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效應與收入效應:閑暇時間如何打發
一、替代效應
替代效應是指商品的相對價格的變動引起的消費的變化。當你購買的一種商品的價格上升時,這種商品相對于其他商品就變得更貴了,誘使你少消費這種較貴的商品而多消費其他商品。
替代效應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經濟生活中,從替代效應來看,2004年禽流感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家禽類相關產品的生產,但并沒有從整體上打擊整個農村經濟的發展。因為在禽流感流行期間,人們在飲食上對雞肉的抵制是最明顯的。對與雞同類的鴨、鵝等家禽的相關產品也頗有顧忌。家禽素來是人們的主要肉食對象,而如今它們的供應量大幅度減小。于是,人們的肉食對象集中在豬、牛、羊、魚等動物上。
有相近替代品的物品往往較富有需求彈性,因為消費者從這種物品轉向其他物品較為容易。例如,餅干和面包很容易互相替代。假設面包的價格不變,餅干價格略有上升,就會引起餅干銷售量大大減少。與此相比,由于雞蛋是一種沒有相近替代品的食物,雞蛋的需求彈性要小于餅干。
二、收入效應
收入效應指由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實際收入水平變動,進而由實際收入水平變動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它表示消費者的效用水平發生變化。具體來說就是當你在購買一種商品時,如果該種商品的價格下降了,對于你來說,你的名義貨幣收入是固定不變的,但是價格下降后,你的實際購買力增強了,你就可以買得更多的該種商品。這種實際貨幣收入的提高,會改變消費者對商品的購買量,從而達到更高的效用水平,這就是收入效應。
一種商品價格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需求量變動的總效應可以被分解為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兩個部分,即總效應=替代效應+收入效應。其中,由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實際收入水平變動,進而由實際收入水平變動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為收入效應。由商品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商品相對價格的變動,進而由商品的相對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為替代效應。收入效應表示消費者的效用水平發生變化,替代效應則不改變消費者的效用水平。
三、個人閑暇時間的消費
閑暇時間,即“非勞動時間”,是人們在履行社會職責及各種必要時間支出后,由個人自由支配的時間。
在工作時間不斷縮短和彈性化發展的大背景下,閑暇時間越來越多,如何更加充分地享受閑暇時間?如何在閑暇時間進行對自己、對社會更有價值的休閑娛樂活動?
1.要和自己的收入水平相適應
閑暇消費作為收入水平的一個標志,反映了一個人收入的多少。經濟收入水平越高,閑暇消費的結構和方式應該越復雜;經濟發展水平越低,閑暇消費的結構和方式就越簡單,有什么樣的經濟收入水平就有什么樣的閑暇消費。
2.閑暇消費的多樣化和替代性
由于收入的波動,我們閑暇時間的消費也會受到影響。當收入水平低的時候,我們就要尋找消費的替代品,例如我們同樣是為了鍛煉身體,如果比較有錢我們可以去健身房、游泳館健身,如果沒有錢我們選擇在公園里跑跑步,在社區的健身器材上健健身,這也同樣能起到鍛煉身體的作用。
3.閑暇消費的知識化
閑暇消費的知識化是指引導人們在閑暇中學習知識、學習文化,不斷運用各種科學文化知識來豐富和武裝自己的頭腦,提高自身科學文化素質。閑暇消費的知識化是閑暇消費合理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