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五、法西斯步步緊逼,英法美步步綏靖

阿杜瓦戰(zhàn)役讓意大利成為國際笑柄

19世紀后期,歐洲列強競相爭奪海外殖民地,當時獲得英國庇護的意大利,把目光鎖定在了非洲的埃塞俄比亞。這個位處紅海南端的落后國家不僅因為它的地理位置堪稱為戰(zhàn)略要地,還因為它擁有豐富的礦藏資源,因此成為了意大利侵略的首要目標。

1885年,意大利出兵,埃塞俄比亞皇帝約翰尼斯四世奮起反擊。然而,由于雙方軍事實力的懸殊,意大利軍隊輕而易舉地挺向其目的地。此時,鄰國蘇丹趁埃塞俄比亞專注于同意大利周旋之際,迅速崛起,并時常與埃塞軍發(fā)生沖突。

1889年3月,孟尼利克當上埃塞俄比亞的國王,這位見過世面的國王深知要想保持主權的獨立,就必須穩(wěn)定時局,實現(xiàn)國家統(tǒng)一,增強軍力。為了讓意大利放松警惕,給自己贏得足夠的時間,做足充分的準備,孟尼利克與意大利簽署了《烏查里條約》,同意割讓一些領土給意大利。在接下來的幾年里,孟尼利克大肆進口現(xiàn)代化的槍炮和裝備。到19世紀末,孟尼利克軍中的大部分戰(zhàn)士,都有了歐洲和美國提供的精良武器。然而,在意大利政府眼中,這位深謀遠慮的國王僅僅是一個未開化的野蠻人。

囂張的意大利為了使埃塞俄比亞完全淪為其殖民地,未同埃塞俄比亞政府商議便擅自將《烏查里條約》中“埃塞俄比亞國王可以選擇在意大利政府的協(xié)助下同歐洲各國君主交往”改為“埃塞俄比亞國王必須由意大利政府代表他處理與所有其他國家或政府之間的一切事務”。孟尼利克立即給予反抗,意大利惱羞成怒,派兵打壓埃塞俄比亞政府。面對突變的局勢,孟尼利克帶領著國民奮起反擊。

在意軍眼中,埃塞俄比亞軍隊只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于是采取簡單地將埃塞俄比亞軍隊引誘到其防御陣地,再予以全殲的作戰(zhàn)計劃。但是埃塞俄比亞軍隊并沒有進攻,只是占領了阿杜瓦,雙方陷入了僵局。

1896年2月,僵持了數(shù)月的雙方都面臨著因為軍糧等后勤供給不足的困擾。2月25日,等不及的意大利政府斥責軍隊首領膽小如鼠,希望他們能夠馬上行動起來,早日解決埃塞俄比亞軍隊。

2月29日傍晚,意軍開始向阿杜瓦進軍。這對于深感疲倦的埃塞俄比亞軍隊而言是個天大的好消息。

3月1日凌晨,意大利軍隊到達阿杜瓦城前,然而本已有了周密計劃的意軍卻被這陌生而又復雜的地勢環(huán)境擾亂了頭腦,他們實際所面臨的地域同其手中粗略的地圖完全是兩個模樣,意大利軍隊在黑暗中亂了方寸。

埃塞俄比亞這邊,孟尼利克出動了最精良的部隊和最先進的武器來對抗意大利軍隊。當意軍混亂地出現(xiàn)在阿杜瓦時,埃塞俄比亞軍隊如潮水般從山巔和峽谷中殺出,漫山遍野都是軍旗、頭盔、盾牌和刀槍。埃塞俄比亞軍隊畢竟是中世紀的產(chǎn)物,盡管有不錯的裝備,但是同意大利軍隊比起來,還是處于劣勢的地位。因此,隨著黑暗漸漸散去,戰(zhàn)場態(tài)勢愈加明晰,意大利軍隊的火力開始兇猛起來。手持長劍、揮舞火槍的埃塞武士一個接一個倒了下去,但是他們并沒有后退,而是勇猛前進,踩著戰(zhàn)友的尸體挺進敵人的陣地。意軍被這樣一群“土著”隊伍打倒了。

這場血腥的戰(zhàn)役是埃塞俄比亞人為了贏得民族的獨立,抱著視死如歸的精神,一刀刀、一步步奪回來的。在世界看來,這無疑是個讓人驚嘆的奇跡。1896年3月1日,這個永遠讓埃塞俄比亞人自豪和銘記的日子成為了埃塞俄比亞的國慶日。

當阿杜瓦戰(zhàn)敗的消息傳到羅馬后,意大利人憤怒了,他們認為這是一個十足的恥辱。雖然勝利后的孟尼利克并沒有乘勝追擊,只是提出廢除《烏查里條約》和承認埃塞俄比亞的獨立,但這在意大利人心目中卻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意軍的慘敗在歐洲甚至整個世界引起一片嘩然。西方輿論驚呼:“不敢想象,一個文明的歐洲國家的軍隊會在一名非洲酋長和士兵的手中遭到如此巨大的災難?!卑⒍磐邞?zhàn)役不但沒有為意大利帶來利益,反而使得它淪為國際的笑柄。

