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你所謂的善良,或許是軟弱的借口

你的善良成就別人的強硬

泰德是某出版社的職員,由于自己是從外地應聘來的,在工作中他處處小心、事事謹慎。對每位同事都畢恭畢敬,與同事發生小摩擦,他從不據理力爭,總是默默地走開。大家都認為他太老實,于是,都不把他當回事,以至于在許多事情上總是他吃虧。想起兩年來同事們對他的態度,尤其在獎金分配上自己老是吃虧這些事,泰德心里覺得委屈。于是殘酷的現實使他不得不對自己的為人處世進行反思。

有一天,辦公室的一位同事擅離職守丟失了東西。這位同事嫁禍給泰德,說是他代自己值的班。主任在會上通報這件事時,泰德馬上站了起來,說道:“主任,今天的事你可以調查,查一查值班表。今天根本就不是我的班,怎么能說我不負責任。主任,有人是別有用心,想讓我替他頂罪。并且,我要告訴你們,大家在一起共事也是有緣,我實在是不想和同事們爭來爭去。以后,誰要再像以前那樣待我,對不起,我這里就不客氣了。”

經過這件事,泰德發現同事們對他的態度有了明顯的轉變。他也不想再扮演被人欺負的老實人角色了。

人與人之間的機會是平等的,即使競爭也是如此。所以,要想在辦公室里和別人一樣平等,就不能太過老實,像個軟柿子一樣,否則,你就會成為別人欺辱的對象。隨著社會的發展,辦公室競爭日趨激烈,如果你以一個“弱者”的姿態出現在辦公室,不但不會引起別人的同情,相反,還會使得每個人都往你頭上踩上一腳。所以,請收起你的懦弱,藏起你的老實,勇敢地面對競爭吧!只有競爭,才有進步和發展,才能創造出更好的成果,才能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忍讓是老實人最大的特點。忍讓往往讓對方得寸進尺,直到令你忍無可忍。職場如此,人類社會亦如此,善良的人往往是被統治者。忍讓不是辦法,真正的辦公室生存法則是勇敢面對,從每一件小事做起,把握原則,堅持真理,杜絕邪惡,別讓對方的無理取鬧越演越烈,直到無法收拾的地步。

在辦公室里,時常會出現“欺軟怕硬”的現象。如果過于老實,你的前程將會出現很大的危機。在上司眼里,一個連自我都保護不好的人,肯定是無法勝任重要職位的。所以,怎樣才能不致因老實而成為受人欺負的對象是一門重要的學問。要改變被人欺負的現狀,就必須強硬起來,與欺負你的人抗爭,除此之外,還可以提高自己的辦事能力。這樣,那些原來欺負你的人就會有所收斂。

有些人認為“吃虧就是占便宜”,吃點小虧沒什么,用阿Q精神來安慰自己。但是,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今職場,這種想法可行不通。你應注意自身修養,要做到勝任工作,守信用,不讓個人情緒左右工作,腳踏實地地工作。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一味忍讓,苦守在自己的城堡里,總有一天會被敵人攻下。唯一的辦法是主動出擊,保護自己,這樣才能做到真正的防守。這樣你才會成為上司眼中極具潛力的人,你的前途自然會不可限量。

正直不是一味愚憨

做人固然需要正直,但是如果一味愚憨,不分對象,則一定會吃虧乃至失敗。面對品行不端之人,與品行不端之人打交道,就要靈活應變,不該善良軟弱的時候就要先出招,制服對方。

東晉明帝時,中書令溫嶠備受明帝的親信,大將軍王敦對此非常嫉妒。王敦于是請明帝任溫嶠為左司馬,歸王敦所管理,準備等待時機除掉他。

溫嶠為人機智,洞悉王敦所為,便假裝殷勤恭敬,綜理王敦府事,并時常在王敦面前獻計,借此迎合王敦,使他對自己產生好感。

除此之外,溫嶠有意識地結交王敦唯一的親信錢鳳,并經常對錢鳳說:“錢鳳先生才華、能力過人,經綸滿腹,當世無雙。”

因為溫嶠在當時一向被人認為有識才看相的本事,因而錢鳳聽了這贊揚心里十分受用,和溫嶠的交情日漸加深,同時常常在王敦面前說溫嶠的好話。透過這一層關系,王敦對溫嶠戒心漸漸解除,甚至引為心腹。

不久,丹陽尹辭官出缺,溫嶠便對王敦進言:“丹陽之地,對京都猶如人之咽喉,必須有才識相當的人去擔任才行,如果所用非人,恐怕難以勝任,請你三思而行。”

王敦深以為然,就請他談自己的意見。溫嶠誠懇答道:“我認為沒有人能比錢鳳先生更合適的了。”

王敦又以同樣的問題問錢鳳,因為溫嶠推薦了錢鳳,礙于情理,錢鳳便說:“我看還是派溫嶠去最適宜。”

