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生活中的博弈論
- 歐俊
- 900字
- 2020-07-07 16:21:13
第二節 邊際效用:好東西不是越多越好
大餅為什么越來越難吃
有個人肚子餓了,去買煎餅吃。他買了一個餅,很快就吃完了,但肚子卻還是很餓。于是,他又接連吃了第二個,第三個……一連吃了六個餅,還是沒有感到吃飽。于是再買了第七個餅,剛吃下半個,就覺得自己很飽了。這時,他心中很懊悔,用手打自己的嘴巴說道:“我怎么如此愚癡而不知節約!如果早知道這半個煎餅能吃飽,那么我只要買這半個煎餅就行了,前面的六個煎餅不是浪費嗎?”
這樣的故事雖然是笑談,但卻揭示了現代經濟學的重要概念——邊際。“邊際”是經濟學上的常用術語,一般是指新增的意思。19世紀70年代初出現的邊際概念,是西方經濟學自亞當·斯密以來的一個極為重要的轉變。經濟學家把它作為一種理論分析工具,應用于任何經濟中的任何可以衡量的事物上。正因為這一分析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背離了傳統的分析方法,故有人稱之為“邊際革命”。
邊際學派的代表人物門格爾認為,價值取決于人對財貨效用的主觀評價。那么價值量,即主觀效用量是如何決定的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門格爾在主觀效用分析上,引入了一個邊際概念。他在考察價值尺度或價值量的測定難題時,引申出了關于邊際效用量決定商品價值的規律,并最早對此做了明確闡述。為了加深對邊際概念的理解,先講一個簡單的例子。
俄國的克雷洛夫寫過一則寓言《杰米揚的湯》。
有一個叫杰米揚的人,他做的魚湯非常鮮美,他本人也以此為榮。有一次,一個朋友來拜訪他,他給朋友做了香噴噴的魚湯,“上面漂著一層油,像琥珀一樣”,里面都是“鱘魚片和內臟”。朋友很快喝完一碗。在朋友剛放下碗時,杰米揚又端來了第二碗。朋友邊喝邊和他聊天,很快第二碗也下肚了。為了顯示自己的熱情,杰米揚又盛了第三碗,朋友實在是不想喝了,但耐不住他的熱情,終于勉強喝完。當看到杰米揚又端出了一碗湯時,朋友嚇跑了,從此再也不敢到杰米揚家做客了。
為什么杰米揚用好喝的鱘魚湯招待他的朋友,卻讓朋友再也不敢到他家去做客了呢?對于這個客人而言,喝第三碗湯與喝第二碗、第一碗湯相比,他的滿足感是依次遞減的。這是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邊際理論認為,決定物品價值的不是它的最大效用,不是它的平均效用,而是它的最小效用,即由它的邊際效用來決定。
為什么鉆石比水昂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