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一定愛讀的世界科學故事
- 鄭士波 魏志敏
- 1416字
- 2020-07-08 14:46:46
泰勒斯預言日全食

泰勒斯(Thales),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生活在公元前7世紀和公元前6世紀之間。他出身于小亞細亞的米利都城的奴隸主貴族家庭,泰勒斯不為顯赫的地位、富足的生活所誘惑,全身心地投入到哲學和科學的研究之中,終于成為一位科學泰斗。其在天文學、數學、哲學等領域都取得了驕人的成就,但最令后人稱道的還是其對于公元前585年5月28日日全食的預言。
當時的情況是:呂底亞王國與西進的米底王國(占有今天伊朗的大部)發生矛盾,雙方的部隊在哈呂斯河流域進行了殊死的戰斗,但戰爭一直持續了5年,仍未決出高下。雙方誰也沒有罷手的意思,但兩國的人民卻因此陷入了痛苦的深淵。考慮到人民的疾苦,貴族出身的科學家泰勒斯決定憑借自己的智慧拯救黎民于水火。泰勒斯經過縝密地觀測與推算,認定公元前585年5月28日這天哈呂斯河一帶會出現日全食的天象奇觀。他到處散布流言,說日食是上天反對人間戰亂的警示。但沒有人把這位文弱書生的話放在心上,只不過當作茶余飯后的談資罷了,根本不相信會發生什么日食。戰爭依舊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但始料不及的是,公元前585年5月28日這一天,正當兩國的精銳部隊酣戰之時,天色驟然暗了下來,最后竟然與黑夜無二,交戰的人馬不勝驚懼,人們又想起市井上的流言,真以為神人嗔怒要降災禍于人間,于是迅速撤出戰斗,化干戈為玉帛,重新言歸于好,并且以聯姻的方式鞏固了和平成果。從此,泰勒斯聲名鵲起,受到人們的景仰和愛戴,被稱為不朽的科學家。同時,人們也百思不得其解:泰勒斯是如何預測到這次日食的呢?
原來,泰勒斯研究過迦勒底人的沙羅周期,一個沙羅周期為6585.321124日或18年又11日,約為223個朔望月。既然日、月和地球的運行都是有規律的,那么日月食的發生也就存在一定的規律性。具體而言,日食一定發生在朔月,18年11日之后日、地、月又基本回到原來的位置上,這時極有可能再次發生日食,而對天文學熟悉的泰勒斯當然知道公元前603年5月18日有過日食。由此推算出公元前585年5月28日的日食便在情理之中了。
除了天文學,泰勒斯在數學和哲學方面也都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就,如在平面幾何方面,我們所熟知的“直徑平分圓周”、“三角形兩等邊對應等角”、“兩條直線相交對頂角相等”、“兩角及其夾邊已知的三角形完全確定”等基本定理均由泰勒斯論證并進一步歸納整理,應用到實踐生活中。比如,他曾以一根標桿測出金字塔的高度。
在哲學上泰勒斯提出了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水是萬物之源,萬物終歸于水”,從而否定神創世界觀,開創了由世界自身出發去認識世界的本來面目的先河。這對于后世的唯物主義世界觀體系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引導意義。

泰勒斯測量金字塔的高度
泰勒斯生活的年代,埃及的大金字塔已建成1000多年,但它的確切高度仍舊是一個謎。許多人做過努力,但均以失敗而告終。
后來,人們聽說泰勒斯很有學問,但只聞其名,未見其實。何不借此機會試探一下他的能力,法老也是這么想。泰勒斯慨然應允,但提出要選擇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而且法老必須在場。這一天,法老如約而至,金字塔周圍也聚集了不少圍觀者。泰勒斯站在空地上,他的影子投在地面。每隔一段時間,他就讓別人測量他影子的長度,并記錄在案。當測量值等于他的身高時,他命人立即在大金字塔的投影處做好標記,之后再測量金字塔底部到投影標記的距離。這樣,他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了金字塔確切的高度。
在法老和眾人的一再請求下,他向大家講解了從“影長等于身長”推到“塔影等于塔高”的原理。其實他用的就是相似三角形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