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的形成與表達
因為人們都有自己獨特的信念和價值觀,所以會采取相應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這就是個性的表達。我們能夠注意到他人和自己的區別,并且重視那些具有鮮明個性的人。然而,堅持自己的看法和宣揚自己的個性并非易事,當你的看法和大多數人大相徑庭時更是如此。
我們通過父母基因遺傳到的特征決定了我們的主要人格,但是人格中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個性,是在我們成長過程中形成的。在這個過程中,他人的幫助可能會起到重要作用。我們逐漸形成對各種事物的看法,并且學會通過言語和行為表達自身。
本書第30頁介紹了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金字塔理論。馬斯洛認為,人們生活的目標是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作為個人,為自己設定目標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達成這些目標的過程中,人們最大限度地開發自己的潛力,成為獨特的個體。
他人的個性,即他人的觀點與信念和你自己的個性同等重要,對這一點的認識也是個性的一個重要方面。你不能將自己的觀點和信念強加于人,正如你不希望別人將他的觀念強加于你一樣。

個性形成
個性不等同于標榜自己與眾不同,它意味著成熟的是非價值觀念,在必要的情況下你應當維護它。
我們的觀點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因此很難堅持表達自己的信念。當你自己的信念和大多數人不同時,情況更是如此。社會壓力可能會成為我們發展自己個性的阻力。你可能在社會壓力面前改變了自己的行為,盡管這樣的行為違背了你自己的信念。例如,在上學時,你可能和別人一起取笑某個同學,盡管你知道這樣做很刻薄。

書中介紹群體行為的章節描繪了我們是如何尋求群體的認同。我們常常為了得到群體中其他成員的認同而放棄了自己的想法,轉而接受群體的觀念。有關實驗數據表明,只有少于30%的人愿意支持一個不被大多數人接受的觀點,其中包括阿希經典實驗(詳見本頁)。
有些父母也會給自己的孩子施加這樣的壓力,比如,他們希望孩子將來從事某種特定的職業。但是,如果我們只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望而努力,我們就很難發現自己的個人優勢。在我們的青春期,雖然有的時候自己的觀點會和父母或同齡人的不同,但我們仍然要培養獨立思考的意識,樹立個人正確的價值觀,設定好自己的人生目標。
我們應當自信,遇到問題時能夠打破思維慣性,面對社會壓力時毫不退縮,這樣我們才能建立自己的信念,發現自身的優勢。

阿希經典實驗
這個實驗證明了反對大多數人的觀點是多么困難。一位心理學家讓幾組人首先觀察左上方的3條線(測驗線),然后展示給他們右上方的另一條線(刺激線),最后讓他們依次回答哪一條線(A, B或C)和刺激線的長度一樣。大多數人已經事先得到指示,故意給出一個錯誤的答案,每組中只有一個人(實驗對象)毫不知情。當輪到他時,他因為和大多數人觀點不同而感到不安,參加此次測驗的很多人會在這種壓力下“屈服”,轉而贊同其他人明顯錯誤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