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八佾篇第三

【原文】

孔子謂季氏[1],“八佾舞于庭[2],是可忍也[3],孰不可忍也?”

【注解】

[1]季氏:季孫氏,魯國大夫。[2]八佾(yì):古代奏樂舞蹈,每行八人,稱為一佾。天子可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諸侯六佾,四十八人;大夫四佾,三十二人。季氏應該用四佾。[3]忍:忍心,狠心。

【譯文】

孔子談到季孫氏說:“他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在庭院中奏樂舞蹈,這樣的事都狠心做得出來,還有什么事不能狠心做出來呢?”

【原文】

三家者以《雍》徹[1]。子曰:“‘相維辟公,天子穆穆[2]’,奚取于三家之堂?”

【注解】

[1]三家:魯國當政的三家大夫孟孫、叔孫、季孫。《雍》:《詩經·周頌》中的一篇,為周天子舉行祭禮后撤去祭品、祭器時所唱的詩。徹:同“撤”,古代祭禮完畢后撤祭饌,樂人唱詩以娛神。[2]“相維辟公,天子穆穆”二句:諸侯都在助祭,天子恭敬地主祭。見《雍》詩。相(xiànɡ),助祭的人。維,用于句中的助詞,可以譯為“是”。辟(bì)公,諸侯。穆穆,莊嚴肅穆。

【譯文】

孟孫、叔孫和季孫三家祭祖時,唱著《雍》這首詩歌來撤除祭品。孔子說:“《雍》詩說的‘諸侯都來助祭,天子恭敬地主祭’怎么能用在三家大夫的廟堂上呢?”

【原文】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1]?人而不仁,如樂何?”

【注解】

[1]如禮何:怎樣對待禮儀制度。

【譯文】

孔子說:“做人如果沒有仁德,怎么對待禮儀制度呢?做人如果沒有仁德,怎么對待音樂呢?”

【原文】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1],美目盼兮[2],素以為絢兮[3]’。何謂也?”子曰:“繪事后素。”曰:“禮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4]!始可與言《詩》已矣。”

【注解】

[1]倩:笑容美好。[2]盼:眼睛黑白分明。[3]絢(xuàn):有文采。這三句詩前兩句見《詩·衛風·碩人》,第三句可能是逸詩。[4]起:闡明。

【譯文】

子夏問道:“‘輕盈的笑臉多美呀,黑白分明的眼睛多媚呀,好像在潔白的質地上畫著美麗的圖案呀。’這幾句詩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說:“先有白色底子,然后在上面畫畫。”子夏說:“這么說禮儀是在有了仁德之心之后才產生的了?”孔子說:“能夠發揮我的思想的是卜商啊!可以開始和你談論《詩經》了。”

figure_0074_0017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

【原文】

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1]。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注解】

[1]去:去掉,廢除。告朔之餼(xì)羊:告朔,朔為每月的第一天。周天子于每年秋冬之交向諸侯頒布來年的歷書,歷書包括指明有無閏月、每月的朔日是哪一天,這就叫“告朔”。諸侯接受歷書后,藏于祖廟。每逢初一,便殺一頭羊祭于廟。羊殺而不烹叫“餼”(烹熟則叫“饗”)。告朔餼羊是古代一種祭禮制度。

【譯文】

子貢想把每月初一告祭祖廟的羊廢去不用。孔子說:“賜呀!你愛惜那只羊,我則愛惜那種禮。”

【原文】

子曰:“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

【譯文】

孔子說:“按照禮節去侍奉君主,別人卻認為這是在討好君主哩。”

【原文】

定公問[1]:“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注解】

[1]定公:魯國國君,姓姬名宋,“定”是謚號。

【譯文】

魯定公問:“國君役使臣子,臣子服侍君主,各應該怎么做?”孔子答道:“君主應該按照禮節役使臣子,臣子應該用忠心來服侍君主。”

【原文】

子曰:“《關雎》樂而不淫[1],哀而不傷。”

【注解】

[1]《關雎(jū)》:《詩經》中的第一篇。

【譯文】

孔子說:“《關雎》這首詩快樂而不放蕩,悲哀而不悲傷。”

【原文】

哀公問社于宰我[1]。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栗。”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2],既往不咎。”