這正是溫嶠暗中打的主意,果然如愿。王敦便推薦溫嶠任丹陽尹,并派他就近暗察朝廷中的動靜,隨時報告。

溫嶠接到派令后,馬上就做了一個小動作。原來他擔心自己一旦離開,錢鳳會立刻在王敦面前進讒言而再召回自己,便在王敦為他餞別的宴會上假裝喝醉了酒,歪歪倒倒地向在座同僚敬酒,敬到錢鳳時,錢鳳未及起身,溫嶠便以笏(朝板)擊錢鳳束發的巾墜,不高興地說:“你錢鳳算什么東西,我好意敬酒你卻敢不飲。”

錢鳳沒料到溫嶠一向和自己親密,竟會突然當眾羞辱自己,一時間神色愕然,說不出話來。王敦見狀,忙出來打圓場,哈哈笑道:“太真醉了,太真醉了。”

錢鳳見溫嶠醉態可掬的樣子,又聽了王敦的話,也沒法發作,只得咽下這口惡氣。

溫嶠臨行前,又向王敦告別,苦苦推辭,不愿去赴任,王敦不許。溫嶠出門后又轉回去,痛哭流涕,表示舍不得離開大將軍,請他任命別的人。

王敦大為感動,只得好言勸慰,并且請溫嶠勉為其難。溫嶠出去后,又一次返回,還是不愿上路,王敦沒辦法,只好親自把他送出門,看著他上車離去。

錢鳳受了溫嶠一頓羞辱,頭腦倒清醒過來,對王敦說:“溫嶠素來和朝廷親密,又和庾亮有很深的交情,怎會突然轉向,其中一定有詐,還是把他追回來,另換別人出任丹陽尹吧。”王敦已被溫嶠徹底感動了,根本聽不進錢鳳的話,不高興地說:“你這人氣量也太窄了,太真昨天喝醉了酒,得罪了你,你怎么今天就進讒言加害他?”

錢鳳有苦難言,也不敢深勸。

溫嶠安全返回京師后,便把在大將軍府中獲悉的王敦反叛的計劃告訴朝廷,并和庾亮共同謀劃討伐王敦的計劃。

王敦這才知道上了溫嶠的大當,氣得暴跳如雷:“我居然被這小子給騙了。”

然而,王敦已經鞭長莫及,更無法挽救失敗的命運了。

正直品格只有面對正直的人才能使用,在面對壞人時一定要收藏起自己的正直秉性,采取更靈活的方法應對,避免使自己的秉性被其利用,溫嶠在處理王敦、錢鳳等人的關系中,運用一整套嫻熟的處世技巧,不但保護了自己,而且在時機成熟時,主動出擊,取得了勝利。

正直的人總是因為做事坦蕩而使自己處于明處。要想提防別人的襲擊,就必須學會保護自己。

正直不是愚憨,正直的人也不排斥謀略,甚至是也可以采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只有采用更高一籌的謀略,正直的人才能避免遭受到傷害,才能始終保持著在職場上的安全。

你可以善良,但千萬不要濫用

一位以助人為樂趣的老實人嘮叨說:“能幫上忙我很快樂,但是我也不想因幫忙而得到不尊重的態度。有次午夜時分一個陌生的太太,說要將她的三個孩子送來我家,且讓我負責上下學、伙食和睡前講故事,還說是對我放心才給我帶。另一回,也是帶人家的小孩,小孩的父親怪我伙食不行,還說我沒教孩子英文、珠算、數學!還有一次,人家托我帶孩子,說好晚間8點準時到,結果我等到12點還沒到!打電話去問,說是‘誤會’,就不了了之。上班時,會計小姐在年度結算,托我幫忙,我算得頭昏腦漲,那小姐卻喝茶快活去了,最后,還怪我算太慢,害她被老板罵。”

凡事都往自己身上攬,唯恐得罪人的結果就是不止加重別人的依賴,也加重了自己的負擔,弄得自己不堪重負。“人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你不可能在所有的事情上,讓所有的人都滿意,如果你總是怕對方不滿意,謹小慎微地察言觀色,揣摩別人的心思,你遲早會把自己折磨而死。

而且一旦那些別有用心的人摸透了你想面面俱到的弱點,便會軟土深掘,得寸進尺地索求,因為他們知道你不會生氣,于是你就變成人人看不起,人人都來捏的軟柿子。

某公司一個部門里,有一位同事比較膽小怕事,遇事過分忍讓,因此,雖然部門的絕大多數同事對他并無惡意,但在不知不覺中總是把他當作是一個理所當然地應該犧牲個人利益的人,看電影時他的票被別人拿走,春游時他被分配給看管包兒的任務……但在實際上,他心里非常渴望與別人一樣,得到屬于自己的那份利益與歡樂。由于他的老實軟弱和極度的忍耐,這種情況持續了很久。但終于有一天,他忍無可忍了,一向木訥的他來了個總爆發,原來一場十分精彩的演出又沒有他的票。

