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說話藝術全知道
- 黃曉寧
- 10字
- 2020-09-03 14:34:00
第六章 如何與朋友說話
替別人找個下臺的借口
在和朋友相處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尷尬的事情,讓氣氛驟然緊張、難堪,學會替別人找個下臺的借口,不僅會緩和對方的緊張心理,讓事情得到順利發展,而且還會讓彼此的友誼得到進一步的增進。要達到這樣的目的,我們不妨學習使用以下的技巧:
1.給對方找一個善意的動機
突然間發現別人的失誤或錯誤行為,但不會導致重大的損失出現時,我們應盡量克制自己的情緒,以平靜如常的表情和態度裝作不解對方舉動的真實意圖和現實后果,并且給對方找到一個善意的動機,讓事態的發展按照自己所希望的方向推進,以免把對方逼到窘迫的境地。
一天中午,一位姓王的老師路過學校后操場時,發現前兩天幫助搬運實驗器材的幾位同學正拿著一枚實驗室特有的凸透鏡在陽光下做“聚焦”實驗。他想:他們哪來的透鏡?難道是在搬運時趁人不備拿了一枚?實驗室正丟了一枚。是上去問個究竟,還是視而不見繞道而去?為難之時,一位同學發覺了他,其余的慌忙站了起來,手拿透鏡的這位同學顯得很不自在。王老師從同學們慌張的神情中可以進一步判斷這透鏡的來歷。當時的空氣就像凝固了似的,一分一秒也不容拖延。王老師快速地構思,終于想出一條妙方,他笑著說:“喲,這枚透鏡原來被你們找到了!”凝固的空氣開始流通起來。接著他用略帶感激的語調補充道:“昨天我到實驗室準備實驗器材,發現少了一枚透鏡,我想大概是搬運過程中丟失了,我沿途找了好幾遍都未能找到,謝謝你們幫我找到了這枚透鏡。這樣吧,你們繼續實驗,下午還給我也不遲。”同學們輕松地點了點頭,空氣依舊是那么溫暖,那么清新。
2.換一個角度思考問題
在許多情況下,面對尷尬下不來臺是因為思維框定在正常的狀態之中,這對事態的發展毫無作用。如果我們換一種角度對其尷尬的舉動做出巧妙、新穎的解釋,便可使原本的消極舉動具有另外的內涵和價值,成為符合常理的行動。
有一次全校語文老師來聽安老師講課,校長也光臨“指導”,這下可使小安犯難了。他既怕課講得不好,又擔心有的學生回答時成績不佳,有失面子。
課上,他重點講解了詞的感情色彩問題。在提問了兩位同學取得良好效果后,接著提問校長公子:“請你說出一個形容×××的美麗的詞或句子。”
或許是課堂氣氛緊張,或許是嚴父在場,也可能兼而有之,這位公子一時為難,只是站著。
空氣凝固。王老師和校長都現出了尷尬的臉色。很快,這位老師便恢復正常,隨機應變地講道:“好,請你坐下,同學們,B同學的答案是最完美的,他的意思是這個人的美麗是無法用文字和語言來形容的。”
聽課者都發出了會心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