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與同事“交火”
工作中同事之間容易發生爭執,有時搞得不歡而散甚至使雙方結下芥蒂。人是有記憶的,發生了沖突或爭吵之后,無論怎樣妥善地處理,總會在心理、感情上蒙上一層陰影,為日后的相處帶來障礙,最好的辦法還是盡量避免它。
中國人常用這么一句話來排解爭吵者之間的過激情緒:有話好說。這是很有道理的。據心理學家分析,爭吵者往往犯3個錯誤:第一,沒有明確清楚地說明自己的想法,含糊,不坦白;第二,措辭激烈、武斷,沒有商量余地;第三,不愿以尊重的態度聆聽對方的意見。另一項調查表明,在承認自己容易與人爭吵的人中,絕大多數人不承認自己個性太強,也就是不善于克制自己。
相互之間有了不同的看法,最好以商量的口氣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語言得體是十分重要的。應該盡量避免用“你從來也不怎么樣”,“你總是弄不好”,“你根本不懂”這類絕對否定別人的消極措辭。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傷害了他人的自尊心,必然會引起對方的反感。即使是對錯誤的意見或事情提出看法,也切忌嘲笑。幽默的語言能使人在笑聲中思考,而嘲笑使人感到含有惡意,這是很傷人的。真誠、坦白地說明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讓人覺得你是希望得到合作而不是在挑別人的毛病。同時,要學會聆聽,耐心、留神聽對方的意見,從中發現合理的部分并及時給予贊揚或同意。這不僅能使對方產生積極的心態,也給自己帶來思考的機會。如果雙方個性修養、思想水平及文化修養都比較高的話,做到這些并非難事。
如果遇到一位不合作的人,首先要冷靜,不要讓自己也成為一個不能合作的人。寬容忍讓可能會令你一時覺得委屈,但這不僅能表現你的修養,也能使對方在你的冷靜態度下平靜下來。當時不能取得一致的意見,不妨把事情擱一擱,認真考慮之后,或許大家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善于理解、體諒別人在特殊情況下的心理、情緒是一種較高的修養。有的人生性敏感,遇到不順心的事就發泄怒氣,這就可能是造成態度、情緒反常或過激的原因。對此予以充分諒解,會得到相應的回報。
心胸開闊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人都會出現失誤和過錯,別人無意間造成的過錯應充分諒解,不必計較無關大局的小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