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唐宋八大家
- 鴻雁
- 1331字
- 2020-07-07 14:49:40
◎觀八駿圖說◎
在這篇文章里,柳宗元批評了那種不到馬群中去尋求駿馬,而一定要按圖索驥的錯誤做法,指出這種做法“終不能有得于駿也”。并由馬之無異,類推圣人之無異。指出“慕圣人者,不求之人”,則“終不能有得于圣人也”。最后告誡人們,只有燒掉這些歪曲駿馬和圣人本來面目的圖畫,駿馬和圣人才能出現。
本文三段文字,層次清晰,脈絡分明。每段論述中,正說反結,反說正結,正反相生,環環相扣,妙不可言。
【原文】
古之書有記周穆王馳八駿升昆侖之墟者,后之好事者為之圖,宋、齊以下傳之。觀其狀甚怪,咸若騫若翔,若龍鳳、麒麟,若螳螂然。其書尤不經,世多有,然不足采。世聞其駿也,因以異形求之。則其言圣人者,亦類是矣。故傳伏羲曰牛首,女媧曰其形類蛇,孔子如倛頭,若是者甚眾。孟子曰:“何以異于人哉?堯、舜與人同耳!”
今夫馬者,駕而乘之,或一里而汗,或十里而汗,或千百里而不汗者,視之,毛物尾鬣,四足而蹄,龁草飲水,一也。推是而至于駿,亦類也。今夫人,有不足為負販者,有不足為吏者,有不足為士大夫者,有足為者,視之,圓首橫目,食谷而飽肉,而清,裘而燠,一也。推是而至于圣,亦類也。然則伏羲氏、女媧氏、孔子氏,是亦人而已矣。驊騮、白羲、山子之類,若果有之,是亦馬而已矣。又烏得為牛,為蛇,為倛頭,為龍、鳳、麒麟、螳螂然也哉?
然而世之慕駿者,不求之馬,而必是圖之似,故終不能有得于駿也。慕圣人者,不求之人,而必若牛、若蛇、若倛頭之間,故終不能有得于圣人也。誠使天下有是圖者,舉而焚之,則駿馬與圣人出矣。
【譯文】
古書上記載周穆王駕著八匹駿馬登上昆侖山的故事,后來那些好事之徒把這段故事畫成圖,宋齊以后一直流傳下來。看到畫上那些馬的形狀,十分離奇怪異,好像在飛騰翱翔,好像龍、鳳、麒麟、螳螂的樣子。那些書上所記載的就更加荒誕不經了,這類書在世上有很多,然而都沒有可取的地方。世俗的人聽說這是駿馬,因此就想象它是奇形怪狀的樣子。那么他們所說的圣人的形狀,與此類似。所以傳說伏羲氏長著牛頭,女媧的身體像蛇,孔子面部好像戴著面具倛頭,類似這種情況還有很多。孟子說:“為什么會與常人不同呢?堯、舜也和普通人一樣嘛。”
現在的馬,駕車而行,有的走上一里路就出汗了,有的走上十里路才出汗,有的卻走上千百里路還不出汗。可是就表面而言,都是滿身長著毛,有尾有鬃,四腳有蹄,吃草飲水,全都沒有區別。由此類推到駿馬,自然也是一樣。現在的人,有的當不成小商販,有的不能當小吏,有的做不了知識分子入仕為官,然而有的人就能勝任。從外表上看,他們的腦袋都是圓的,眼睛都是橫著長的,都吃五谷,喜歡吃肉,覺得穿細麻衣裳涼快,穿上皮襖就感到暖和,全都一樣。由此類推到圣人,自然也相同。那么,伏羲氏、女媧氏、孔子氏,他們也都是人罷了。驊騮、白羲、山子之類駿馬,如果當真有的話,它們也不過是馬罷了。又怎么能成為牛頭,成為蛇身,成為倛頭,成為龍、鳳、麒麟、螳螂的樣子呢?

可是世上那些尋求駿馬的人,不在馬群中找,而一定找像圖上畫的那種樣子的馬,所以終究得不到駿馬。敬仰渴慕圣人的人,不在人群去尋求,而一定要去尋求像牛頭、蛇身或倛頭那樣的人,所以終究尋找不到圣人。如果天下藏有這樣的圖畫的人,把畫統統拿來燒掉,那么駿馬和圣人就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