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為政篇第二

【原文】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1]。”

【注解】

[1]北辰:北極星。共(ɡǒnɡ):同“拱”,環繞。

【譯文】

孔子說:“用道德的力量去治理國家,自己就會像北極星那樣,安然處在自己的位置上,別的星辰都環繞著它。”

【原文】

子曰:“《詩》三百[1],一言以蔽之[2],曰:‘思無邪’。”

【注解】

[1]《詩》三百:《詩經》中共收詩三百零五篇。“三百”是舉其整數而言。[2]蔽:概括。

【譯文】

孔子說:“《詩經》三百多篇,用一句話來概括它,就是‘思想純正’。”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1],三十而立[2],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3],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注解】

[1]有(yòu):同“又”。古文中表數字時常用“有”代替“又”,表示相加的關系。[2]立:站立,成立。這里指立身處世。[3]耳順:對于外界一切相反相異、五花八門的言論,能分辨真偽是非,并聽之泰然。

【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學習,三十歲在人生道路上站穩腳跟,四十歲心中不再迷惘,五十歲知道上天給我安排的命運,六十歲聽到別人說話就能分辨是非真假,七十歲能隨心所欲地說話做事,又不會超越規矩。”

【原文】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文】

孔子說:“在溫習舊的知識時,能有新的收獲,就可以當老師了。”

【原文】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從之。”

【譯文】

子貢問怎樣才能做一個君子。孔子說:“對于你要說的話,先實行了,然后說出來。”

【原文】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1],小人比而不周。”

【注解】

[1]周:團結多數人。比:勾結。

【譯文】

孔子說:“德行高尚的人以正道廣泛交友但不互相勾結,品格卑下的人互相勾結卻不顧道義。”

【原文】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1],思而不學則殆[2]。”

【注解】

[1]罔:迷惘,沒有收獲。[2]殆:疑惑。

【譯文】

孔子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惘無所得;思考而不學習就不切于事而疑惑不解。”

【原文】

子曰:“攻乎異端[1],斯害也已[2]!”

【注解】

[1]攻:做。異端:指各種雜學、技藝等。[2]斯:連詞,這就、那就的意思。也已:語氣詞。

【譯文】

孔子說:“專力功治雜學技藝,這是有害的阿!”

【原文】

子曰:“由[1]!誨女,知之乎[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注解】

[1]由:孔子的高足,姓仲,名由,字子路,卞(故城在今山東泗水縣東五十里)人。[2]知:作動詞用,知道。

【譯文】

figure_0071_0016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孔子說:“由啊,我教給你的,你懂了嗎?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智慧!”

【原文】

子曰:“人而無信[1],不知其可也。大車無[2],小車無[3],其何以行之哉?”

【注解】

[1]而:如果。信:信譽。[2]大車:指牛車。(ní):大車轅和車轅前橫木相接的關鍵。[3]小車:指馬車。(yuè):馬車轅前橫木兩端的木銷。

【譯文】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不講信譽,真不知他怎么辦。就像大車的橫木兩頭沒有活鍵,小車的橫木兩頭少了關扣一樣,怎么能行駛呢?”

【原文】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1]?”子曰:“殷因于夏禮[2],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注解】

[1]世:古時稱三十年為一世,一世為一代。也有的把“世”解釋為朝代。也:表疑問的語氣詞。[2]殷:殷朝,即商朝,商王盤庚遷都于殷(今河南安陽西北),后來就稱商朝為“殷”。因:因襲,沿襲。

【譯文】

子張問:“今后十代的禮制現在可以預知嗎?”孔子說:“殷代承襲夏代的禮制,其中廢除和增加的內容是可以知道的;周代繼承殷代的禮制,其中廢除和增加的內容,也是可以知道的。那么以后如果有繼承周朝的朝代,就是在一百代以后,也是可以預先知道的。”

【原文】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譯文】

孔子說:“祭祀不該自己祭祀的鬼神,那是獻媚;見到合乎正義的事而不做,那是沒有勇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威宁| 庆安县| 会昌县| 二连浩特市| 高陵县| 宁波市| 茌平县| 华蓥市| 邯郸市| 饶阳县| 商都县| 于田县| 沧源| 桑日县| 禄丰县| 绥阳县| 塔城市| 尉犁县| 海口市| 青浦区| 鹿泉市| 威远县| 应城市| 海安县| 色达县| 新巴尔虎右旗| 九江市| 东乡族自治县| 钟山县| 河东区| 安丘市| 寻甸| 顺昌县| 阿拉尔市| 建昌县| 黄山市| 泾阳县| 旬邑县| 紫阳县| 来安县| 乌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