斯科、基輔諸城。1240年,拔都分兵數路繼續向歐洲腹地挺進,進攻孛烈兒(今波蘭)、馬扎爾(今匈牙利)。1241年,北路蒙軍在波蘭西南部的利格尼茲,大破波蘭與日耳曼的聯軍;中路蒙軍主力由拔都親自率領,進擊匈牙利,大獲全勝,兵鋒直指意大利的威尼斯。1241年年底,窩闊臺駕崩的消息傳到軍中,拔都率軍從巴爾干撤回到伏爾加河流域,以薩萊為都城,在伏爾加河畔建立了欽察汗國。


1251年,蒙哥即大汗位。1253年,蒙哥派弟弟旭烈兀率軍發起了第三次西征。這次西征的目標是消滅西南亞地區的木剌夷國(今里海南岸的伊朗北部)。1257年,蒙軍蕩平木剌夷,揮師繼續西進,直指黑衣大食首都巴格達。1257年冬,旭烈兀三路大軍圍攻巴格達,于第二年初攻陷該城,消滅了有500年歷史的黑衣大食。此后旭烈兀又率兵西進,其前鋒部隊曾渡海到達富浪(今地中海東部的塞浦路斯島)。
后來由于蒙古軍隊被埃及軍隊打敗,旭烈兀才被迫停止西進,留居帖必力思,建立了伊兒汗國。成吉思汗和他的繼承者以剽悍的武功征服了歐亞廣大地區,以蒙古為中心,建立起由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伊兒汗國組成的橫跨歐亞大陸的國家,形成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