他臉色鐵青,雷霆萬鈞,激動的聲音使所有人都驚呆了。雖然那場演出的票很少,但是這位同事還是在眾目睽睽之下拿走了兩張票,摔門而去。大家在驚訝之余似乎也領悟到了什么。但不管怎么說,在后來的日子里,大家對他的態度似乎好多了,再沒有人敢未經他的同意便輕易地拿走他的什么東西了。

“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動物世界里的法則是如此,其實對于職場來說,也未嘗不是如此,只不過它在職場中不那么明顯罷了。

因此,善良不可濫用,在別人觸犯了自己的利益時一忍再忍只會助長和縱容別人侵犯你的欲望。

善良過了底線,也是一種“罪”

春秋時,齊桓公死后,宋襄公不自量力,想接替齊桓公當霸主,但是,遭到了其他各國的反對。宋襄公發現鄭國最積極支持楚國做盟主,便想找機會征伐鄭國出口氣。

周襄王十四年,宋襄公親自帶兵去征伐鄭國。

楚成王發兵去救鄭國,但他不直接去救鄭國,卻率領大隊人馬直奔宋國。宋襄公慌了手腳,只得帶領宋軍連夜往回趕。等宋軍在漲水扎好了營盤,楚國兵馬也到了對岸。公孫固勸宋襄公說:“楚兵到這里來,不過是為了援救鄭國。咱們從鄭國撤回了軍隊,楚國的目的也就達到了。咱們力量小,不如和楚國講和算了。”

宋襄公說:“楚國雖說兵強馬壯,可是他們缺乏仁義;咱們雖說兵力不足,可是舉的是仁義大旗。他們的不義之兵,怎么打得過咱們這仁義之師呢?”宋襄公還下令做了一面大旗,繡上“仁義”二字。天亮以后,楚國開始過河了。公孫固對宋襄公說:“楚國人白天渡河,這明明是瞧不起咱們。咱們趁他們渡到一半時,迎頭打過去,一定會勝利。”宋襄公還沒等公孫固說完,便指著頭上飄揚的大旗說:“人家過河還沒過完,咱們就打人家,這還算什么‘仁義’之師呢?”

楚兵全部渡了河,在岸上布起陣來。公孫固見楚兵還沒整好隊伍,趕忙又對宋襄公說:“楚軍還沒布好陣勢,咱們抓住這個機會,趕快發起沖鋒,還可以取勝。”

宋襄公瞪著眼睛大罵道:“人家還沒布好陣就去攻打,這算仁義嗎?”

正說著,楚軍已經排好隊伍,洪水般地沖了過來。宋國的士兵嚇破了膽,一個個扭頭就跑。宋襄公手提長矛,想要攻打過去,可還沒來得及往前沖,就被楚兵團團圍住,大腿上早中了一箭,身上好幾處受了傷。多虧了宋國的幾員大將奮力沖殺,才把他救出來。等他逃出戰場,兵車已經損失了十之八九,再看那面“仁義”大旗,早已無影無蹤。老百姓見此慘狀,對宋襄公罵不停口。

可宋襄公還覺得他的“仁義”取勝了。公孫固攙扶著他,他一瘸一拐地邊走邊說:“講仁義的軍隊就得以德服人。人家受傷了,就不能再去傷害他;頭發花白的老兵,就不能去抓他。我以仁義打仗,怎么能乘人危難的時候去攻打人家呢?”

那些跟著逃跑的將士聽了宋襄公的話,只得嘆氣。

確實,善良有時也是一種“罪”,過度的不分場合的“善良”,有時會演變成悲劇。在社會上,“婦人之仁”有時會成為一個人發展的負擔,甚至是致命傷。有這樣一則寓言:

一匹狼跑到牧羊人的農場,想偷獵一只羊。牧羊人的獵犬追了過來,這只獵犬非常高大兇猛,狼見打不過又跑不掉,便趴在地上流著眼淚苦苦哀求,發誓它再也不會來打這些羊的主意。獵犬聽了它的話,又看它流了淚,非常不忍,便放了這匹狼。想不到這匹狼在獵犬回轉身的時候,縱身咬住了獵犬的脖子,臨死之際,獵犬傷心地說:“我原不應該被狼的話感動的!”