復仇

——“歷史上最偉大的殖民戰(zhàn)爭”

意大利作為第一個建立法西斯政權的國家,早已有了侵略擴張的野心。其領袖墨索里尼曾自封為“新愷撒”,揚言要重建“新羅馬帝國”,把地中海變?yōu)椤耙獯罄?。多瑙河流域、巴爾干半島以及地中海東部沿岸國家都是意大利覬覦了很久的地區(qū),但遭到了英、法、德等帝國主義的阻撓,于是把擴張的重點放在了非洲,埃塞俄比亞則是重中之重。

1929年,世界經(jīng)濟危機爆發(fā),推動了意大利侵略擴張的腳步。為了擺脫國內(nèi)嚴重的政治經(jīng)濟危機,填補資源不足的缺陷,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從別國掠奪領土和財富已是迫不及待。

figure_0047_0025
▲為了轉移國內(nèi)的矛盾,墨索里尼將侵略的目光轉向了非洲,他的政策受到軍方的支持。

為了滿足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的需要,意大利法西斯在經(jīng)濟上進行了全面的改造,通過各種措施在工業(yè)上強制實行卡特爾,加強對工業(yè)的控制,大力發(fā)展國家的壟斷資本主義;在軍事上加緊擴軍備戰(zhàn),規(guī)定18~55歲的男子都必須義務服兵役,還大規(guī)模地建設軍事基地,舉行軍事演練。

墨索里尼率領著法西斯軍團再一次踏上了埃塞俄比亞的土地,除了埃塞俄比亞本身的誘惑和英、法、美等國采取的縱容或中立的綏靖政策助燃了其侵略的氣焰之外,意大利法西斯們還念念不忘40多年前阿杜瓦那場戰(zhàn)斗帶來的恥辱,他們的到來是為了復仇,為了洗刷當年之恥。

1934年,意大利開始在埃塞俄比亞周邊的國家建設飛機場。為了試探埃塞俄比亞,12月5日,意軍在邊境對其進行公開的挑釁。1934年12月30日,墨索里尼召見意軍總參謀長巴多里奧,把侵略埃塞俄比亞的行動方針與計劃交給他。1935年1月14日,德·博諾被任命為東非意大利軍隊總司令,接令前往厄立特里亞為侵略戰(zhàn)爭進行部署。2月,大批的意大利軍隊被運到埃塞俄比亞周邊,到1935年秋天,已經(jīng)有30萬大軍集聚在埃塞俄比亞北部和東南部邊界上。1935年10月2日,墨索里尼發(fā)表演說,武力吞并埃塞俄比亞正式開始。次日,守候在埃塞俄比亞邊境的30萬大軍行動了起來,他們越過馬雷布河邊界,從東、南、北分三路發(fā)動,侵入埃塞俄比亞,企圖一舉侵占。

同當年一樣,埃塞俄比亞的人民為了保衛(wèi)祖國,他們同仇敵愾,奮起反抗,拿起各種武器,頑強地抗擊著這支兇狠的法西斯軍隊,他們利用其熟識而又獨特的山區(qū)地形條件,組織伏擊戰(zhàn),深入敵人后方,英勇的埃塞軍多次挫敗了意大利侵略軍,給驕橫的意軍以沉重的打擊。

埃塞俄比亞對意大利侵略軍的反抗,是一場正義的戰(zhàn)爭,它得到了來自全國各地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支持與同情。在強烈的輿論譴責下,1935年10月7日,處于英法控制下的國際聯(lián)盟宣稱意大利的行為屬于侵略性行為,要求對其實行經(jīng)濟制裁。然而,這些都只是做給人們看的表面功夫,為了籠絡意大利,組成對付德國法西斯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他們暗地里依舊放任意大利的侵略行徑。

在綏靖政策的縱容下,意大利法西斯更加狂妄,他們肆無忌憚地欺壓和屠殺著埃塞俄比亞人民。

1936年4月,意大利法西斯對埃塞俄比亞的瘋狂侵略達到了高潮,其軍隊由之前的30萬增至40萬,武器裝備也大量得以補充。埃塞俄比亞的上空硝煙彌漫。

5月5日,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被侵略軍占領,國王海爾·塞拉西逃亡海外。5月9日,意大利宣布埃塞俄比亞為其殖民地,建立意屬的東非帝國。

埃塞俄比亞的反抗失敗了,無法像40年前那樣為國民或是世界創(chuàng)造奇跡。然而這場被墨索里尼吹噓為“歷史上最偉大的殖民戰(zhàn)爭”并沒有因此而消停,不屈的埃塞俄比亞人民仍然在進行抵抗,它粉碎了意大利想要迅速滅亡埃塞俄比亞的妄想,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力量;同時意大利本身亦付出了生命、金錢等高昂的代價,它的不羈還為日后與英法的矛盾播下了種子。

