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何為良好生活:行之于途而應于心
最新章節: 第10章 注釋
本書呈現了作者對哲學中與我們生活最切近的倫理學諸問題的深入思考和明晰論述。“我該怎樣生活”這個問題不只是人生道路之初的問題,而是貫穿人的一生的問題。這個問題,主要不是選擇人生道路的問題,不是選對或選錯人生道路的問題,而是行路的問題——知道自己在走什么路,知道這條路該怎么走:我們是否貼切著自己的真實天性行路。在最初“選擇人生道路”的時候,沒誰一開始通透了解自己的本性,了解周邊環境并預見環境的變化。我們一開始不可能通透了解自己的本性,這不在于我們還不夠聰明,而在于我們的本性在一開始不夠具體,本性有待在盤根錯節的實踐中向我們逐漸清晰地顯現。我們大概可以在這個意義上去理解歌德說他的浮士德是一系列越來越純粹或純潔(rein)的努力。我把這個“純粹”或“純潔”理解為:自身通透。我以為,這種自身通透是phronesis最核心的含義——洞明自己行在何處,渾然一體地洞明自己和自己所行之路,從而能貼切著自己的真實天性行路,把自己大致保持在天性所指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