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宋玉對楚王問

【題解】

本篇記述了楚王與宋玉之間的問答。宋玉通過許多新穎巧妙的比喻解釋了自己不被眾人接納的原因在于曲高和寡,一番辯駁由淺入深,漸說漸明,理足氣盛。

【原文】

楚襄王問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遺行與?何士民眾庶不譽之甚也?”

宋玉對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寬其罪,使得畢其辭。”

“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1】,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2】;其為《陽阿》、《薤露》【3】,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4】,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故鳥有鳳而魚有鯤【5】。鳳凰上擊九千里,絕云霓,負蒼天,足亂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蕃籬之figure_0171_0072【6】,豈能與之料天地之高哉!鯤魚朝發昆侖之墟,暴鬐于碣石【7】,暮宿于孟諸【8】;夫尺澤之鯢【9】,豈能與之量江海之大哉!”

“故非獨鳥有鳳而魚有鯤也,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獨處,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為哉?”

【注釋】

【1】《下里》、《巴人》:楚國的通俗音樂。【2】屬(zhǔ):接續。【3】《陽阿》、《薤(xiè)露》:楚國比較高雅的音樂。【4】《陽春》、《白雪》:楚國的高雅音樂。【5】鯤(kūn):傳說中的大魚。【6】figure_0171_0073(yàn):一種小鳥。【7】碣石:碣石山,在今河北昌黎北。【8】孟諸:古澤名,在今河南商丘東北。【9】鯢(ní):小魚。

【譯文】

楚襄王問宋玉說:“先生大概有不檢點的行為吧?不然士人百姓們何以對你如此不滿呢?”

figure_0172_0074
宋玉對楚王問

宋玉回答說:“是的,是這樣。有這種事情,希望大王寬恕我的罪過,讓我把話說完。”

“有位客人在郢都城里唱歌,起初他唱《下里》、《巴人》,城中跟著應和的有數千人;后來唱《陽阿》、《薤露》,城中跟著應和的有數百人;等到唱《陽春》、《白雪》,城中跟著應和的只有數十人了;最后他引用商聲,刻畫羽聲,再夾雜以流動的徵聲相和成調,城中跟著應和的不過幾個人而已。這樣看來,所唱的曲子越是高妙,能相應和的人也就越少。”

“所以鳥類中有鳳而魚類中有鯤。鳳凰振翅高飛而上九千里之霄漢,凌駕于白云彩虹之上,背負蒼天,雙足攪亂浮云,翱翔在高邈的太空中;那落在籬笆之上的雀,怎能和它一起去了解天地的高遠呢!鯤魚清晨從昆侖山腳出發,中午在渤海邊的碣石山上曬脊背,夜晚就已經棲宿在孟諸的大澤里了;那淺水塘中的小鯢,怎能和它一樣測算江海的寬廣呢?”

“所以不只是鳥類中有鳳,魚類中有鯤,士人中也有杰出的英才。圣人有超越常人的思想和行為,超然物外,悠然獨處,世俗的人,又怎能理解我的作為呢?”

【寫作方法】

此文意想憑空而來,沒有一處實筆,但是騷情雅思絡繹奔赴,足見宋玉的逸群之才。楚襄王的問題來得有點突兀,但宋玉的回答十分巧妙,乃至使整篇文章都帶著新奇的味道。宋玉先承認自己不被世人理解,之后說世人聽音樂,喜好《下里》、《巴人》的多,而欣賞《陽阿》、《薤露》、《陽春》、《白雪》的少,原因就在于前者是通俗音樂,后者是高雅音樂,從而得出一個結論:其曲彌高,其和彌寡。此處以高雅音樂暗指自己卓爾不群。接下來,宋玉又以鳳凰、鯤魚自比,暗喻自己卓然獨秀,遠非池中之物。文末一句“瑰意琦行,超然獨處”,既照應了前面兩處比喻,又是點睛之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图片| 东台市| 古田县| 南陵县| 独山县| 徐汇区| 台南市| 九江市| 乐山市| 洛浦县| 依兰县| 绵竹市| 伊通| 阳城县| 双流县| 晋宁县| 炉霍县| 武威市| 锡林浩特市| 万山特区| 勐海县| 大安市| 南靖县| 武宁县| 磴口县| 留坝县| 宜都市| 富阳市| 永平县| 罗定市| 海兴县| 县级市| 富裕县| 嘉黎县| 枣庄市| 藁城市| 揭西县| 当涂县| 麻江县| 阿拉善盟| 高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