西班牙悲歌

figure_0048_0026
▲西班牙內(nèi)戰(zhàn)時的共和黨海報

1929年,全球性的經(jīng)濟危機給整個世界帶來了寒霜,位于歐洲西南部的西班牙亦不可避免地遭受到了侵襲。這個曾經(jīng)風行一時的世界上最強大的殖民國家傷痕累累:農(nóng)業(yè)凋敝、工業(yè)蕭條、民不聊生,國內(nèi)政治不穩(wěn)定,階級斗爭異常激烈。

1931年4月,爆發(fā)了資產(chǎn)階級革命。12日,擁護共和制的共和黨和社會黨在大選中取得勝利。14日,西班牙宣布建立共和國。新生的共和國并沒有安撫住國內(nèi)四起的矛盾,它沒有把大眾從苦海中解救出來,還受到西班牙的法西斯分子組成的“長槍黨”、教權派和?;逝山M成“西達黨”的極力破壞,人民的不滿情緒不減反增。

1933年11月的大選,西達黨獲勝,以勒魯斯為代表的親法西斯政權得以建立。

1935年8月,共產(chǎn)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召開,會議號召各國無產(chǎn)階級和一切進步力量團結起來,建立世界范圍的人民陣線,共同反對邪惡的法西斯主義。西班牙群眾在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積極響應,奮起反擊西達黨的統(tǒng)治,1936年1月,西班牙人民陣線正式建立,在2月的選舉中,人民陣線一舉成功,建立了左翼共和黨執(zhí)政的新政府。

人民陣線上臺后進行土地改革、恢復被解雇工人的工作、建立工人休假制度、解散反動組織、逮捕反動分子等。這些改革的措施為西班牙共產(chǎn)黨贏得了大眾的一致好評,但也引起了國內(nèi)外法西斯分子和反動勢力的不安。

物產(chǎn)富饒的西班牙有著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它控制著地中海和大西洋交通的要道,是德、意法西斯鐘情已久的國家。早在20世紀20年代,墨索里尼就開始不斷地給予西班牙法西斯勢力幫助與支持,隨后,德國法西斯也對西班牙右翼勢力進行援助,它想通過控制西班牙來控制整個歐洲,特別是英、法帝國主義。

隨著共產(chǎn)黨在西班牙的呼聲愈來愈高,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眼看著他們支持的西班牙法西斯叛亂難以取勝,心中十分焦急。

1936年3月,西班牙法西斯頭目同國內(nèi)外反革命勢力勾結,準備武裝叛亂。7月,佛朗哥帶領法西斯軍隊向共和國進攻,西班牙內(nèi)戰(zhàn)爆發(fā)。為了阻止社會主義和民主勢力在西班牙的發(fā)展,德、意法西斯撕掉了偽裝的面具,開始公開支持叛亂,干涉西班牙的內(nèi)政,西班牙內(nèi)戰(zhàn)也由此演變成了法西斯主義同共產(chǎn)主義的一場較量。

叛亂蔓延在西班牙的國土上,廣大人民群眾在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在人民陣線的號召下同叛軍進行了英勇的抗戰(zhàn)。西班牙人民的民族革命戰(zhàn)爭得到了國際無產(chǎn)階級和各國進步人士的支持。以蘇聯(lián)為代表的無產(chǎn)階級在糧食、武器等方面都給了西班牙極大的幫助,來自54個國家的無產(chǎn)階級和進步人士還組成了“國際縱隊”前往西班牙作戰(zhàn)。相反地,國際反動勢力對西班牙人民和共產(chǎn)黨的正義戰(zhàn)爭極為仇視,由于英、法、美對此采取的中立忽視的態(tài)度,德、意法西斯的干涉更為猖獗。

figure_0049_0027
▲由于德、意的公然支持和入侵,以及英法等國的中立,西班牙共和國軍最終因實力不濟而失敗。

1936年9月,佛朗哥帶領軍隊進攻西班牙首都馬德里。10月,德國和意大利軍隊先后抵達西班牙。11月,叛軍和人民的軍隊開始交鋒,浴血奮戰(zhàn)的廣大軍民擊退了法西斯隊伍,馬德里得以保衛(wèi)。但佛朗哥和德、意法西斯并未因此善罷甘休,隨后發(fā)起了連續(xù)的強大攻勢。

1937年,侵略者和叛軍侵入北方。1938年,法西斯分子發(fā)動了全面的總進攻,持久的激戰(zhàn),使得孤軍奮戰(zhàn)的共和國軍及國際縱隊因人力物力的消耗陷于困境。1939年2月11日,加泰羅尼亞全境被占領。2月27日,英、法兩國相繼宣布承認佛朗哥政權,同時宣布斷絕同西班牙共和國的外交關系,公然脅迫共和國政府投降。3月3日,共和國的海軍基地卡塔黑納爆發(fā)了武裝叛亂,使得共和國失去了一支重要的防御力量。3月28日,馬德里大門被打開,這座經(jīng)歷了兩年多戰(zhàn)斗洗禮的英雄城市,最后落入法西斯分子手中,法西斯的鐵蹄開始踏遍全國。