然而,現實生活中卻有很多如宋襄公和寓言中的獵犬一樣的人,以為能通過自己的仁義感化別人。殊不知,這種“婦人之仁”不但不會感動他人,反而會給他人更多的機會再次犯下惡行。

因此,有時,善良也是一種“罪”,在不該仁義的時候就要堅持原則和遵從事物發展的規律,切不可因己之“仁”傷害了更多無辜之人甚至丟掉自己的性命。

以直報怨,讓你的善良長出牙齒

有一天,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陪一位外賓去北京西郊戒臺寺游覽。他們叫了一輛出租車,來回90多千米,加上停車等待約兩個小時,總計價245元。但茅先生發現司機沒有按來回計價。按當時北京市的規定,出租車行駛超過15千米之后每公里從1.6元加價到2.4元。其理由是假定出租車已駛離市區,回程將是空車。但對于來回行駛,因不會發生空駛,全程應按1.6元計價。顯然,出租車司機多收費了。

此時,茅先生有兩種選擇:一是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拒絕付款,甚至去舉報司機的違規行為,讓司機被處以停駛一段時間的處罰;二是以德報怨,不但付錢還給司機小費,以期能夠感化司機,但是茅于軾先生作出了第三種選擇,就是仍按規定付款,但告訴他,他已犯了規,讓他以后改正。

從上面這個反映現實人際關系的小故事中,我們可以發現,當受到不公正的對待時,對自己最有利的一種策略就是茅于軾先生的第三種選擇:以直報怨。

中國儒家思想講究“恕道”,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甚至還有“唾面自干”的典故,這些教誨的意思是:當有人損害你的利益時,不要反抗,而應該委曲求全。基督教《新約》上說,如果有人打你的左臉,你應把右臉也讓他打,用這種胸懷和博愛去感化對方。基督教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都有善的基因,只要用心去感化,壞人也能變為好人。

這些教誨從道德上不能說不對,從策略上說,無論“逆來順受”還是“以柔克剛”,也都有其合理性,但問題是逆來順受之后會怎么樣?一個可預見的結果是,一旦知道你會采取這種寬容策略,他們有可能采取背叛策略,進一步欺負你。

另一個可預見的結果是,對方會從你的“寬容”導致的縱容中得到“鼓勵”,去欺負其他人,結果是,人人生活在一個邪惡的世界里。

所以,在人際、群際關系乃至國際關系中,唾面自干、逆來順受的情況不一定是良性的、以德報怨是應該酌情運用的。對惡行的懲罰、對惡人的威懾與對善行的獎勵同樣重要,甚至更為重要。世界各國都有詳細縝密的法律規范本國人民的行為,社會也會用道德等“不成文的法律”保證合作,作為個人,也要通過勇敢維護自己的權利,來回擊惡意的侵犯,這樣做不僅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整個社會。

寬容固然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爭斗,但過度寬容就是軟弱,它不僅無益,反而有害。只有以直報怨,才是正確之道。

你那么好說話,無非是沒原則

今天,仿佛所有的事情都堆到了一塊!除了日常工作,再加上一些突發事情,工作都撞在了一起,讓林麗感到喘不過氣來。但是……“林麗,把這份文件送到市場部。”電話那頭,經理有了最新指示。林麗只能放下手頭的工作,送文件回來后還沒來得及坐下,“林麗,趕緊幫我發個傳真”,小張說。“還有,回來時順便幫我帶杯咖啡啦。”小田不失時機。

林麗皺了皺眉頭,雖然嘴上沒說什么,但是心里極不爽。作為新人,因剛來工作還沒上手,經常要麻煩同事幫忙,所以只要力所能及,林麗都樂意幫其他同事做事,希望能夠更快地融入新的環境中去。但是沒有想到,不知從何時起,林麗竟成了“人民公仆”,同事們有什么事情都習慣差遣她,什么閑雜的工作都叫她去做:這個叫她去復印,那個叫她遞文件……

她感到很郁悶!當她端著小王要的咖啡走進辦公室時,剛好撞見了經理。經理看了看她,一臉的不快,皺著眉頭說:“小林,你怎么老是進進出出啊?”林麗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而小王他們只是抬頭看了她一眼,馬上低頭做忙得不亦樂乎狀!當同事們在忙自己的工作時,林麗卻放下手頭的工作,忙著給他們發傳真、端咖啡、送文件這些雞毛蒜皮的雜務!當同事們得到經理表揚時,她卻挨經理的批評!林麗越想越氣,感覺眼淚要流下來了。

遇到這樣的情況,你是不是很冤枉?為了滿足別人的需求,你花費了那么多的時間和精力,卻被說成一個在工作中缺少主動能力和主動意識的人,只能在別人的計劃中以謙卑的姿態分一杯羹吃。你不禁委屈道:真不公平啊,我這樣對他們,竟換不來他們的感激,反而被他們鄙視。事實上,這是很自然的一種質變。當你偶爾幫助別人做一些事務性工作,并一再強調自己分身乏術時,別人覺得你對他的幫助非常難得,因此感激你;而當你經常性地主動幫助別人時,別人習以為常后會錯覺這是你“應該做的”了。

你的工作量不停增加,這還都只是小事,只是你辛苦點罷了,最重要的是如果在幫助別人之前沒有搞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很可能就會背黑鍋,犯錯誤都說不定。看來“老好人”不好當呀。很可能費力不討好。

