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說話藝術全知道
- 黃曉寧
- 1137字
- 2020-09-03 14:33:43
插話要找準時機
在別人說話時,我們不能只聽到一半或只聽一句就裝出自己明白的樣子。我們提倡在聽別人說話時,要不時做出反應,如附和幾句“是的”等話語,這樣既讓說者知道你在聽他說,又讓他感覺你在尊重他,使他對你產生濃厚的興趣。
但是,萬事都有所忌,都要把握分寸。許多人過分相信自己的理解和判斷能力,往往不等別人把話說完就中途插嘴,這種急躁的態度很容易造成損失,不僅容易弄錯了對方說話的意圖,還有失禮貌。當然,在別人說話時一言不發也不好,對方說到關鍵的時刻,說完后,你若只看著對方,而不說話,對方會感到很尷尬,他會以為沒有說清楚而繼續說下去。
還有不少人在傾聽別人說話時表現得唯唯諾諾的樣子,哼哼哈哈,好像什么都聽進去了,可等到別人說完,他卻又問道:“很抱歉,你剛才說了什么?”這種態度,對于說話者來說是有失禮節的事。
所以說,即使你真的沒聽懂,或聽漏了一兩句,也千萬別在對方說話途中突然提出問題,必須等到他把話說完,再提出:“很抱歉!剛才中間有一兩句你說的是……嗎?”如果你是在對方談話中間打斷,問:“等等,你剛才這句話能不能再重復一遍?”這樣,會使對方有一種受到命令或指示的感覺,顯然,對方對你的印象就沒那么好了。
◇要知道哪些問題不該問◇
問題是展開話題的鑰匙。說話有眼力勁兒就要做到問討人喜歡的話題。有些問題,當你得不到滿意的答復時,是可以繼續問下去的,但有一些問題就不宜再問。

聽人說話,務必有始有終。但是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并不多。有些人往往因為疑惑對方所講的內容,便脫口而出:“這話不太好吧!”或因不滿意對方的意見而提出自己的見解,甚至當對方有些停頓時,搶著說:“你要說的是不是這樣。”這時,由于你的插話,很可能打斷了他的思路,使他忘了要講些什么。
人人都有這樣的經驗:有時,同某人在一起,說話很愉快;有時同某人在一起,感到很煩,本來很感興趣的話題卻不想談下去。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對方說話不討人喜歡,該問的問,不該問的也問,所以讓我們覺得厭煩。說話要講究輕重、曲直,更要有個眼力勁,知道哪些話該說哪些不該說,哪些該問哪些不該問。
此外,在日常交際中,不可問及別人衣飾的價錢;不可問女子的年齡(除非她是6歲或60歲左右的時候);不可問別人的收入;不可詳問別人的家世;不可問別人用錢的方法;不可問別人工作的秘密,如化學品的制造方法,等等。
凡別人不知道或不愿意讓人知道的事情都應避免詢問。問話的目的在于引起雙方的興趣,而不是使任何一方沒趣。若能讓答者起勁,同時也能增加你的見識,那是使用問話的最高本領。
一位社交家說:“倘若我不能在任何一個見面的人那里學到一點東西,那就是我處世的失敗。”
這句話很發人深省,因為虛懷若谷的人,往往是受人歡迎的。記住,問話不僅能打開對方的話匣,而且你可以從中增益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