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學常識全知道
- 歐俊
- 1129字
- 2020-07-09 11:04:08
生產成本及分類:生產者要考慮哪些成本“代價”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產品成本是衡量生產消耗的補償尺度,企業必須以產品銷售收入抵補產品生產過程中的各項支出,才能確定贏利,因此在企業中生產成本的控制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生產成本能反映企業生產經營工作的效果。企業原材料消耗水平,設備利用好壞,勞動生產率的高低,產品技術水平是否先進等,都會通過生產成本反映出來。
生產成本是指生產單位為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即企業為生產產品而發生的成本。
一、標準成本
標準成本包括生產成本中的材料、人工、費用三項。
生產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三部分組成。直接材料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的勞動對象,通過加工使之成為半成品或成品,它們的使用價值隨之變成了另一種使用價值;直接人工是指生產過程中所耗費的人力資源,可用工資額和福利費等計算;制造費用則是指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廠房、機器、車輛及設備等設施及機物料和輔料,它們的耗用一部分是通過折舊方式計入成本,另一部分是通過維修、定額費用、機物料耗用和輔料耗用等方式計入成本。
二、不變成本和可變成本
不變成本又稱固定成本,是指總成本中(短期內)不隨產量變動而變動的那些項目,如固定資產折舊、車間經費、企業管理費等,這些項目在產量增大或降低時都不會隨之變化,故稱不變成本或固定成本,對應的要素稱為不變要素。
可變成本又稱為變動成本,是指在總成本中隨產量的變化而變動的成本項目,主要是原材料、燃料、動力等生產要素的價值,當一定期間的產量增大時,原材料、燃料、動力的消耗會按比例相應增多,所發生的成本也會按比例增大,故稱為可變成本。

三、平均成本
平均成本是指平均每單位產品所分攤的成本。假設總成本為TC,總產量為Q,則平均成本AC=TC/Q。
要謀求成本的有效降低,必須分析影響成本各種因素中最本質的東西,也就是要做到“單元成本”,也就是平均成本的分析。降低平均成本,一直是每個企業所追求的主要目標。
第一種情況是,隨著產量的增加,平均成本一直在下降。這種行業的生產技術特點是在開始時需要大量投資,以后產量增加時,每單位產品增加的成本并不多,最初的投資分攤在越來越多的產品上,從而平均成本越來越少。
第二種情況是,無論產量如何變動,平均成本基本不變。這種行業一般在經濟中都是一些無足輕重的行業,它的市場需求量不大,產量也不大,所用的生產要素并非經濟中較為緊缺的要素,不與其他行業爭奪生產要素,因此即使產量增加,要素價格不會上升,成本也不會增加。而且初始的投資也不大,例如鋼筆等小物品。
第三種情況是,隨著產量的增加,平均成本先下降。當產量增加到一定數量時,平均成本達到最低。如果產量再增加,平均成本就增加了。也就是說,平均成本先隨產量增加而遞減,后隨產量增加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