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的市場經濟是如何運轉的
通俗地說,市場應被理解成買者和賣者決定價格并交換物品或勞務的機制。從藝術到污染,幾乎每一樣東西都存在相應的市場。市場可以是集中的,如股票市場;也可以是分散的,如房地產或勞動力市場。它甚至可以是電子化的,例如許多金融資產或服務是通過電腦進行交易的。市場的最關鍵特征是將買者和賣者匯集到一起,共同決定商品的價格和成交的數量。
市場經濟是一部復雜而精良的機器,它通過價格和市場體系對個人和企業的各種經濟活動進行協調。它也是一部傳遞信息的機器,能將成千上萬的各不相同的個人的知識和活動匯集在一起。在沒有集中的智慧或計算的情況下,它解決了一個連當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也無能為力的涉及億萬個未知變量或相關關系的生產和分配等問題。并沒有人去刻意地加以管理,但是市場卻一直相當成功地運行著。在市場經濟中,沒有一個單獨的個人或組織專門負責生產、消費、分配和定價等問題。
我們通常想當然地認為經濟會順利進行。當你走進一家超級市場時,你想要的東西——面包、麥片粥、香蕉等通常都擺在貨架上。你付款之后就可以將這些食品打包帶走,然后美美地享用。世上還有什么事比這更簡單呢?
如果稍稍想一想并仔細觀察一下,你也許會對每天為你提供面包的市場機制贊嘆不已。這些食物在提供給你之前可能已經經歷了5個或10個環節,它們成年累月地穿越全球的每一個國家、每一個角落,先后經過農民、食品加工者、包裝員、運貨員、批發商及零售商等一整套鏈條。整個過程似乎是一個奇跡:適量的食品被生產出來,運送到合適的地點,并最終以美味可口的形式出現在餐桌上。
但真正的奇跡是:整個體系運行過程中,沒有任何人進行統一指導或強制運作。成千上萬的企業和消費者自發地進行交易,他們的活動和目的通過看不見的價格和市場機制得以協調。沒有任何人決定生產多少雞肉,貨車運往哪里以及超級市場何時開業。然而,最終當你需要之時,食品便會出現在商店里。
如果我們仔細地觀察我們的經濟,就可以很容易地發現市場無時不在我們周圍創造類似的奇跡,成千上萬的人無須統一指導或指令性計劃,自愿地生產出許許多多產品。事實上,除了極個別的例外(如軍隊、政府和學校),我們的大部分經濟生活都是在沒有政府干預的情況下進行的。這才是人類社會真正的奇跡所在。
正如凱恩斯所強調的,政治經濟學的基本課題之一就是確定政府同市場的合理界限。如果我們追溯現存的界限是如何發展起來的話,那么我們對這個問題也許會有進一步的理解。在中世紀,歐洲和亞洲的不是混亂而是經濟秩序。那時的經濟活動太多由貴族階層和城鎮行會來指導。然而,大約兩個世紀以前,政府對價格和生產方法的控制力開始日漸減少。封建主義的枷鎖逐漸讓位于我們稱之為“市場機制”或“競爭資本主義”的制度。
在既有的經濟秩序下,市場經濟一直在良好運轉著。市場是買者與賣者們面對面討價還價的實實在在的場所。農民們將他們的產品拿到集市上或城鎮里出售,在那里,滿目都是黃油、乳酪、活魚、蔬菜等大家十分熟悉的東西。今天的美國仍然有許多交易者匯聚的重要的市場。例如,小麥和玉米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交易,石油和白金在紐約商品交易所交易,而寶石則在紐約市的鉆石區進行交易。
市場經濟相比于計劃經濟,在價格機制上的交易以靈活見長。在市場體系中,每樣東西都在價值基礎上確立價格。價格代表了消費者與廠商愿意交換各自商品的條件。如果我同意以4000元的價格購入一臺冰箱,這就表明該冰箱對于我的價值高于4000元,而這一價格也高于交易商眼中該冰箱的價值。這樣,二手冰箱市場就決定冰箱的價格,并通過自愿交易將冰箱分配給那些對其具有最高價值的人。
對于生產者和消費者來說,價格還是一種信號。如果消費者需要更多數量的某種物品,該物品的價格就會上升,從而向生產者傳遞出供給不足的信號。例如,每年夏天,由于許多家庭外出旅行,汽油的需求量會大幅度上升,從而價格也會上升。較高的價位一方面刺激石油公司增加產量,另一方面抑制旅行者延長行程的愿望。
市場經濟中商品的流通過程

一件商品從生產到銷售,最后流轉到消費者的手中,這期間要經過很多的流程,而這些在市場經濟中都可以自發進行,不需要提前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