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心態 好性格 好習慣
- 文思源
- 996字
- 2020-09-10 11:10:41
心浮氣躁,難以成事
浮躁,乃輕浮急躁之意。
今天用來比喻強求速成反而壞事的成語“揠苗助長”,就源于這個寓言:宋國有個種田人,為了讓自己田里的禾苗長得快一些,就下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拔完回到家,他對家人說:“今天累壞了,我幫助田里的禾苗長高了。”他的兒子聽后忙到田里去看,只見田里的禾苗全都枯萎了。
急于求成是永遠不會獲得想要的效果的,只有腳踏實地才能獲得最終的成功。
浮躁心理是造成人們做事目的與結果不一致的常見原因。具有浮躁心理的人,一味地追求效率和速度,他們通常是手腳比腦袋快,想到什么做什么,卻往往不會考慮結果。他們常常會犯拔苗助長的錯誤,讓自己所做的工作事倍功半,結果只能與成功背道而馳。
小付無論學什么都是半途而廢。他曾經廢寢忘食地攻讀法語,但要真正掌握法語,必須首先對古法語有透徹的了解,而沒有對拉丁語的全面掌握和理解,要想學好古法語是絕不可能的。
小付進而發現,掌握拉丁語的唯一途徑是學習梵文,因此便一頭撲進梵文的學習之中,可這就更加曠日廢時了。
湯姆從未獲得過什么學位,他所受過的教育也始終沒有用武之地,但他的先輩為他留下了一些本錢。他拿出10萬美元投資辦了一家煤氣廠,可造煤氣所需的煤炭價錢昂貴,這使他大為虧本。于是,他以9萬美元的售價把煤氣廠轉讓出去,開辦起煤礦來。可他又不走運,因為采礦機械的耗資大得嚇人。因此,湯姆把在礦里擁有的股份變賣成8萬美元,轉入了煤礦機器制造業。從那以后,他便像一個內行的滑冰者,在有關的各種工業部門中滑進滑出,沒完沒了。

很多歷史上的名人也用過求速成的方法,但在追求過程中,又轉向了下苦功。例如,宋朝的朱夫子是個絕頂聰明之人,他十五六歲就開始研究禪學。而到了中年之時他才感覺到,速成不是創作良方。于是他堅信“欲速則不達”這句話,之后狠下苦功,最后才獲得了一定的成就。他有一句16字真言:“寧詳毋略,寧近毋遠,寧下毋高,寧拙毋巧。”
為什么當今的人難以做到這一點呢?因為當前更多人信奉的是:“隨主流而不求本質”,在追求的過程中喪失了自己的目的性,不追求人生最根本的目的,轉而追求一些形式上的成功。正如那句話所說的,瞬間的成就可以使人獲得短暫的名利,但如果談起永恒,無非只是皮毛之舉。
所以在生活中,如果我們想取得永恒的成功,就必須靜下心來,擺脫速成心理的牽制,看清人生最根本的目的,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最終走上成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