要想打破這種局面,就要敢于說“不”。你不敢說“不”,不敢拒絕的原因,是因為你太在乎對方的反應,你在擔心:他(她)因為你的拒絕而憤怒。但事實上,你才是那個感到憤怒和不安的人,因為你違心地答應了別人的要求。要拒絕別人,又不想讓人覺得你冷漠無情、自私自利,下面有幾種方法,能幫助你找到合適的說辭,大大方方地說“不”。

1.“不,但是……”

你的新同事在工作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想請一天假。你可以說:“我想可能不行,但是如果你能在請假的前幾天里,用休息時間多做一些工作,我認為你請假會比較恰當。”你拒絕了對方的請求,但你同時找到了改變自己決定的可能性,即如果對方能按你的要求去做,你會同意他(她)的請求。

2.“這是為了你好……”

一個剛失業的朋友正在找工作,他聽說你所在的公司正在招聘,躍躍欲試。你發現他并不是那份工作的合適人選,但他卻說:“你能向上級推薦我嗎?”你可以說:“我覺得那份工作并不適合你,你是一個很有創意的人,但我們公司正在尋找一個數學方面的人才。”你的朋友需要的是誠懇的建議。如果那份工作真的不適合他,你是在幫助他節省時間。

3.欲抑先揚

一個關系要好的同事想升遷,在洗手間里她問你:“你現在一個月掙多少錢?”你可以說:“我覺得這次你會成功晉升的,因為你確實很有能力,但關于我的薪水,無可奉告。”先強調你想肯定的那個部分,那么說起“不”來,會容易得多。在這種情況下,對方往往不會再和你爭論她所關心的這個不相干的話題。

4.話題引導

你的朋友常拖家帶口地在你家借宿,而她卻從來不邀請你去她家借宿。你可以說:“我們都很喜歡你的寶貝女兒,但今晚不太方便,而且我覺得孩子們對我家已經沒什么新鮮感了,要不哪天我帶著孩子去你們家留宿?”在拒絕的時候,你把話題引到了真正的原因上,也就是說,你在積極地解決問題。一味地“好說話”,一旦表現出自己不順從、有主見的一面,同事就會認為你不聽話了,翅膀硬了,感到別扭,也不利于你的前途和發展。因此,開始的時候就要樹立這種意識,一定表現出自己的獨立性和原則,這樣才能省去麻煩,真正贏得好人緣。

有理有節,應對背后說你壞話的人

俗話說,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人與人之間相處,貴在真真實實,平平淡淡。對于那些搬弄是非的人,我們歷來認為:“來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無數事實證明,那些善于搬弄是非的人,幾乎都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人。若真的有協調能力,有公關水平,有讓人敬慕的人格力量,就不可能去搬弄是非。歸根結底,搬弄是非是軟弱無能的表現,是在人與人之間玩弄的一種“小伎倆”,任何時候也不能登大雅之堂。

當你有天發現竟然有人在你背后四處說你壞話,暗中破壞你的形象,你該怎么辦?千萬不要因為一時氣不過,就怒氣沖沖地找對方理論。

先穩定好自己的情緒,然后以平靜的心態一步步地化解難題。

第一步,檢討自己。你應該想想,自己是不是做了些什么事、說過什么話,讓對方看你不順眼。如果不明就里地就去找對方興師問罪,只會讓對方看你更不順眼。

第二步,問清楚原因。你可以問:“我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是否可以告訴我是什么問題。”如果對方什么話也不愿意說,干脆直截了當地跟對方說:“我知道你對我似乎有些不滿,我認為我們有必要把話說清楚。”

第三步,委婉地警告。如果對方不肯承認他曾經對別人說過不利于你的話,你也不必戳破對方,只要跟對方說:“我想可能是我誤會了。不過,以后如果我有任何問題,希望你能直接告訴我。”你的目的只是讓對方知道:你絕對不會坐視不管。

第四步,向老板報告。當類似的事情第二次發生時,你可以明白地告訴對方:“如果我們兩人無法解決問題,就有必要讓老板知道這件事情。”如果事情仍未獲得解決,就直接向老板報告。當然,不是所有的情況都必須向老板報告。如果對方只是對你的穿衣品位有些認可,就讓他去吧,這并不會影響你的工作或是你和同事之間的關系。

同事之間應該豁達大度,應該相互容忍,相互諒解,而不要動不動就怨恨對方,人為地制造緊張。因此,當聽到某一同事談論對另一同事的不滿時,切記不要搬弄是非或者雪上加霜。明智的辦法是充當調解人,在互有成見的同事之間多做一些“黏合”和“調和”的工作。隱去雙方過激的不友好的話,而說一些能起到緩解矛盾和融洽關系的話。

要啟發雙方多想別人的長處,多找自己的不足,不要糾纏細枝末節,不對已經過去的事情耿耿于懷。只要真心誠意地維護同事之間的團結,并不厭其煩地做好工作,互有成見的同事就一定會盡棄前嫌,和好如初。

