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麥哲倫環球航海

麥哲倫,全名費爾南多·麥哲倫,是世界著名航海家,出身于葡萄牙貴族。在他生活的時代,已有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和達·伽馬開辟通向東方的新航道的航海壯舉。在前人的激勵下,麥哲倫決定做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環球船行,以實證地圓學說。

開始,麥哲倫求助于葡萄牙王室,未果。轉而向西班牙國王請求資助。獲準以后,麥哲倫率領一支由5艘帆船和來自9個國家的270名水手組成的船隊,于1519年9月20日從西班牙塞維利亞港出發,向西駛入大西洋。6天以后到達特內里費島,稍事休整,于10月3日繼續向巴西遠航,終于11月29駛抵圣奧古斯丁角西南方27里格處(里格,長度單位)。之后,船隊繼續向南,次年的3月才到達阿根廷南部的圣朱利安港。當時的自然條件對航行極為不利,寒冷的天氣使得缺衣少食的船員開始懷疑此行的價值,由于人心不穩,還發生了3名船員叛亂的事件。麥哲倫憑其卓越的領導才能,果斷地平息了叛亂,并處死了肇事者。在圣朱利安港一直待到這一年的8月,為的是等待天氣的好轉。

figure_0045_0041
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像
figure_0045_0042
15世紀歐洲港口

15世紀歐洲沿海各國的航運業已十分發達,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出現了許多著名的港口。這些港口經濟發達,對外貿易十分頻繁。

麥哲倫海峽

麥哲倫海峽位于南美大陸南端的火地島、克拉倫斯島、圣伊內斯島之間,東連大西洋,西通太平洋,東西長580千米,南北寬3.3~33千米。海峽分為東、西兩段,中間是弗羅厄德角。西段入口寬為48千米,最窄的地方僅3.3千米,水深可達1千多米。兩岸都是陡峭的冰山,景象蔚為壯觀。東段較為開闊但水勢淺,最淺處水深不足20米,兩岸則是茵茵綠草,風景怡人。統觀麥哲倫海峽,正處于南緯50多度的西風帶。因此海峽經常是大霧彌漫、白浪滔天,對航行極為不利,但它一直是兩大洋之間的重要航道,直到巴拿馬運河開通為止。

根據麥哲倫等人的航海日志,船隊于1520年8月24日離開圣朱利安港南下,10月21日繞過了維爾京角進入了智利南端的一道海峽(后被命名為麥哲倫海峽)。由于該海峽水流湍急,麥哲倫的船隊只得小心翼翼地前進,經過20多天他們才駛出海峽,在此期間有兩條船沉沒。10月28日,麥哲倫等人出了海峽西口進入“南面的海”,幸運的是在這片海域的110天航行竟然沒有遇上過巨浪,故而船員稱之為“太平洋”。然后開始了橫渡太平洋的艱難歷程。由于長時間的曝曬,船上的柏油融化,飲用水蒸發殆盡,食物也變質甚至生了蛆蟲。船員無奈之下只得以牛皮繩和艙中的老鼠充饑。許多人因此而喪命,其艱難困苦可見一斑,但最危險的時刻還沒有到來。

figure_0046_0043
環球航行示意圖

從1519年9月到1522年9月,經過3年時間,麥哲倫及其率領的船隊完成了環球航行。從而證明了地球是圓的。

figure_0047_0044
美洲沿岸的港口

發現美洲大陸后,西、葡、英、荷等國在大西洋沿岸建立了許多港口。它們成為來往美洲與歐洲的中轉站和殖民者的據點。

經過嚴重的減員之后,麥哲倫的船隊于1521年3月份抵達馬里亞納群島中的關島。在這里船員們獲得夢寐以求的新鮮食物,他們感覺自己好像進入了天堂。在這里他們停下來修整了一段時間以恢復體力,之后他們繼續向西航行,到達了菲律賓群島。至此,麥哲倫本人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在登上菲律賓群島的務宿島后不久,這些殖民者的真實面目就顯露出來。麥哲倫妄圖利用島上兩部落的矛盾來控制這塊富饒的土地,不料在幫助其中一個部落進攻另一個部落時,被原住民殺死。環球航行面臨夭折的危險。幸好麥哲倫的得力助手埃里·卡諾帶領余下的兩艘船逃離虎口,他們穿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這時僅有的兩艘船又被葡萄牙海軍俘去一只。埃里·卡諾只好帶領僅存的“維多利亞”號繞過好望角,回到西班牙的塞維利亞港,這時已是1522年的9月6日。經過3年多的航行,原來浩浩蕩蕩的船隊只剩下一艘船和18名船員,可見這次航行付出的代價之大。

歷時3年多的環球航行,以鐵的事實證明了地球是圓的,使“天圓地方說”不攻自破,同時也使世界的形勢大大改觀,宣布了一個新時代的到來。麥哲倫等人為世界航海史、科學史做出巨大貢獻的同時,客觀上也給殖民主義擴張開辟了廣闊的道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呼图壁县| 多伦县| 白山市| 化德县| 海伦市| 榆社县| 遵义市| 竹北市| 诸城市| 武定县| 游戏| 砀山县| 普宁市| 松桃| 兴城市| 禹城市| 松潘县| 佛坪县| 鄯善县| 迁安市| 休宁县| 东乌珠穆沁旗| 逊克县| 望都县| 嘉峪关市| 泽州县| 昌图县| 象山县| 西峡县| 昌邑市| 咸宁市| 上饶县| 巫溪县| 福安市| 绥化市| 蒙山县| 宁陕县| 林芝县| 焦作市| 佛教| 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