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團隊管理遭遇“分粥”難題

在團隊管理中,必然涉及公平性的話題,而公平也反映了團隊賴以存在的基礎。團隊管理者都希望自己的團隊效率第一,但是唯有在分配過程中體現公平性,效率才能有保證。

下面的這則故事或許能給我們一定的啟發。

有7個人組成了一個小團體共同生活,其中每個人都是平凡而平等的,沒有什么兇險禍害之心,但不免自私自利。他們每天要分食一鍋粥,但并沒有稱量用具和有刻度的容器。

大家試驗了不同的方法,發揮了聰明才智,多次博弈形成了日益完善的制度。大體說來,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方法一:擬定一個人負責分粥事宜。很快大家就發現,這個人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換了一個人,但總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

方法二:大家輪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這樣等于承認了個人有為自己多分粥的權力,同時給予了每個人為自己多分的機會。雖然看起來平等了,但是每個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飽而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饑餓難挨。

方法三:大家選舉一個信得過的人主持分粥。開始這位品德尚屬上乘的人還能基本公平,但不久他就開始為自己和討好他的人多分。

方法四:選舉一個分粥委員會和一個監督委員會,形成監督和制約。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由于監督委員會常提出多種議案,分粥委員會又據理力爭,等分粥完畢時,粥早就凉了。

分粥規則在這個團隊當中產生了不同的影響,擬定分粥暴露了人的私心,產生了以權謀私及貪污現象;權威分粥滋生了腐敗,并把一個德高望重的人拉下了水;全員分粥既耽誤時間,又使熱粥變成了涼粥;輪流分粥使七個人的集體出現分化現象。

而這種分粥的困境也是團隊管理中所面臨的。管理者們絞盡腦汁,就是為了解決團隊中的分粥難題。這也就是說,團隊管理者不僅要考慮如何把蛋糕做大,又要考慮如何使蛋糕分得更平等一些。在公平與效率之間,既不能只強調效率而忽視了公平,也不能因為公平而不要效率,應該尋求一個公平與效率的最佳契合點,實現效率,促進公平。

無疑,“公平”分配成了團隊管理中的必須選擇。“公平”自然也成為自古以來永恒的話題。人們都知道公平,而時下“公平”也成為最熱門的話題,而《百喻經》中“二子分財”的故事體現了人們的一種公平觀。

古印度有一個老父親,得了重病將不久于人世。他臨終前告誡兩個兒子:“我死之后,要合理分配財務。”兩個兒子聽從了父親的教導,在父親死后,將所有遺產分成兩份,但是哥哥指責弟弟分得并不均勻。于是,一個老人給他們出主意說:“我教你們分財產,一定是平等的。將所有的物品全部破為兩半,就是將衣服、盤子、瓶子、盆、缸從中破為兩半,銅錢也從中破為兩半,每人各取一半。”

這種分法可以說是絕對公平,但是所有的東西都損壞了,這種公平有什么用呢?實際上,這兩個兒子有完全平等的繼承權,財產應該平分,但是不可能有完全的平等。

如果把公平理解為完全平等,那是一個極大的誤解。團隊管理者對于公平的理解應該脫離“絕對公平”的桎梏。再回到團隊中的分粥難題,究竟該如何解決呢?

方法五:每個人輪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那個人要最后一個領粥。令人驚奇的是,在這個制度下,7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樣多,就像用科學儀器量過一樣。每個主持分粥的人都認識到,如果7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確定無疑只能拿到那份最少的。

由此可見,要建立一個和諧的、有戰斗力的團隊必須要有公平、公正、公開的機制,而作為團隊的領頭人也必須要具備一定的吃虧精神。《圣經》中耶穌的一句話很值得我們借鑒:“你們中間,誰盼望偉大,誰想做領袖,誰就必須在大家面前畢恭畢敬,做傭人服侍大家。”

這也給團隊管理者們以相當多的啟示,唯有站在公正與客觀的角度,具備一定的吃虧精神,動用腦筋才能最終解決團隊的“分粥”難題。只有這樣,一個無敵團隊才可能形成,整個團隊的目標和利益才可能實現。團隊利益實現,團隊成員的個人利益才能更好地實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全州县| 徐汇区| 蕲春县| 武定县| 三台县| 抚松县| 房产| 天镇县| 赞皇县| 如东县| 闻喜县| 东乌珠穆沁旗| 永登县| 高邮市| 库伦旗| 个旧市| 宣城市| 伊川县| 河间市| 双鸭山市| 巴塘县| 中江县| 邵阳县| 张家港市| 新干县| 延边| 义马市| 刚察县| 金坛市| 平江县| 左贡县| 交城县| 保康县| 吉木乃县| 招远市| 德清县| 潍坊市| 察雅县| 久治县| 翁牛特旗| 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