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生活中的博弈論
- 歐俊
- 797字
- 2020-07-07 16:21:16
誠信是重復博弈的手段
當人們之間進行的是一場沒有明天的一次性博弈時,人們都傾向于選擇欺騙、背叛。而只有當人們之間進行的是一種重復博弈時,人們才會恪守誠信。所以說,平時我們講信用而不騙人,不過是重復博弈里的一種手段罷了。
博弈是雙方斗智斗勇的過程。在一種較為完善的經濟制度下,若博弈會重復發生,則人們會更傾向于相互信任。這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博弈模型來解釋。假設有甲、乙兩人,甲出售產品,乙付貨款(商業信用問題),或甲借錢給乙,乙是否還錢(銀行信用問題)。開始時,甲有兩種選擇:信任乙或不信任乙;乙也有兩種選擇:守信或不守信。如果博弈只進行一次,對乙來說,一旦借到錢最佳選擇是不還。甲當然知道乙會這樣做,甲的最佳選擇是不信任。結果是,甲不信任乙,乙不守信,這樣的結果是最糟糕的,雙方想達成有效交易是非常難的。
那么怎樣才能讓雙方的利益得到一個均衡呢?假定博弈可以進行多次,甲采取一種這樣的策略:我先信任你,如果你沒有欺騙我,我將一直信賴你;而一旦你欺騙了我,我再也不會相信你。這樣乙有相應的兩種選擇,如果守信,得到的利益是長遠的;如果不守信,得到的利益是一次性的。因此,守信是乙的利益所在。這樣雙方都會處于一種均衡狀態,這種均衡的出現是因為乙謀求長遠利益而犧牲眼前利益(當然是不當得利)。當一個人考慮重復博弈下的長遠利益時,自然就會采取守信策略。
如果有一個人總是出賣朋友,那么他可能從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出賣中獲得利益,但是長此以往,人們就會認清他的真面目,并傳播他的劣跡。這樣,到了最后,他就會變得沒有朋友可以出賣。因為他一直靠出賣朋友生存,當他沒有朋友的時候,就是他窮途末路的時候,最終他只能得到眾叛親離的下場。
也許有人會舉出英雄人物的例子來反駁,但是英雄人物最終得到了人們的敬仰和愛戴,他們流芳百世、永垂不朽。如果他們舍己為人的結果是被人指責、唾罵,遺臭萬年,他們絕不會選擇當英雄。
誠信的人才真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