【注解】

[1]社:土地神,祭祀土神的廟也稱社。宰我:名予,字子我,孔子的學生。[2]遂事:已完成的事。

【譯文】

魯哀公問宰我,做土地神的神位應該用什么木料。宰我回答說:“夏代人用松木,殷代人用柏木,周代人用栗木,目的是使百姓戰戰栗栗。”孔子聽到這些話,告誡宰我說:“已經過去的事不用解釋了,已經完成的事不要再勸諫了,已過去的事也不要再追究了。”

【原文】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1]!”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2],官事不攝[3],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4],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5],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

【注解】

[1]管仲:名夷吾,齊桓公時的宰相,輔助齊桓公成為諸侯的霸主。[2]三歸:三處豪華的公館。[3]攝:兼任。[4]樹:樹立。塞門:在大門口筑的一道短墻,以別內外,相當于屏風、照壁等。[5]反坫(diàn):古代君主招待別國國君時,放置獻過酒的空杯子的土臺。

【譯文】

孔子說:“管仲的器量太小啦!”有人問:“管仲節儉嗎?”孔子說:“管仲有三處豪華的公館,他手下的人從不兼職,怎么能稱得上節儉呢?”“那么管仲懂禮儀嗎?”孔子說:“國君在宮門前立了一道影壁,管仲也在自家門口立了影壁;國君設宴招待別國君主、舉行友好會見時,在堂上設有放置空酒杯的土臺,管仲宴客也就有這樣的土臺。如果說管仲知禮,那還有誰不知禮呢?”

figure_0077_0018
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也,皦如也,繹如也。

【原文】

子語魯大師樂[1],曰:“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2];從之[3],純如也[4],皦如也[5],繹如也[6],以成[7]。”

【注解】

[1]語(yù):告訴,作動詞用。大(tài)師:太師,樂官名。[2]翕(xī):意為合,聚,協調。[3]從(zònɡ):放縱,展開。[4]純:美好、和諧。[5]曒(jiǎo):音節分明。[6]繹:連續不斷。[7]以成:以之而成,即以從之純如、曒如、繹如三者而成。

【譯文】

孔子給魯國樂官講奏樂過程:“奏樂過程是可以了解的:開始演奏時,各種樂器合奏,聲音洪亮而優美,聽眾隨著樂聲響起而為之振奮;樂曲展開后美好而和諧,節奏分明,連續不斷,如流水綿綿流淌,直至演奏結束。”

【原文】

儀封人請見[1],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2]。出曰:“二三子何患于喪乎[3]?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4]。”

【注解】

[1]儀:地名。封人:鎮守邊疆的小官。請見:請求會見孔子。[2]從者:隨從之人。見之:讓他被接見。[3]二三子:你們這些人。患:憂愁,擔心。喪(sànɡ):失掉官位。[4]木鐸:以木為舌的銅鈴,古代用以宣布政教法令。

【譯文】

儀地的一個小官請求會見孔子,說:“凡是到這個地方的君子,我沒有不求見的。”孔子的學生們領他去見孔子。出來以后,他說:“你們幾位為什么擔心失去官位呢?天下無道已經很久了,因此上天將以孔夫子為圣人來教化天下。”

【原文】

子謂《韶》[1]:“盡美矣[2],又盡善也[3]。”謂《武》[4]:“盡美矣,未盡善也。”

【注解】

[1]《韶》:相傳是舜時的樂曲名。[2]美:指樂曲的聲音言。[3]善:指樂曲的內容言。[4]《武》:相傳是周武王時的樂曲名。

【譯文】

孔子評論《韶》,說:“樂曲美極了,內容也好極了。”評論《武》,說:“樂曲美極了,內容還不是完全好。”

【原文】

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譯文】

孔子說:“居于統治地位的人,不能寬宏大量,行禮的時候不恭敬,遭遇喪事時不悲傷哀痛,這個樣子,我怎么看得下去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靖安县| 浮山县| 涪陵区| 利辛县| 鄂托克前旗| 庄河市| 西峡县| 高陵县| 汉川市| 瑞丽市| 蒲城县| 南汇区| 武穴市| 双牌县| 盖州市| 嵊州市| 略阳县| 泰兴市| 沈阳市| 莱州市| 监利县| 中江县| 甘孜县| 琼海市| 隆回县| 曲水县| 射洪县| 弋阳县| 庆元县| 乌拉特前旗| 民县| 桑植县| 长乐市| 喜德县| 合江县| 宜春市| 邯郸市| 应用必备| 红桥区| 巫山县| 金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