精神力量,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最終戰(zhàn)勝德、意法西斯具有重要意義。共產(chǎn)主義與法西斯的這場較量,使得進步的西班牙共和國被國內(nèi)外反動派無情地扼殺了,但也打擊了德、意法西斯的侵略勢力,為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爭積累了寶貴的經(jīng)驗,鼓舞了人民打擊法西斯的精神。

兩元兇“患難見真情”

1922年墨索里尼帶領著意大利法西斯黨登上政治舞臺時,希特勒還只是一個無名小卒,對于這樣一個后起之秀,墨索里尼并沒有太大的好感,特別是同他在威尼斯會晤之后,希特勒留給他的是極為惡劣的印象。

然而,野心勃勃的希特勒卻早已打起了這位領袖的主意,早在執(zhí)政之前,就想拉攏墨索里尼,希望同他并肩作戰(zhàn)。

1928年8月,希特勒特派使者前往意大利,同他溝通準備政變一事,希望得到他的諒解。

盡管墨索里尼不是很喜歡希特勒,但又不能對這位德國法西斯頭目不屑一顧。1930年夏天,當?shù)聡颁摽鴪F”來到意大利時,墨索里尼熱情地接待了他們。

figure_0050_0028
▲政治投機主義使墨索里尼和希特勒走到一起,結成羅馬—柏林軸心。

1934年6月,為了和意大利法西斯政府建立聯(lián)合戰(zhàn)線,找到對歐的共同政策,希特勒特地來到威尼斯會見墨索里尼。

本以為只是場私下會面的希特勒在到達威尼斯時卻被鬧哄的儀仗隊、熱烈的群眾、閃爍的鎂光燈所驚擾,面對吵亂的場面,他暗自忖度:這位偉大的領袖原來如此愛慕虛榮和講排場。

當天下午,墨索里尼和希特勒舉行了單獨的會談,激動而又心急的希特勒在見到墨索里尼后便迫不及待地想要和這位“戰(zhàn)友”分享他的想法和計劃,口若懸河的他卻沒有留給身旁這位前輩絲毫插話的機會,這使得墨索里尼的自尊心大受打擊,對希特勒產(chǎn)生了厭惡之感,他覺得,希特勒只是憑空長了一張利嘴而已。被蒙在鼓里的希特勒看著沒有多大反應的墨索里尼,還以為他默認了自己提出的襲擊法國、控制意大利盟國——奧地利的觀點。回國后的希特勒開始秘密準備戰(zhàn)爭,著重調(diào)整軍備,處理納粹黨黨內(nèi)事務和外交政策。

1934年7月25日,納粹黨徒在維也納暗殺了奧地利總理陶爾斐斯,這一舉動惹怒了自認為是奧地利保護人的墨索里尼,他立即動員4個師,在意大利北部邊境對其采取威脅性的措施。

希特勒膽怯了,他深知軍隊和外交都不成熟的納粹還不足以進行抵抗,何況本來德、意之間就因為多瑙河流域、巴爾干等地區(qū)有了沖突,若再因為奧地利而破壞了兩國之間的關系,這會給德國帶來嚴重的阻礙。因此他小心翼翼,生怕再次惹惱墨索里尼。

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在墨索里尼的帶領下入侵埃塞俄比亞,這場帶著復仇意味的殖民戰(zhàn)爭引起了國際社會的一片唾罵,并且還受到了國際聯(lián)盟的經(jīng)濟制裁。精明的希特勒知道,轉移意大利對奧地利的注意力,討好墨索里尼的機會到了,在這場斗爭中,他始終站在意大利法西斯一邊,不斷地給予支持與幫助。

figure_0051_0029
▲西班牙內(nèi)戰(zhàn)中,德意兩國公然支持佛朗哥,并鎮(zhèn)壓西班牙國內(nèi)的正義力量,受到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在這幅畫中,畢加索以生動的筆觸強烈控訴了德軍轟炸格爾尼卡的強盜行經(jīng)。

1936年7月,西班牙爆發(fā)內(nèi)戰(zhàn),一心想要通過控制西班牙來牽制英、法,同時發(fā)展法西斯勢力的墨索里尼趁機干涉西班牙內(nèi)政,公開支持以佛朗哥為首的叛軍,并幫助鎮(zhèn)壓西班牙國內(nèi)正面力量。同樣遭到譴責的意大利法西斯卻依舊得到了德國法西斯的支持與贊揚。

如此不離不棄使得希特勒在墨索里尼心目中的印象有了極大的改善。墨索里尼認為希特勒是個可靠的“戰(zhàn)友”,同德國聯(lián)合是有利于實現(xiàn)其侵略擴張和稱霸的野心的。雖然墨索里尼改變了之前對希特勒的看法,但在他的眼里希特里仍舊只是后輩和追隨者。墨索里尼相信,德、意聯(lián)盟后,他會是領導者而不是簡單的同伴。

墨索里尼立即派他的女婿(意外交部長)齊亞諾向德國表達結盟的意愿,1936年10月,齊亞諾還前往柏林會見希特勒。興奮的希特勒昂著頭大聲宣揚“意大利和德國在一起,不僅可以征服‘布爾什維克’,而且可以征服包括英國在內(nèi)的西方!”