別手軟,堅決徹底地擊垮對方

有很多人必須經過慘痛的教訓才會明白下面這條職場規則:所有令人生畏的對手,必須加以徹底擊垮。他們想盡千方百計、歷經千辛萬苦,終于把對手打倒在地,但是卻常常對處于下風的對手手下留情。最后,當對手一息尚存、逃過劫數之后,東山再起反咬一口,自己反倒成了他的手下敗將。

在謀權的路上,和對手斗爭時,任何出于仁慈和對和解抱有希望而中途撒手的做法,都只會讓對手更加堅定,更加憤恨,從而讓他進行更加殘酷的報復。也許他們會暫時地顯出可憐、悲憫的樣子,但是這只是他們的權宜之計,他們一直在等待機會,把你打倒在地。只有當他們被徹底打敗,才是從對手身上得到和平和安全的唯一方法。“除惡務盡”,一定要干凈徹底地擊垮對手。有些人你是無法拉攏的,無論怎樣都會是你的敵人。

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宋仁宗開始親政。為了擺脫皇太后執政的影響,他和宰相呂夷簡商定把以前太后任用的大臣都罷免了。這時,郭皇后說:“呂夷簡也很會依附太后,不過仗著為人乖巧、靈機應變,自己倒躲了干凈。”仁宗聽后,覺得有一定道理,第二天就罷了呂夷簡的相位。

仁宗與郭后的談話正好讓一個叫閻文應的太監聽到了。閻文應的職位是內侍副都知,平日與呂夷簡的關系很好,他擔心皇帝罷了呂夷簡,下一個遭殃的就會是他了,于是就想要讓皇帝把郭皇后廢了,這樣他也就平安無事、前程似錦了。這時,仁宗又心生悔意,復了呂夷簡的相位。閻文應立即把郭后勸說皇帝的話告訴了呂夷簡,呂夷簡恨得咬牙切齒,自此也和郭皇后有隙。

當時,在后宮之中,宮人尚氏、楊氏長得貌美可人,比郭后又多了一分妖媚風流,因此深得宋仁宗歡心。性格潑辣的郭皇后多次至尚氏、楊氏居處,對她們破口大罵。有一天,宋仁宗臨幸尚氏,尚氏向宋仁宗訴說郭皇后的不是,恰逢郭皇后趕來,二人爭執起來。爭吵之間,郭皇后十分憤怒,舉手打向尚氏,宋仁宗急忙上前救尚氏。郭皇后收勢不住,剛好打在宋仁宗的脖子上,宋仁宗頓時龍顏大怒,要廢郭皇后,嚇得郭皇后面色蒼白,坐地不起。呂夷簡聽說郭皇后誤打宋仁宗之事,便讓諫官范諷乘機進言,說:“郭皇后被立已有九年,到現在還沒有兒子,照理當廢。”呂夷簡自己則在一旁隨聲附和。閻文應更是勸宋仁宗把頸部被打的手印給大臣們觀看。

但是廢后畢竟是一件大事,大臣范仲淹等人都力諫郭后絕不可廢,仁宗也猶豫不決。過了一段時間,宋仁宗在呂夷簡不遺余力的勸說之下,終于打定了廢后的決心。呂夷簡為了達到廢掉郭皇后的目的,竟然下令臺諫部門不能接受諫官的奏疏。宋仁宗頒下了詔書,立刻傳旨以郭后無子嗣為名廢之,封為凈妃、玉京沖妙仙師,居長樂宮,次年出居瑤華宮。郭皇后一廢,宋仁宗就一心一意地晝夜與尚、楊兩位美人廝混,上朝便神情恍惚,所答非所問。楊太后知道后大怒,逼著尚美人出家作了道姑,把楊美人安置到一個秘密的宅第。

不到一年,宮中走了三個人,仁宗頓感一片寂寥,食不甘味。他回首自己和郭氏的舊情,十分后悔,立刻想復立郭氏為皇后。閻文應聽說之后,十分畏懼。因為當初如果不是他從中“美言”,郭皇后根本不會被廢。如果復了郭氏為后,以郭后的性格自然不會饒了自己。郭氏在這個世上多待一日,自己的處境就危險一日,看來廢了她皇后的位子還不是最好的方法,最好的辦法是斬草除根,做事做絕。

恰好這時郭氏染了風寒,患了感冒。仁宗一聽,十分著急,讓閻文應傳太醫診視。閻文應親自去太醫館找一個平素熟識的太醫。閻文應把太醫帶進自己的住處,把想要加害郭后的事說了出來,這位太醫十分恐懼,但是閻文應軟硬兼施,最后還是讓他答應了,帶著他去了瑤華宮。才過了幾天,閻文應向仁宗稟告:“郭妃不幸暴崩!”

