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彩圖全解菜根譚:純美典藏版
- 洪應明
- 1061字
- 2020-07-08 14:41:50
至善無痕 施之不求
【原文】
施恩者,內不見己,外不見人,則斗粟可當萬鐘之惠;利物者,計己之施,責人之報,雖百鎰難成一文之功。
【譯文】
一個布施恩惠于人的人,不應總將此事記掛在內心,也不應對外宣揚,那么即使是一斗粟的恩惠也可以得到萬斗的回報;以財物幫助別人的人,總計較對他人的施舍,而要求別人予以報答,那么即使是付出萬兩黃金,也難有一文錢的功德。
【精讀解析】
一個讀書人做夢去參加考試,主考官是關公。
關公發下題目,他一揮而就。其中卷子上有這樣幾句話:“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讀書人認為,一個人有心地去做好事,表現給別人看,或表現給鬼神看,雖然是好事,也沒有什么值得獎勵的。又例如一個人在扔掉一把不好用的舊刀時不幸傷了人,他并沒有存心要傷害對方,雖然是一件壞事,也不該處罰。
關公讀到此處,拍案叫好,對這個書生也是贊賞有加。
這是《聊齋志異》中的一個小故事,雖然只是書生的美夢一場,但卻說明了一個道理:故意為善不是善,要發自內心地做善事,并且不留痕跡,這才是真的善。
小鎮上有一家菜攤,平時顧客不多,因為這里的人都比較窮,買不起菜。不過,經常有些窮人家的孩子來這里轉悠。雖然他們只是玩,可攤主還是像對待大人一樣與他們打招呼。
“孩子們,今天還好吧?”
“我很好,謝謝。老板,這些土豆看起來真不錯。”
“可不是嘛。你媽媽身體怎么樣?”
“還好,慢慢在好轉。”
“那就好。你想要點什么嗎?”
“不,先生。我只是覺得你的土豆很新鮮!”
“你要帶點兒回家嗎?”
“不,先生。我沒錢買。”
“用東西交換也可以呀!”
“哦……我只有幾顆贏來的彈球。”
“真的嗎?讓我看看。”
“給,你看。這是最好的。”
“看得出來。嗯,只不過這是個藍色的,我想要個紅色的。你家里有紅色的嗎?”
“當然有!”
“這樣,你先把這幾個土豆帶回家,下次來的時候讓我看看那個紅色彈球。”
“一定。謝謝你,先生。”
每次攤主和這些小顧客交談時,攤主的妻子就會默默地站在一旁,面帶微笑地看著他們。她熟悉這種游戲,也理解丈夫所做的一切。
許多年過去了,店主因病去世。鎮上所有的人都去向他的遺體告別,包括以前那些和他玩交換東西的孩子們。
我們很難估量做善事對一個人生命價值的影響。也許我們的付出不會立刻有回饋,但是這份付出自會在別人心中留下感恩的種子。這顆種子此時不會萌芽,但終有一天會綻放花朵,香飄萬里。
在實際生活中也是一樣的道理,做善事并不是為了引起別人的關注,生命需要我們做的是敞開心扉愛他人,真誠地愛他人,去寬慰失意的人,安撫受傷的人,激勵沮喪泄氣的人。至善無痕,讓施予心像玫瑰花兒一樣散發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