兩個在患難中見“真情”的法西斯強盜牽手了,而東方的法西斯分子亦聞到了相投的味道,一個陰謀似乎開始有了孕育的苗頭。

臭味相投,三國結成“軸心”

入侵埃塞俄比亞、武裝干涉西班牙,促使德、意這兩個法西斯有了“患難之情”,為了達成相同的目的,對付共同的敵人,它們互相扶持,采取著一致的行動。

當上總理后的希特勒并不僅僅是個會叫囂的政客,他開始迅速地為德國秩序的重建、納粹黨政權的穩(wěn)固而奔波。為了擺脫英、法等國的束縛,德國于1933年10月宣布退出英、法控制的國際聯(lián)盟。1934年8月2日,希特勒成為國家元首,建立了第三帝國獨裁統(tǒng)治。在他的苦心經(jīng)營下,反猶反共的納粹黨有了飛速的發(fā)展,并且開始實行對外的領土擴張。經(jīng)歷過一戰(zhàn)的摧殘和1929年全球性經(jīng)濟危機的影響,德國的經(jīng)濟受到了沖擊,但是身為工業(yè)強國的它很快便有所恢復,到20世紀30年代末,其已躋身于世界前列。

figure_0052_0030
▲一幅關于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締結軍事同盟的宣傳畫

1929年的經(jīng)濟蕭條同樣席卷了意大利,身為統(tǒng)治者的墨索里尼為了減輕國內(nèi)經(jīng)濟的壓力,毅然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由于干涉西班牙內(nèi)政遭到國際聯(lián)盟的制裁,1937年,意大利退出國聯(lián),此間還同德國法西斯形成了“柏林—羅馬軸心”。早在1936年10月德、意便簽署了德國承認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亞;兩國正式承認西班牙佛朗哥政府,并加強武裝干涉;兩國在多瑙河流域和巴爾干半島劃分勢力范圍,在這方面意大利對德國作出讓步等的協(xié)定。1939年5月德意又締結了《鋼鐵盟約》,更進一步加強了“柏林—羅馬軸心”。

在東方,法西斯的硝煙也開始彌漫。1927年的“東方會議”是日本殖民計劃的鋪墊,日本從中國東北開始大展拳腳,它的這種行為同樣遭到了國際聯(lián)盟的譴責,于是它也最終退出了這一組織。經(jīng)濟危機的破壞,西方法西斯風潮的引領,日本貪婪的嘴臉再也掩飾不住了。

為了實現(xiàn)霸權野心,東西方的法西斯分子都力圖掙脫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束縛,斷絕了同國聯(lián)的關系,攜手起來共同對付英、法以及美國,從東西兩面威脅勁敵——蘇聯(lián)。

一向狂妄的希特勒對于日本法西斯有十分的親切感,不僅是因為他們有共同的愛好和目的,還因為他非常佩服日本這個小國竟敢如此明目張膽地搶占中國這樣一個大國的領土,于是同日本結盟的想法隨之而起。

1934~1935年,德國和日本各派代表在柏林就兩國締約進行討論。1936年5月,經(jīng)歷過兩年多的協(xié)商與醞釀后,希特勒向日本提議成立“反布爾什維克”的共同戰(zhàn)線,并于1936年11月25日,雙方簽訂《反共產(chǎn)國際協(xié)定》。協(xié)定規(guī)定:“締約國相約對于共產(chǎn)國際的活動相互通報,并協(xié)議關于必要的防止措置,且緊密合作,以完成上述措置;締約國與因共產(chǎn)國際的破壞工作而國內(nèi)安寧感受威脅的第三國,應根據(jù)本協(xié)定的旨趣,采取防止措置,或共同邀請其加入本協(xié)定。”同時還秘密規(guī)定:在無故遭到蘇聯(lián)進攻或威脅要進攻德意任何一方時,另一方不得采取任何方式幫助蘇聯(lián);且未經(jīng)雙方同意不得與蘇聯(lián)締結違背本協(xié)定精神的任何政治條約。

對于這個協(xié)定,意大利是十分感興趣的。之前在經(jīng)過德國從中的活動,意大利和日本的關系密切起來。1936年12月,兩國簽訂協(xié)議,對于雙方所侵占的領土都給予了承認。為了加速歐洲及全世界的法西斯化進程,墨索里尼決定同德、日結成同盟。1937年11月6日,意大利正式加入《反共產(chǎn)國際協(xié)定》,國際法西斯侵略陣線形成。到了1940年9月27日,三國又簽訂了《同盟條約》,進一步形成了帶侵略性的軍事同盟。

figure_0052_0031
▲德意日簽訂《反共產(chǎn)國際協(xié)定》

正如希特勒在《我的奮斗》里寫的:“締結同盟的目的如果不包括戰(zhàn)爭,這種同盟就毫無意義、毫無價值。我們締結同盟只是為了進行戰(zhàn)爭。”三國互相支持彼此的侵略政策和活動,這樣一個被希特勒冠為“偉大的政治三角”是三國瓜分世界、走向戰(zhàn)爭的重要舉措。

