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合同
——刻在泥板上的協議
兩河流域是人類文明重要的起源地,在考古學者的努力下,很多深藏的秘密一點一點被揭開,人們也被其中瑰麗的文化深深吸引。位于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下游的蘇美爾民族尤其受到人們的關注。人們認為,文字的出現是人類由蒙昧走向文明的分水嶺,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里程碑,而在蘇美爾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發現了人類歷史上已知的最早文字。

在蘇美爾民族生活的年代,平原地區石材和森林木材較少,蘇美爾人便用泥板做磚堆砌墻體,建成了大規模的城邦。人們結束了四處漂泊的生活,得以在城邦內定居。

這個人舉著蘇美爾特有的平凸磚。鑄造青銅器用的銅和錫不會產在同一個地方,所以,要想鑄造青銅器,就必須經過交換。
當時的蘇美爾人已經在農業種植和動物馴養方面有了充足的經驗和實踐,他們種植扁豆、黍子、小麥、大蒜和韭菜等植物,為了保證收成,人們還建成了巨大的灌溉系統。人們飼養牛、羊和豬,是為了滿足長途負重運輸和飲食的需要。牛可以負重,便成了人們運輸重物的好工具。借助牛車,人們把剩余的農作物和手工制作的陶器等產品運輸到其他地方進行交換。考古資料顯示,在兩河流域存在著很廣的貿易網,因為當地出現了產自阿富汗的青金石、產自安那托利亞的黑曜石和產自巴林的珠串,這些貿易事實也被《吉爾伽美什》史詩證明,詩中提到相隔很遠的國家會進行貿易,換取美索不達米亞木頭。
試想,如此發達的貿易系統勢必要求社會做出相適應的變化和進步,因為現在已經不是兩個部落簡單交換獵物和罐子的問題了,每天來自各個國家的商人,相互之間交換成百上千的貨物,一個普通人是很難記憶這么龐大的數據的,人們急需用一種工具來記錄貿易數據。
商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促使文字產生的因素。果真如此嗎?考古學者給出了肯定的答案,他們發現,公元前2500年,蘇美爾地區的人們就已經發明了象形文字,并將其記錄在黏土板上,這是當時比較完善的文字系統。如今,已經發掘出來的蘇美爾文章有數十萬之多,經過人們的解讀,發現其中大約90%的文字記錄的是商業和行政事件,剩余10%的文字記錄的內容是對話、諺語、贊美詩和神話傳說。遠古時候因為沒有可以用來記錄的紙張、絹布等工具,商人只能把協議記錄在泥板上,并以此來約定雙方之間的行為。不難想象,有了文字的記錄,商人們的生意會變得更加有條理。后來,象形文字發展成楔形文字,并在以后的2000多年間一直被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人們使用,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這種文字甚至還成了西亞大部分地區商業交流的通用文字。

延伸閱讀
除了記錄乏味的商業流水賬,在蘇美爾泥板上還記錄著充滿智慧的諺語和幽默。分享如下:
1.勿以牙還牙,公正對待你的敵人;行善事,一輩子做個善良的人。
2.倉促說出的話可能會使你日后后悔。
3.尚無妻子或孩子養活的人鼻子上還未系上韁繩。
4.敬畏上帝、不做壞事不會招致毀滅。
我們無法得知文字產生的真正原因,可我們知道文字就是為了方便生活,而商業貿易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生活中的重頭戲,商業的快速發展一定會促使文字產生和完善,而文字的出現也使商業貿易走向新的階段,兩者相互作用,共同催生了人類璀璨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