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命運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
命運需要主動,性格需要打磨,要改變命運就要付出艱辛的努力。
自然狀態下的鐵礦石幾乎毫無用處,但是,如果把它放入熔爐鑄造后進一步提純,再進行錘煉和高溫鍛冶,放入一個流筒模型之中,它就能制成優良的器具。
性格也一樣,只有不停地打磨,克服不良的性格,實現性格優化,才能發揮它的作用,才能幫助自己獲得成功。當然,這其中所需要付出的努力也可想而知。
海倫剛出生的時候,是個正常的嬰孩,能看、能聽,也會咿呀學語。可是,一場疾病使她變成既盲又聾的小聾啞人,那時,海倫剛剛一歲半。
這樣的打擊,對于小海倫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每當遇到稍不順心的事,她便會亂敲亂打,野蠻地用雙手抓食物塞入口里。若試圖去糾正她,她就會在地上打滾,亂嚷亂叫,簡直是個十惡不赦的“小暴君”。父母在絕望之余,只好將她送至波士頓的一所盲人學校,特別聘請沙莉文老師照顧她。
一次,老師對她說,希臘詩人荷馬也是一個盲人,但他沒有對自己喪失信心,而是以刻苦努力的精神戰勝了厄運,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詩人。如果你想實現自己的追求,就要在你的心中牢牢地記住“努力”這個可以改變你一生的詞,因為只要你選對了方向,而且努力地去拼搏,那么在這個世界上就沒有比腳更高的山。
從那以后,小海倫在所有的事情上都比別人多付出了10倍的努力。
在她剛剛10歲的時候,名字就已傳遍全美國,成為殘疾人士的模范,一位真正的強者。
若說小海倫沒有自卑感,那是不確切的,也是不公平的。幸運的是,她自小就在心底里樹起了顛撲不滅的信心,完成了對自卑的超越。
小海倫成名后,并未因此而自滿,她繼續孜孜不倦地努力學習。1900年,這個年僅20歲,學習了指語法、凸字及發聲,并通過這些方法獲得超過常人知識的姑娘,進入了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學院學習。
海倫不僅學會了說話,還學會了用打字機著書和寫稿。她雖然是位盲人,但讀過的書卻比視力正常的人還多。而且,她著了7冊書,她比正常人更會鑒賞音樂。
這個克服了常人“無法克服”的殘疾的人,其事跡在全世界引起了震驚和贊賞。她大學畢業那年,人們在圣路易博覽會上設立了“海倫·凱勒日”。
她始終對生命充滿了信心,充滿了熱愛。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海倫·凱勒以一顆愛心在歐洲、亞洲、非洲各地巡回演講,喚起了社會大眾對身體殘疾者的注意,被《大英百科全書》稱頌為有史以來殘疾人士中最有成就的由弱而強者。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評價說:“19世紀中,最值得一提的人物是拿破侖和海倫·凱勒。”身受盲聾啞三重痛苦,卻能克服殘疾并向全世界投射出光明的海倫·凱勒,以及她的老師沙莉文女士的成功事跡,說明了什么問題呢?答案是很簡單的:如果你在人生的道路上,選擇信心與熱愛以及努力作為支點,再高的山峰也會被踩在腳下,你就會攀登上生命之巔。
每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改變我們性格中固有的缺陷固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如果我們能將努力作為我們的支點,那么,我們肯定可以登上成功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