搬開絆腳石

希特勒在1937年11月5日宣稱要使用武力攻擊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冒險方案時,著實帶給他的軍政頭目們極大的震驚,他們認為奧地利的獨立是受到英、法、意、德的保護的,而捷克斯洛伐克則是被捷英、捷法同盟條約所庇護,侵犯它們必定會引發(fā)英國和法國的不滿,德國也將會被帶入危險當中。反對和質(zhì)疑在威廉街總理府的會議上已經(jīng)存在,這給希特勒敲響了警鐘,為了實現(xiàn)他的侵略計劃,掌握住軍隊和外交的主權,就必須搬開眼前的這些絆腳石。

德國的外交部長馮·牛賴特是個隨遇而安、自得其樂和道義觀念薄弱的人,當他一聽到希特勒的這個計劃時,心慌意亂到引發(fā)了幾次心臟病。這個計劃同他之前一直推行的外交政策是完全相悖的,不顧病體的他立即去找陸軍總司令馮·弗立契將軍,同他討論看是否有能夠使希特勒改變主意的方法。在弗立契的家中正巧碰上了陸軍參謀長貝克,于是三人商定,由弗立契和牛賴特先后向希特勒施壓,向他指明他的計劃無論是在軍事上還是政治上都是一個錯誤和危險的決策,再由貝克用書面的形式來批駁這一計劃。但是,這一書面的批評,貝克并沒有提交給希特勒。

11月9日弗立契將軍會見了希特勒。這位早已知道他們意圖的頑固元首無法容忍助手們的反對,對于弗立契的意見希特勒并不打算予以理睬,同時還拒絕接見牛賴特。

1938年1月,牛賴特終于設法再次見到了希特勒。他勸誡希特勒:“元首的計劃是會引起世界大戰(zhàn)的,我請元首注意將軍們的嚴重警告,一旦引起戰(zhàn)爭,德國無取勝的希望……我不愿與你的計劃發(fā)生關系,你只能另找一位外交部長了?!币詾檫@樣能夠威脅到希特勒的牛賴特卻不知道,這正好中了希特勒的意,很快他就選中善于阿諛奉承、油頭滑腦的里賓特洛甫來取代了牛賴特。

除掉牛賴特后,希特勒把目光轉移到妨礙他實現(xiàn)計劃的弗立契和勃洛姆堡身上。

1938年1月25日,一份指控弗立契上將犯有“雞奸罪”的材料被呈送到了希特勒的手里,這個荒謬絕倫的陰謀使得這位頗具才能的普魯士貴族陷入了可怕的處境。終生未娶成為他只喜歡男人的借口,后來還有一個名叫漢斯·施密特的人,在希特勒的面前指證弗立契。盡管這樣一個污蔑如此不可理喻,希特勒還是緊緊地抓住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以此為由要求弗立契辭職,但是遭到了他的拒絕。于是希特勒便勒令其無限期休假。

無限期休假,這就等于停止他陸軍總司令的職務。還是1938年的1月25日,同樣是一個令人震驚的丑聞落到了國防部長勃洛姆堡身上。因為一個女人,這位德高望重的部長的命運從此被改變,德國的歷史也被推進一個新的時期,這個女人便是后來成為勃洛姆堡妻子的埃娜·格魯恩。她本是勃洛姆堡的秘書,這位鐵血的漢子在發(fā)妻死后多年里過著乏味而又孤單的生活,埃娜的出現(xiàn)讓他重拾起往日的溫存,于是他起了再婚的念頭。為了使得這段貴族與平民的婚姻得到認可,勃洛姆堡同希特勒的得力助手戈林進行商量,希望得到元首的幫助。

1937年12月,魯?shù)堑婪蛉ナ溃L乩蘸筒迥繁ざ汲鱿怂脑岫Y。趁此機會勃洛姆堡向希特勒表明了他想結婚的意思。慶幸的是,他得到了元首的祝福。

1938年1月12日,希特勒和戈林作為證婚人出席了勃洛姆堡的婚禮,隨后這對新婚夫妻離開德國到意大利去度蜜月,但是風暴就在平淡而又喜悅的氣息中萌發(fā)了?!霸獛浀钠拮佑幸粋€不堪回首的過去”,這段過去從最初的謠傳到最后檔案的證實在整個軍團和政府里引起了一陣騷亂:他們的元帥跟一個平民結婚了,而這個平民竟然還是一個妓女!無法容忍“最高級軍人和一個婊子結婚”。1月25日,材料被送達的當天,希特勒就把他免了職。

不僅勃洛姆堡和弗立契被踢出局,另外還有16名高級將領退休,44名軍官被調(diào)到低級指揮部。

1938年2月4日,希特勒宣布“從現(xiàn)在開始,我親自接掌整個武裝部隊的統(tǒng)率權”。次日,《人民觀察家報》刊載《一切權力高度集中于元首手中》的大標題。

