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圖解中國通史
  • 夢華
  • 4字
  • 2020-07-03 09:22:39

東漢挽歌

光武中興

昆陽一戰(zhàn),使劉和劉秀名揚天下。有人勸更始帝把劉除掉。更始帝便找了個借口,殺了劉。

劉秀聽說他哥哥被殺,知道自己的力量打不過更始帝,就立刻趕到宛城(今河南南陽市),向更始帝賠禮。

更始帝見劉秀不記他的仇,有點過意不去,就封劉秀為破虜大將軍,但沒有重用他。后來,攻下了長安,更始帝才給劉秀少量兵馬,讓他到河北去招撫各郡縣。

這時候,各地的豪強大族有自稱將軍的,有自稱為王的,還有的自稱皇帝,各據(jù)一方。更始帝派劉秀到河北去招撫,正好讓劉秀得到一個擴大勢力的好機會。他到了河北,廢除王莽時期的一些嚴酷的法令,釋放了一些囚犯。同時,不斷消滅割據(jù)勢力,鎮(zhèn)壓河北各路農(nóng)民起義軍。整個河北幾乎全被劉秀占領了。

劉秀留寇恂、馮異等據(jù)守河內(nèi),與更始政權留守洛陽的朱鮪相持,自己親率大軍北征,擊敗尤來、大槍、五幡等部農(nóng)民軍。四月,回軍南下,于溫縣大敗新市、平林兩軍,于河南擊潰赤眉、青犢兩軍,大體解除了對河北的嚴重威脅。此時,劉秀手下的將領開始商議為劉秀上尊號,稱帝位,并使人造《赤伏符》以傳“天命”。劉秀“三推”之后,便“恭承天命”,自立為皇帝,這就是漢光武帝。

更始帝先建都洛陽,后來又遷到長安。他到了長安以后,認為自己的江山已經(jīng)坐穩(wěn),便開始腐化起來。原來的一些綠林軍將領,看到更始帝整天花天酒地,不問政事,都十分不滿。

·讖緯之學·

西漢末年,風行讖緯的思想。讖是以詭語托為天命的預言,其實質屬于以陰陽五行為骨架的天人感應論的范疇。緯與“經(jīng)”相對,是托名孔子以詭語解經(jīng)的書。為了經(jīng)學神學化和神化現(xiàn)實統(tǒng)治者的需要,緯書中引用和編造了大量的讖言,這種經(jīng)學神學化的產(chǎn)物——緯書就稱為“讖緯”。東漢初年,讖緯主要有81篇,有的解經(jīng),有的述史,絕大部分都是宣揚神靈怪異的荒誕言論。漢光武帝劉秀稱帝以后,把讖緯作為一種重要的統(tǒng)治工具。建初四年(公元79年),漢章帝大會群儒于白虎觀討論經(jīng)義,由班固寫成《白虎通德論》。與會的今文經(jīng)學、古文經(jīng)學和讖緯神學的代表們求同存異,在三綱五常的基礎上實現(xiàn)了經(jīng)學與讖緯神學的結合。

赤眉軍的首領樊崇看更始帝腐敗無能,就立15歲的放牛娃劉盆子為皇帝,率領20萬大軍進攻長安,不久就攻占了函谷關。更始帝眼看赤眉軍就要攻到長安了,便率領文武百官逃到城外。樊崇進入長安后,派使者限令更始帝在20天內(nèi)投降。更始帝沒辦法,只好帶著玉璽向赤眉軍投降。

赤眉軍聲勢浩大地進了長安,可是幾十萬將士的口糧發(fā)生了困難,長安天天有人餓死。這樣一來,長安的混亂局面就無法收拾了。無奈之下,樊崇帶著軍隊離開長安,向西流亡。但是別的地方糧食也一樣困難;到了天水(在今甘肅)一帶,又遭到那里的地主豪強的攔擊。樊崇沒轍,又帶著大軍往東走。

漢光武帝這時已占領了洛陽,他一聽到赤眉軍向東轉移,就帶領20萬大軍分兩路設下了埋伏。他派大將馮異到華陰,把赤眉軍往東邊引。赤眉軍被誘引到崤山下,馮異讓伏兵打扮得和赤眉軍一模一樣,雙方混戰(zhàn)在一起,分不出誰是赤眉兵,誰是漢兵。赤眉軍正在為難的時候,打扮成赤眉軍模樣的漢兵高聲叫嚷“投降!投降”,赤眉軍兵士一看有那么多人喊投降,沒了主意,一亂就被繳了武器。

公元27年一月,樊崇帶著赤眉軍向宜陽(今河南宜陽縣)方向轉移。漢光武帝得到消息,親自率領預先布置好的兩路人馬截擊,把赤眉軍圍困起來。赤眉軍無路可走,樊崇只好派人向漢光武帝請降。漢光武帝把劉盆子、樊崇等人帶回洛陽,給他們房屋田地,讓他們在洛陽住下來。但是不到幾個月,就加上謀反的罪名,把樊崇殺了。

