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北之戰
經漠南、河西兩大戰役打擊,匈奴勢力遭受重創,但仍未停止南下騷擾漢邊。公元前120年,匈奴又從右北平、定襄攻漢,殺掠千余人;還用漢降將趙信的計謀,欲把漢軍引至漠北殲之。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震怒于匈奴兩次戰敗仍賊心不死,遂決定來一次更大規模的軍事行動。經過充分準備后,武帝命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各統騎兵5萬、4萬隨軍私人馬匹、幾十萬步兵及轉運者,分別從定襄(今內蒙古和林格爾)、代郡(今河北蔚縣)出發,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予以打擊。
匈奴單于聽說漢兵遠來掃蕩,不敢怠慢,“遠其輜重,以精兵待于漠北”。衛青率精兵出塞,尋殲單于本部,同時令李廣、趙食其從東面迂回策應。抵達漠北后,“見單于兵陳而待”,衛青當機立斷,創造性地運用車騎協同的新戰術,命令部隊以武剛車“自環為營”,以防匈奴騎兵突襲,而令5000騎兵進擊匈奴。伊稚斜單于乃以萬騎迎戰。兩軍從黎明激戰至黃昏,殺得難分難解,臨近日落時,突然刮起大風,飛沙走石,兩軍不辨敵我,衛青乘勢分輕騎從左右兩翼迂回包抄匈奴。伊稚斜單于見漢軍人馬尚強,情知再打下去會吃虧,遂趁夜幕降臨時,跨上一匹千里馬,率數百壯騎殺出重圍向西北方逃走。匈奴軍潰散,衛青乘勢追擊,斬殺和俘虜匈奴人1.9萬余名。
與此同時,“飛將軍”李廣和趙食其肩負著迂回截擊匈奴單于的任務,日夜兼程行軍,然而大漠深處一眼望去全是茫無涯際的荒沙,找不到一個當地人。李廣軍因沒有向導,走迷了路,李廣焦急卻無可奈何,怕再往前走與衛青主力軍隊更會不上面,下令回軍南還。

漢軍漠北之戰示意圖
衛青經過殊死血戰,擊潰匈奴單于主力,本期望李廣能在單于后方截斷伊稚斜的退路,然后漢軍前后夾擊,圍殲單于,但北追200余里卻不見李廣軍,伊稚斜單于最終逃脫。衛青繼續揮師挺進,兵至寘顏山趙信城,繳獲了匈奴屯集的大批糧食和軍用物資,并在其地休整一天,然后放火燒毀趙信城后班師回國。到達漠南以后與李廣、趙食其會合,衛青差人往李廣軍營詢問迷路經過,并說要上報天子。衛青派去的人勸李廣把走失單于的責任推給趙食其,以避懲罰,但李廣為人正直,并不答應。衛青聞訊惱怒,又遣人催逼李廣的幕僚去中軍受審,李廣說:“他們無罪,迷路責任在我,我自己去受審。”他把責任攬在自己身上。來人走后,李廣慨然嘆道:“我自年少從軍,與匈奴大小70余戰,想不到今天卻被大將軍如此催逼,我已年過花甲,怎能再受這樣的侮辱?”說罷拔劍自刎而死。左右無不淚如雨下。
率兵從東路出代郡的霍去病卻取得了輝煌的戰績,足以使他彪炳史冊。他深入2000余里,憑借兵精馬壯的優勢,對匈奴左賢王發起猛烈攻擊。霍去病少年英雄,身先士卒,左賢王垂垂老矣,怎是他的對手?戰不多時,左賢王就率親信棄軍而逃,匈奴兵大潰?;羧ゲ〖绰时娮窊簦恢弊返嚼蔷玉闵?,殲其精銳,斬殺北車耆王,俘屯頭王、韓王等3王以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俘虜70443人;并封狼居胥,登臨翰海,祭告天地后班師凱旋。
漠北之戰重創了匈奴勢力,從此“匈奴遠遁,而幕南無王庭”,危害漢朝百余年的邊患基本得到解決。
霍去病從此威名遠揚,漢武帝十分喜歡他,并下令給他建造府第,被他拒絕。他的“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句洋溢著愛國激情的名句,世世代代激勵著后人。年僅24歲的霍去病于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去世,武帝在自己的陵墓旁為他修了一座狀如祁連山的墳墓,用以表彰他抗擊匈奴的卓著功績。
武帝戰勝匈奴,打通了到塔里木盆地及中亞的商路,匈奴控制的河西走廊歸屬于漢朝。從此,在從中原到中亞的絲綢之路上,西漢的外交使節和商人往來不斷,絲綢之路逐漸成為中西交流的一座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