腳邊的絆腳石被搬開了,第三帝國進入到一個重大轉折點,走向戰(zhàn)爭的道路。

德國吞并“第二個日耳曼國家”奧地利

奧地利,在德帝國主義的眼中,一直以來就如同一塊肥肉,充滿了誘惑,希特勒對此是垂涎已久。他之所以有如此強烈的愿望想要占領這個國家,主要是因為奧地利地處戰(zhàn)略要地,如果能夠占領它,那么德國就能從三面包抄捷克斯洛伐克,打開進攻東南歐和巴爾干半島的大門,由此開啟德帝國主義征服歐洲全境的第一步。

但由于各方面條件沒有成熟,希特勒并不敢輕舉妄動。他一方面唆使納粹分子在奧地利加緊活動,另一方面對外大肆宣傳奧地利是“第二個日耳曼國家”,為吞并制造“理論”根據(jù),同時德國還支持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亞,以此來求得意大利的好感,縱容其侵占奧地利。

此時,在國際上,各大帝國或者為了明哲保身,或者為了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在德國企圖侵占奧地利的問題上,紛紛選擇了中立。

figure_0054_0032
▲德軍開進維也納,德國兵不血刃地占領了奧地利。

墨索里尼在“柏林—羅馬軸心”建立以后,同希特勒就更加靠近了,他認為,奧地利作為“第二個日耳曼帝國”,離開德國它永遠做不成什么事,更不用說反對德國。為了向世界表明其對于德國的態(tài)度,他公開宣稱,“意大利對奧地利的興趣,已不像幾年前那樣積極。并認為最好的辦法是讓事態(tài)順其自然地發(fā)展”。

英國對于希特勒的侵略野心,一直都是采取綏靖政策。英國樞密大臣曾經(jīng)對希特勒說,歐洲秩序的變更,英國只關注但澤、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而任何變更都應該通過和平演進的方法,避免采取可能引起長期動亂的手段。同時,法國總理也表示贊同德國吞并奧地利。美國雖然沒有明確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但也沒有表示反對德國的行動。

英法美等國家的不反對,使得希特勒開始了秘密的謀劃。1938年2月12日上午,奧地利總理舒士尼格在外交部次長吉多·施密特陪同下,秘密乘車前往薩爾斯堡會見希特勒。在這次會晤中,希特勒向舒士尼格明確地表了態(tài):一定要吞并奧地利,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能使他放棄這個決定。同時,希特勒還擬了一份草案:在一周之內(nèi)要實現(xiàn)“讓親納粹的維也納律師賽斯·英夸特出任內(nèi)政部長,并主管警察和保安部隊”,“讓親納粹分子菲許包克博士出任財政部長,并‘要做好準備,使奧地利納入德國經(jīng)濟體系’”,“讓另一親納粹分子格拉斯·霍爾斯特瑙出任國防部長,并允許交換100名軍官以使德軍和奧軍‘建立更密切的關系’”,“奧地利必須立即宣布取消對奧納粹黨的禁令,釋放所有被監(jiān)禁的納粹分子”。

舒士尼格知道,接受這些條件就意味著奧地利獨立的終結,因此,他表示反對這份“協(xié)定”草案。希特勒威脅他道:“舒士尼格先生,這是文件的草案,沒什么可討論的了。我不會改變其中一點點。你必須在這份文件上簽字,在三天之內(nèi)滿足我的要求,不然我要下令向奧地利進軍。”舒士尼格完全被希特勒的話嚇住了,不敢表示出任何的反對情緒,只好乖乖地在文件上簽了字。

2月20日,希特勒向國會發(fā)表演說,宣稱舒士尼格的“諒解”及其促成奧德密切合作的“誠意”。希特勒的這番話,在奧地利引起強烈反響,納粹分子紛紛涌向街頭,示威、狂呼“希特勒萬歲”“將奧地利并入德國”。同時,義憤填膺的奧地利工人階級和愛國軍官,則準備聯(lián)合起來,以武力來反抗德帝國主義的侵略行為。

然而,懦弱無能的奧地利當局只是選擇沉默。3月11日,希特勒再一次向奧地利發(fā)出通牒,若奧地利再不給予令人滿意的答復,德國將會采取武力,在這樣的壓迫下奧地利不得不答應了德國提出的所有條件。

4月2日,英國政府正式承認奧地利歸屬德國,隨后,法國、美國也宣布承認德國吞并奧地利的事實。

奧地利就這樣在國際社會的縱容下被希特勒吞并了,這促使希特勒更加肆無忌憚,繼續(xù)向下一個目標捷克斯洛伐克進軍。

慕尼黑陰謀:缺席的捷克斯洛伐克被判“死刑”

1938年3月,納粹德國吞并了奧地利后,勃勃的野心開始集中到下一個侵略目標捷克斯洛伐克身上。

figure_0055_0033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在慕尼黑舉行會議,簽訂陰謀瓜分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協(xié)定》,圖為希特勒(左二)與張伯倫(左一)在一起。

