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生活中的博弈論
- 歐俊
- 20字
- 2020-07-07 16:21:15
第四章 人性博弈下的決策:騙子不是道德問題
第一節 重復性博弈:丈夫會不會真打妻子
大企業為什么很少偷稅漏稅
2009年1月26日,天津北辰區舉行儀式將18輛奧迪汽車和16輛廣本汽車獎勵給2009年的納稅大戶。據了解,2009年,天津北辰區稅收完成將近77個億,創歷史最高水平。當地財政首次拿出1800萬獎勵100余家區內明星企業、品牌企業等納稅大戶。據介紹,2009年,天津市采取多種措施,扶持引導中小企業積極應對金融危機,在實施結構性減稅政策的情況下,全年稅收收入1208.68億元,增長6.6%。
這就讓我們有這樣一個思索,為什么大企業很少偷稅漏稅。
稅務部門不會對所有企業的交稅情況每一次都去檢查,因為這樣做的成本太高,得不償失。所以,稅務部門總是隨機地對企業的交稅情況進行檢查。
企業也是隨機地在交稅與偷漏稅之間進行選擇。稅收部門與企業間進行的是混合戰略博弈。因為如果企業總是交稅,稅務部門就最好不檢查;但給定不檢查,企業就會偷漏稅。所以,兩者只有在隨機地檢查與不檢查,企業隨機地在偷漏稅與交稅之間選擇,才會達成均衡。
對于大企業,因一旦偷稅就數目巨大,所以,稅務部門在隨機檢查時放在大企業上的可能性就大一些;而給定稅務部門檢查大企業的可能性較大,大企業偷漏稅的行為就較少。所以,偷漏稅較多的就是一些中小企業,大企業納稅的積極性較高。同樣,大人物或有錢人納稅的積極性應較高,至于我國在過去一段時期有錢人反而不交稅的現象主要源于制度不健全或已有的制度得不到貫徹所致。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能發現這樣的情況:在公共汽車上,兩個陌生人會為一個座位而爭吵,可如果他們相互認識,就會相互謙讓。這是因為人們之間是一種“不定次數的重復博弈”。在較長的視野內,人與人交往關系的重復所造成的“低頭不見抬頭見”,因此使得自私的主體之間走向合作。事實上,重復博弈更逼真地反映了日常人際關系。在重復博弈中,合作的長期性能夠糾正人們短期行為的沖動,為以后長期利益計劃,必須維持好周圍人的人際關系。
實際上,我們也可以借用博弈論來解釋夫妻之間的一些行為。丈夫打妻子,他不敢真正下狠手,而妻子一般也不敢鬧得太過分,因為他們都明白,僅為一時出口氣而給對方造成的傷害,到頭來還得要自己來承擔。也正因為這樣,夫妻之間都知道:“別看你現在這么兇,其實你并不敢真的把我怎么樣。”所以有許多家庭,只要一方挑起事端,另一方就會積極應戰,夫妻之間的博弈就時斷時續。
一般而言,在經歷多次的博弈之后,會達到一個均衡點——納什均衡。在納什均衡點上,每個參與者的策略都是最好的,此時沒有人愿意先改變或主動改變自己的策略。也就是說,此時如果他改變策略,他的收益將會降低,每一個理性的參與者都不會有單獨改變策略的沖動。因此,在經歷了多次的重復博弈后,博弈的雙方都不希望這種最優狀態發生改變,這種相對穩定的結構會一直持續下去,直到博弈的終點。
爭爭吵吵,相伴到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