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圖解:哲學
  • 星漢
  • 1438字
  • 2020-07-07 15:53:01

樂天知命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

孔子祖上曾是宋國人,而且還是貴族,后因宮廷內亂才逃到魯國定居。孔子的父親是當時魯國有名的武士,立過兩次戰功,任陬邑大夫。他先娶發妻施氏,生有九女;于是娶得一妾,生下一子,取名伯尼,又稱孟皮,卻因其腳有毛病,不甚滿意;后又娶一妾,又生一子,即孔子。

孔子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曾在魯國任委吏、乘田等小吏。30歲左右,孔子成為知名的學者,奉詔開始辦私學,廣收門徒。公元前515年,答齊宣王問政時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主張,未得重用。公元前500年左右,孔子開始為推行其政治思想奔走各國,備受冷遇。公元前484年,孔子返回魯國,晚年一直致力于文化教育事業,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公元前479年病故。

孔子是我國春秋時期最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以仁愛、禮義為本,建立了影響中國社會兩千多年的儒家學派。孔子提出“克己復禮為仁,一曰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仁”是孔子學說的核心和主導精神,體現在孔子思想的各個方面。孔子又提出“仁者愛人”,仁者要對世人有同情心,能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孔子非常重視個人的道德修養,他認為一個人能否成為有德之人,主要在自己的主觀努力,為人應該嚴于律己,寬以待人,自己有德行,就不必擔心別人是否賞識和理解自己。君子要安貧樂道,舍生取義。孔子還提倡自我反省式的修身養性之法。

在政治上,他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的理想是要恢復周禮,建立一個嚴格有序的社會。孔子反對暴政,反對濫用民力,希望君主能夠“惠民”“愛民”。孔子主張在政治生活中也要貫徹道德的原則,使政治行為道德化。在他看來,刑罰可以使人畏懼而不敢犯法,但并不能從根本上消除犯罪動機。只有用德和禮對人民進行感化和引導,提高人民的道德意識,才能使社會長期穩定。而以德治國的根本保證是統治者必須成為道德的楷模,以自己的道德風范來影響和教育人民。

figure_0036_0012
▲孔子像
公元前551年,孔子生于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曲阜城東南)。因父母曾為生子而禱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在教育上,孔子以道德教育為中心,把自己的政治思想與教育思想有機地聯系在一起。他認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教人做人,而做人的關鍵是要具備愛心,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提出“有教無類”的辦學宗旨,在教學中,他自擬教學內容,自創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并且強調學習與思考結合,啟發式的教學和弟子積極領悟結合。他還很注重教學與實踐相結合,教學與社會現象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他以詩、書、禮、樂、射、御、數為具體的教學內容,這些又與文、行、忠、信相輔而行。

孔子在典籍整理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首次提出“文獻”一詞,并結合史實和舊有文獻資料編訂了《易》《書》《禮》《樂》《詩》《春秋》等著作。他死后,他的弟子遵照他的遺囑,將他的言行、語錄編輯成書,定名為《論語》。

孔子的一生是奮力治學、執著追求、不計榮辱得失、為國為民的一生,他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文化圣人,他對中國兩千多年的社會和思想都產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響。雖然他的政治主張無法實現,但是他那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堅毅和博大讓后人感動。漢平帝追封他為哀成宣尼公,唐玄宗追謚他為文宣王,元成宗加封他為大成至圣文宣王。他的學說在西漢武帝時代就被定為享有獨尊地位的正統思想,清圣祖為他親筆題書:“萬世師表。”

figure_0037_0013
▲?孔子講學圖
大約30歲時,孔子在曲阜城北設學舍,開始私人講學,受業門人先后達到3000多,其中杰出者72人。上圖表現了孔子在杏壇講學的情景,圖中孔子端坐講授,弟子們在周圍恭敬地聆聽。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海省| 黔西| 南丹县| 长顺县| 疏勒县| 图们市| 色达县| 宜川县| 河曲县| 北安市| 红安县| 金阳县| 台前县| 石狮市| 涡阳县| 龙井市| 隆回县| 松江区| 平定县| 且末县| 平果县| 砀山县| 孟连| 婺源县| 大悟县| 彩票| 永德县| 株洲市| 九江县| 英超| 郓城县| 民乐县| 安福县| 弥勒县| 饶阳县| 德化县| 崇阳县| 吐鲁番市| 西畴县| 汽车| 绍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