希特勒以維護捷克境內(nèi)日耳曼人的利益為借口鎖定了捷克。在靠近兩國邊境的蘇臺德區(qū)有300多萬日耳曼人,為了使得這些日耳曼人脫離捷克斯洛伐克回歸“大日耳曼帝國”,希特勒一方面指使捷克納粹黨徒和部分民眾要求“民族自治”“脫離捷克”,另一方面,希特勒又聲稱不能容忍德國境外的日耳曼人遭受捷克人的“欺侮”,要替他們“伸張正義”,準備用“軍事行動掃蕩捷克”,為其陳兵邊界創(chuàng)造輿論條件。眼看兵臨城下,捷克政府亦不想成為德國人的俘虜,任人宰割。于是加強了作戰(zhàn)兵力,采取相應的措施,德國和捷克兩軍對峙,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之后,捷克斯洛伐克的主權是受到英國和法國保護的,且簽有互助的同盟條約,條約規(guī)定:任何一國一旦受到軍事進攻,其他國家都要出兵協(xié)助防衛(wèi)。所以當?shù)萝娨M攻捷克時,英法兩國便深感不安,按照條約它們必須出兵協(xié)助,也就不可避免地被卷入戰(zhàn)火中,而戰(zhàn)爭很有可能在西歐大范圍地蔓延開來。

為了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法,1938年9月13日晚上,英國首相張伯倫給希特勒發(fā)了一封十萬火急的電報,表示要和希特勒見面,希望“和平解決”這一問題。隨后,張伯倫很快就得到希特勒愿意同他會晤的答復。

9月15日,張伯倫抵達慕尼黑,馬不停蹄地趕往希特勒的住處同他進行會談。談話中,希特勒在虛偽地奉承了張伯倫一番后便以帶著“殺氣”的口吻說:“不論用什么方法,這次都要解決捷克境內(nèi)300萬日耳曼人的問題,就是為捷克打一場世界大戰(zhàn)也不怕!”如此赤裸裸的話語出自這位張狂的“領袖”,在張伯倫看來并不奇怪,他只是希望在戰(zhàn)爭爆發(fā)的時候,不要危及英國的利益,為了討好希特勒,他說:“我可以代表個人說,我贊同蘇臺德區(qū)脫離捷克斯洛伐克的主張。我希望回到英國向政府報告我個人的態(tài)度,并且取得政府的批準,同時還要和法國人商量。”

次日,張伯倫和希特勒協(xié)定,割讓蘇臺德區(qū)。

其實,在暗地里,德軍已經(jīng)開始緊鑼密鼓地進行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準備工作。9月16日,德國最高統(tǒng)帥部與宣傳部共同制訂了一項關于軍事侵略怎樣與輿論宣傳相配合的計劃;17日,希特勒指定最高統(tǒng)帥部派人去協(xié)助漢萊因組織“蘇臺德自由團”,并命令這個團要不斷制造與捷克當局的武裝沖突和糾紛;19日,最高統(tǒng)帥部向準備參戰(zhàn)的軍團下達了行動時間。

張伯倫從慕尼黑回到倫敦后,便遵循其約定與法國人一起向捷克政府施壓,要他們割讓蘇臺德區(qū)。這當然遭到了捷克政府的拒絕,但是他們的保護國卻聲稱,如果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不同意英法的建議,那么他們也就沒有義務協(xié)助捷克斯洛伐克共同抵御德國的入侵。為了表示他們的決心,9月19日,英、法向捷克政府遞交一份正式的照會。照會寫道:“法、英兩國政府明白,為了和平事業(yè)而要求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做出的犧牲是何等巨大。但是,這一事業(yè)既關系到歐洲全體,也關系到捷克斯洛伐克本身,法、英兩國政府認為有責任向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坦率提出獲得和平必需的條件。這個條件就是將蘇臺德區(qū)劃給德國。”孤立無援的捷克斯洛伐克最終只能選擇退讓,同意割讓領土。

1938年9月29日,希特勒、墨索里尼、張伯倫、達拉第這來自德、意、英、法的四國首腦在慕尼黑聚首。他們決定把蘇臺德區(qū)“轉讓”給德國,而希特勒也在這次會議上信誓旦旦地承諾,蘇臺德區(qū)將會是他最后一次要求西方國家割讓領土。這使得英法首腦深信不疑,他們沾沾自喜自己為“一代人的和平”做出了重大的貢獻。然而,這個從捷克斯洛伐克搶奪領土的會議,卻唯獨缺席了當事國捷克斯洛伐克。

盡管希特勒在慕尼黑協(xié)定中表態(tài)不會進一步在西方侵占領土,但這只是他的權宜之計,野心勃勃的希特勒是不會停下他侵略擴張的步伐的。在占領了蘇臺德區(qū)后,1939年3月,希特勒公開違背了其諾言,悍然侵占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山县| 思南县| 铜陵市| 文成县| 日喀则市| 山丹县| 榆林市| 河东区| 遵化市| 鄂尔多斯市| 平和县| 留坝县| 彭泽县| 惠安县| 丹阳市| 喀喇沁旗| 博客| 永昌县| 大理市| 泸州市| 南宁市| 呼和浩特市| 大港区| 平江县| 尚义县| 平乐县| 民丰县| 明溪县| 临汾市| 剑河县| 松溪县| 青铜峡市| 蕉岭县| 鄂尔多斯市| 蓝山县| 文山县| 淅川县| 镇巴县| 栾城县| 宜都市| 房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