明朝末年,農民起義風起云涌。農民軍首領張獻忠所向披靡,把官軍打得狼狽不堪。崇禎十一年(1638年),張獻忠農民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勁敵,那就是作風硬朗的明總兵左良玉。張獻忠曾冒充官軍的旗號奔襲南陽,被左良玉識破,并遭大敗,張獻忠負傷退往湖北谷城。當時,因為過于分散,各自為戰,李自成、羅汝才、馬守應等幾支農民軍也相繼失利。張獻忠被官軍圍困于谷城,孤軍奮戰,外部無救兵,內部糧餉已經嚴重不足,處境十分惡劣。

在這樣的危急關頭,張獻忠得知陳洪范在熊文燦手下做總兵,大喜過望。陳洪范和張獻忠相識,陳還救過張獻忠,而熊文燦的拿手好戲是以撫代剿。張獻忠決定利用明朝高叫“招撫”的機會,將計就計,暫時投降,以待時機。他立即派人攜帶重金去拜見陳洪范,表示自己愿意率部下歸降,以報效救命之恩。陳洪范甚是高興,上報熊文燦,“招安”了張獻忠。

此后,張獻忠部隊名義上已經是官軍,但實際上卻一直保持著獨立自主的地位。熊文燦曾提出要把他的部隊減為兩萬人,由明廷供餉,張獻忠卻說他的部隊都是壯士,裁了可惜,他們愿意全軍從征,請朝廷按十萬人發餉。熊文燦無可奈何。張獻忠加緊訓練士兵,還把部隊分屯于四郊,與老百姓混合居住在一起,借此控制了谷城全境。有人懷疑他還準備反叛,要熊文燦先下手為強,但熊文燦卻一心想在“撫”字上見奇效,沒有對張獻忠采取行動。不料,等一切準備就緒之后,張獻忠于次年就在谷城重舉義旗,打得明朝官兵措手不及。

閻文應作為一名小官,和貴為皇后的郭后相斗,看上去無異于以卵擊石,但最后卻勝出了,說到底,是因為他心狠手辣。呂夷簡還只是想到廢了皇后就萬事大吉,但是閻文應卻知道斬草必須除根,否則等哪天又長起來,自己就只能任人宰割了;想要自保,就只有徹底消滅郭后。當然,他的出發點是為了一己之利,這是不宜提倡的。

從朝廷“招撫”的角度來考慮時,就可以發現熊文燦,乃至整個明廷在對待“招撫”張獻忠這件事情上的嚴重錯誤。從張獻忠的角度來說,他暫時同意安撫,只是迫于時勢的一個權宜之計而已。而從朝廷的角度來說,能夠招撫那些反對朝廷的“流賊”自然是最好,但是千萬不能輕信對方的承諾,在不能確信對方是真心“投誠”之前,絕對不能掉以輕心。如果對方還有反叛之心,最好的辦法是徹底加以降伏,否則,到手的勝利就給丟掉了。

交淺言深是人際交往的大忌

無論在什么時候,在不足夠了解對方的情況下,永遠不要將自己的底細和盤托出。

傳說,上帝創造世間萬物之初,貓的本領比老虎大,于是老虎就偷偷拜貓為師。經過一番勤學苦練之后,老虎的本領變得十分了得,成了森林之王。按理說,功成名就的老虎該心滿意足了,可是老虎總覺得拜貓為師的事不光彩,怕傳出去后受百獸譏笑,于是就起了殺師滅口之心。

有一天,老虎終于向貓下了毒手,窮追猛咬,試圖將貓置于死地,情急之下貓一下子跳到了樹上,任憑老虎在樹下張牙舞爪咆哮也無可奈何。嚇出一身冷汗的貓十分后怕地說:“幸虧我留了一手,不然今天就死于逆徒之口了!”

這是一個老掉牙的故事,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故事蘊涵的哲理,隨時提醒我們在沒有百分之百了解對方的前提下,對外要保持自己的“核心戰斗力”。

為什么故事中的貓能逃脫虎口,原因是它沒有亮出自己最后的一張底牌。為人處世也是這樣,應該盡量設法保持自己的神秘,輕易亮出自己底牌的人讓別人按牌來攻,肯定會輸掉。即使對方是貌似忠厚的老實人,也不可掉以輕心。

碰上貌似老實的人,人們往往一見如故,把“老底”全都抖給對方,也許會因此成為知心朋友。但在現實中,更多可能的情況是:你并不了解對方,不確定對方是否真誠。所以說,在待人處事中,尤其是對摸不清底細的人,切切做到不要交淺言深。否則,吃虧受傷害的將是你自己。

