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腦開發秘籍:快速記憶·邏輯思維·思維導圖訓練手冊
- 朱建國 桑楚
- 1013字
- 2020-07-09 11:06:30
掌握記憶規律,突破制約瓶頸
減負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熱門話題,雖然減少課業量是一種減負方法,但掌握記憶規律,按記憶規律學習應該是一種更好的辦法。
掌握記憶規律和法則就能更高效地學習,這對于青少年是十分重要的。記憶與大腦十分復雜,但并不神秘,了解他們的工作流程就能更好地加強自身學習潛質。

人的大腦是一個記憶的寶庫,人腦經歷過的事物,思考過的問題,體驗過的情感和情緒,練習過的動作,都可以成為人們記憶的內容。例如英文學習中的單詞、短語和句子,甚至文章的內容都是通過記憶完成的。從“記”到“憶”是有個過程的,這其中包括了識記、保持、再認和回憶4個過程。
所謂識記,分為識和記兩個方面。先識后記,識中有記。所謂保持,是指將已經識記過的材料,有條理地保存在大腦之中。再認,是指識記過的材料,再次出現在面前時,能夠認識它們。重現,是指在大腦中重新出現對識記材料的印象。這幾個環節缺一不可。在學習活動中只要進行有意識的訓練,掌握記憶規律和方法,就能改善和提高記憶力。
對于一些學習者來說,對各科知識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定律以及其他工具性的基礎知識的記憶,更是必不可少。因此,我們在學習過程中,既要進行知識的傳授,又要注意對自己記憶能力的培養。掌握一定的記憶規律和記憶方法,養成科學記憶的習慣,就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記憶有很多規律,如前面我們提到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就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規律,我們可以根據這種規律進行及時適當的復習,以使我們的記憶得以保持。
同時,也不可以一次記憶太多的東西,這就關系到記憶的廣度規律。記憶力的廣度性,指對于一些很長的記憶材料第一次呈現給你,你能正確地記住多少。記住的越多,你的記憶力的廣度就越好。記憶的廣度越來越大,記憶的難度就越來越大。如果你能記住的數字長度越長,你的記憶力的廣度性就越好。
美國心理學家G.米勒通過測定得出一般成人的短時記憶平均值。米勒發現:人的記憶廣度平均數為7,即大多數人一次最多只能記憶7個獨立的“塊”,因此數字“7”被人們稱為“魔數之七”。我們利用這一規律,將短時記憶量控制在7個之內,從而科學使用大腦,使記憶穩步推進。
綜上所述,記憶與其他一切心理活動一樣是有規律的。我們應積極遵循記憶規律,使用科學的記憶方法去進行識記,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效果,增強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