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彩圖全解菜根譚:純美典藏版
- 洪應(yīng)明
- 1034字
- 2020-07-08 14:41:51
立名者貪 用術(shù)者拙
【原文】
真廉無廉名,立名者正所以為貪;大巧無巧術(shù),用術(shù)者乃所以為拙。
【譯文】
真正廉潔的人并不一定樹立廉潔的名聲,那些為自己樹立名聲的人正是因為貪圖名聲;一個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不會去賣弄那些技巧,玩弄技巧的人正是為了掩飾自己的拙劣。
【精讀解析】
從前,有一個書生因為像晉人車胤那樣借螢火夜讀,鄉(xiāng)里的人都十分敬仰他。一天早晨,有個人慕名而來,想要親自拜訪他并向他求教一些問題??墒沁@位書生的家人告訴拜訪者,說書生不在家,已經(jīng)出門了。
來拜訪的人十分不解地問:“哪里有人為學(xué)一個通宵在夜里借螢火蟲的光讀書,而清晨大好的時光不讀書卻去干別的雜事?這不是為學(xué)的道理。”
家人如實地回答說:“沒有其他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要捕螢,所以一大早出去了,到黃昏的時候就會回來的?!?/p>
這個故事讀來令人啼笑皆非。車胤夜讀是真用功、真求知,而這個虛偽書生的刻苦不過是一種愚蠢的行為?!懊笔怯辛耍芸鞎贿z忘。每個人都應(yīng)該客觀地看待自己,做事情量力而行。
有一位武術(shù)大師隱居于山林中卻名聲在外。有個人千里迢迢來找他,想跟他學(xué)些武術(shù)方面的竅門。當(dāng)他到達深山的時候,發(fā)現(xiàn)大師正從山谷里挑水回來。他挑得不多,兩只木桶里水都沒有裝滿。按他的想象,大師應(yīng)該能夠挑很大的桶,而且挑得滿滿的,便問:
“大師,這是什么道理?”
大師說:“挑水之道并不在于挑得多,而在于挑得夠用。一味貪多,適得其反。水灑了,豈不是還得回頭重打一桶嗎?膝蓋破了,走路艱難,豈不是比剛才挑得還少嗎?”大師說著,就讓他看了看自己的木桶。原來,桶里畫了一條線。
大師說:“這條線是底線,水絕對不能高于這條線,高于這條線就超過了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起初還需要畫一條線,挑的次數(shù)多了以后就不用看那條線了,憑感覺就知道是多是少。有這條線,可以提醒我們,凡事要盡力而為,也要量力而行?!?/p>
世間常有不按自己的底線做事的人,他們表面風(fēng)光,一旦做起事情來,就露出馬腳,讓別人笑話不說,還失去了別人的信任。所以才有“真廉無廉名,大巧無巧術(shù)”之言。當(dāng)一個人不為完成一件事而去做事時,往往能認(rèn)識到自己的能力和處境,能更好地改變現(xiàn)狀,否則自己只能獨嘗惡果。

這個世界上有好名聲的人,在做事之前通常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會贏得別人的贊譽,他們不過是依照自己的價值觀念、道德標(biāo)準(zhǔn)在做自己認(rèn)為應(yīng)該做的事罷了。其實,我們以赤子之身來此世界,當(dāng)以赤子之心度此一生,此乃要留清白在人間之意。無聲名,亦無功利,便是莫大的聲名、莫大的功利。所以,先哲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