李廠長出差的時候在火車上遇見一位“港商”,二人一見如故,互換了名片。這位港商舉手投足之間都顯示出一種貴族氣質,這使李廠長對其身份毫不懷疑。恰巧二人的目的地相同,港商又對李廠長的產品非常感興趣,似有合作意向,李廠長便與之同住一個賓館,吃飯、出行幾乎都在一起。這一天,李廠長與一客戶談成了一筆生意,取出大筆現金放在包里。午飯后與港商在自己屋里聊天,不久李廠長起身去衛生間,回來時出了一身冷汗:港商和那個裝滿錢的皮包都不見了!李廠長趕緊報警,幾天后案子破了,罪犯被抓獲后才知道,原來他并不是什么港商,而是一個職業騙子。這讓李廠長對自己的輕易相信他人、交出自己底細的做法痛悔不已。

事無不可對人言,是指你所做的事要問心無愧,并不是必須盡情向別人宣布。逢人要知道什么該說什么不該說,這是一種自我保護和防守。因此,在職場中,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對職業秘密有所保留,不要和盤托出全部真情,并非所有真相皆可講,沖動是泄露的大門。要保存企業的核心戰斗力的機密,輕易亮出自己底牌的人往往會成為輸家。

做好人,但不做濫好人

為人不能太善太軟,否則會給人以軟弱可欺的感覺。人可以溫和,可以做好人,但不可以軟弱,不可以做濫好人,就如同杯子留有空間就不會因加進其他液體而溢出來,氣球留有空間便不會因再灌進一些空氣而爆炸,20幾歲的年輕人做人做事給自己留下空間,便不會讓自己力不從心。

一位曾以助人為樂趣的老好人嘮叨說:

“能幫上忙,我很快樂,但是我也不想因幫忙而得到不尊重的對待。有回午夜時分一個陌生的太太說要將她的3個孩子送來我家,且要我負責上下學、伙食和床邊故事,還說是對我放心才讓我帶。另一回,也是帶人家的小孩,小孩的父親怪我伙食不行,還說我沒教孩子英文、珠算、數學!還有一次,人家托我帶孩子,說好晚間8點準時到,結果我等到12點還沒到!打電話去問,說是‘誤會’,就不了了之。上班時,會計小姐在年度結算,托我幫忙,我算得頭昏腦漲,那小姐卻喝茶快活去了,最后還怪我算太慢,害她被老板罵。”

這個老好人已經在被人欺負了,這就是過度善良的后果。可見,凡事都往自己身上攬,唯恐得罪人的結果就是不僅加重別人對你的依賴,也加重了自己的負擔,弄得自己不堪重負。就算是超人,有三頭六臂,我們也不可能在所有的事情上讓所有的人都滿意,如果你總是怕對方不滿意,謹小慎微地察言觀色,揣摩別人的心思,你遲早會把自己折磨死。

如果有人得寸進尺地索求,因為他們知道你不會生氣,于是你就會變成人人看不起、人人都來捏的軟柿子。

在某大學的一個班級里,有一位學生比較老實,喜歡幫助他人,遇到自己的正當利益被侵犯的時候也不反擊,而是采取忍讓策略,因此,雖然班里絕大多數同學對他并無惡意,但在不知不覺中總會把他當作一個理所當然地應該犧牲個人利益的人,看電影時,他的票被別人拿走,春游時他要負責看管包兒的任務……但在實際上,他心里非常渴望與別人一樣,得到屬于自己的那份利益與歡樂。由于他的老實軟弱和極度的忍耐,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了很久。終于有一天,他忍無可忍了,一向木訥的他來了個總爆發,起因是一場十分精彩的演出又沒有他的票。他臉色鐵青,大發雷霆,激動的聲音使所有人都驚呆了。雖然那場演出的票很少,但是這位同學還是在眾目睽睽之下拿走了兩張票,摔門而去。大家在驚訝之余似乎也領悟到了什么。在后來的日子里,大家對他的態度似乎好多了,再也沒有人敢未經他的同意便輕易地拿走他的什么東西了。

人生在世,待人接物,和顏悅色、與人為善沒有錯,因為大多數情況下,善良的人還是占多數的,大家還是可以和和氣氣地相處的。然而,工作、生活中也少不了各種各樣的矛盾,但矛盾只要不是很尖銳,更多的還是相安無事。所謂凡事好商量,有話好好說,都是人們待人接物中常有的溫和態度和常用的退讓方法。

但是,這并不是讓人在任何時候都采用溫和的手段,若你越是好言相勸,苦口婆心地講道理,他越是不依不饒。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就不應該繼續當好人了,而是應該采取明確的態度,說明你的原則和立場。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洪泽县| 嵊州市| 七台河市| 甘谷县| 麻阳| 宁晋县| 辽中县| 瓮安县| 墨玉县| 秦皇岛市| 黄浦区| 林甸县| 安阳县| 方城县| 余姚市| 邮箱| 昆明市| 望都县| 固阳县| 金华市| 略阳县| 甘孜县| 磐安县| 宜章县| 高碑店市| 图木舒克市| 琼中| 海南省| 垣曲县| 云龙县| 南通市| 定南县| 乳源| 封开县| 商都县| 梁山县| 大理市| 青铜峡市| 池州市| 四川省| 当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