全國平定后,光武帝于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開始安置有功之臣。他采取了兩條措施:一是不讓擁有重兵的功臣接近京師;二是對功臣封賞而不用。鄧禹、賈復等開國元勛明白光武帝的意思后,率先解去軍職,倡導儒學。劉秀對功臣只賞不用的政策是東漢政權重建過程中重要的一步,也是較為成功的一項治國安邦的措施。

光武帝涉水圖 明 仇英

劉秀深切地認識到,要使國家真正地長治久安,必須安民,與民休息,才能保持社會穩(wěn)定,才能發(fā)展社會生產(chǎn)。

首先,是給老百姓一個安定的社會環(huán)境。劉秀生長在民間,經(jīng)歷過王莽的殘暴統(tǒng)治,知道耕作的艱難及百姓的痛苦。因此建立東漢后,通過廢除王莽的繁苛法令,恢復漢初的簡政輕刑,給百姓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的社會環(huán)境。此后,他多次下詔裁減各地的監(jiān)獄,不斷地告誡各級官吏尤其是地方官吏要體恤百姓、寬松執(zhí)法。光武帝年初,派衛(wèi)颯擔任桂陽(今湖南郴州)太守。衛(wèi)颯到任后,了解到桂陽地處邊遠、禮俗落后,便從教育入手,設立學校,端正風俗,不長時間便使境內(nèi)風氣大為改觀。桂陽郡的含洭、湞陽、曲江原來是越族居住的地方,沿著河岸靠山居住的,多是一些在戰(zhàn)亂中逃進深山的百姓,他們因為地處偏僻,也不向官府交納田租。衛(wèi)颯組織人鑿山開道五百多里,一路設置亭傳、郵驛,不僅方便了那里的交通,也減輕了人民的負擔,百姓逐漸搬到道路兩邊居住,使當?shù)亟?jīng)濟迅速發(fā)展起來,也開始向官府交納田賦了。

其次,是有效減輕人民的負擔。光武帝認為官吏的奢侈、官僚機構設置無度以致冗官無數(shù),是百姓的最大負擔。因此他在位期間,始終提倡節(jié)儉。公元37年,一國使者向光武帝獻上一匹可日行千里的名馬和一柄寶劍,光武帝接受后便下詔把這匹千里馬送去駕鼓車,把寶劍賜給騎士。在光武帝的垂范下,節(jié)儉在東漢初年形成風氣。在提倡節(jié)儉的同時,光武帝對冗官進行裁汰。公元30年,光武帝在河北、江淮、關中剛剛平定的情況下,下詔歸并了郡、國10個,縣、邑、道、侯國400多個。并官省職,直接減少了行政開支。

再次,是提高奴婢的社會地位。西漢中期以來,大量的平民淪為奴婢,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為此,光武帝曾連續(xù)6次下詔釋放奴婢。同時,他還在一年之內(nèi)連續(xù)下詔3次,禁止殺、傷和虐待奴婢,使奴婢的地位有所提高。

最后,就是設法解決土地問題,使百姓和土地結合在一起,便于發(fā)展社會生產(chǎn)。西漢中期以來,大規(guī)模的土地兼并使土地急劇集中。但那些占有土地的豪強們卻不如實向國家申報土地、交納田賦。為準確地掌握全國的墾田數(shù)目和戶口名籍,打擊豪強,保證賦稅收入和徭役征發(fā),光武帝于公元39年下令在全國“度田”即丈量土地,同時也核定人口。但在度田過程中,官吏們和豪強相互勾結,或抵制清查,或隱瞞不量,而對百姓土地卻多量,連墻頭地角、房前屋后也不放過。光武帝了解到這種情況后,曾經(jīng)先后誅殺了大司徒、河南尹及郡守十多人,引起了一場大規(guī)模的地方騷亂。地方上的豪族大姓紛紛起來叛亂,光武帝用鎮(zhèn)壓和分化相結合的手段,好不容易才平息了叛亂。

光武帝劉秀通過集權加強了中央的統(tǒng)治,通過休養(yǎng)生息使人民安心從事生產(chǎn),經(jīng)濟得到發(fā)展,社會比較穩(wěn)定,這一歷史時期被稱為“光武中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县级市| 兴化市| 杭锦旗| 杭锦旗| 金门县| 信宜市| 开原市| 建德市| 封丘县| 砚山县| 阿克| 卢湾区| 织金县| 大港区| 布拖县| 始兴县| 黎城县| 台湾省| 江孜县| 隆子县| 枝江市| 万宁市| 泗水县| 昌乐县| 海宁市| 淮南市| 大港区| 镇安县| 静宁县| 沙坪坝区| 会理县| 迭部县| 海阳市| 灵武市| 浙江省| 阳曲县| 天等县| 边坝县| 卫辉市| 太原市| 泗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