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卷 論語

學而篇第一

【原文】

子曰[1]:“學而時習之[2],不亦說乎[3]?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4]?人不知而不慍[5],不亦君子乎[6]?”

【注解】

[1]子:中國古代對有學問、有地位的男子的尊稱。《論語》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2]習:“習”字的本意是鳥兒練習飛翔,在這里是溫習和練習的意思。[3]說(yuè):同“悅”,高興、愉快的意思。[4]樂(lè):快樂。[5]慍(yùn):怒,怨恨,不滿。[6]君子:《論語》中的“君子”指道德修養高的人,即“有德者”;有時又指“有位者”,即職位高的人。這里指“有德者”。

【譯文】

孔子說:“學到的東西按時去溫習和練習,不也很高興么?有朋友從很遠的地方來,不也很快樂么?別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卻不生氣,不也是一位有修養的君子么?”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1],鮮矣仁[2]!”

【注解】

[1]巧言令色:巧,好。令,善。巧言令色,即滿口說著討人喜歡的話,滿臉裝出討人喜歡的臉色。[2]鮮:少的意思。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偽裝出一副和善的面孔,這種人是很少仁德的。”

【原文】

曾子曰[1]:“吾日三省吾身[2]: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3]?”

figure_0065_0014
巧言令色,鮮矣仁。

【注解】

[1]曾子:孔子晚年的學生,名參(shēn),字子輿,比孔子小四十六歲。生于公元前505年,魯國人,是被魯國滅亡了的鄫國貴族的后代。曾參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以孝著稱,據說《孝經》就是他撰寫的。[2]三省(xǐnɡ):多次反省。[3]傳:老師講授的功課。

【譯文】

曾參說:“我每天從多方面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與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守信了呢?對老師傳授的功課,是不是用心復習了呢?”

【原文】

子曰:“弟子入則孝[1],出則弟[2],謹而信[3],泛愛眾,而親仁[4]。行有余力[5],則以學文[6]。”

【注解】

[1]弟子:有二義,一是指年幼之人,弟系對兄而言,子系對父而言,故曰弟子;二是指學生。此處取前義。入:古時父子分別住在不同的居處,學習則在外舍。入是入父宮,指進到父親住處;或說在家。[2]出:與“入”相對而言,指外出拜師學習。出則弟,是說要用悌道對待師長,也可泛指年長于自己的人。[3]謹:寡言少語稱之為謹。[4]仁:指具有仁德的人,即溫和、善良的人。此形容詞用作名詞。[5]行有余力:指有閑暇時間。[6]文:指詩、書、禮、樂等文化知識。

【譯文】

孔子說:“小孩子在父母跟前要孝順,出外要敬愛師長,說話要謹慎,言而有信,和所有人都友愛相處,親近那些具有仁愛之心的人。做到這些以后,如果還有剩余的精力,就用來學習文化知識。”

【原文】

子夏曰[1]:“賢賢易色[2];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3];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注解】

[1]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高足,以文學著稱。比孔子小四十四歲,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國宣傳孔子的思想主張。[2]賢賢:第一個“賢”字作動詞用,尊重的意思。賢賢即尊重賢者。易:有兩種解釋,一是改變的意思;二是輕視的意思,即尊重賢者而看輕女色。[3]致其身:致,意為“奉獻”“盡力”。這里是要盡忠的意思。

【譯文】

子夏說:“一個人能夠尊重賢者而看輕女色;侍奉父母,能夠竭盡全力;服侍君主,能夠獻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說話誠實、恪守信用。這樣的人,即使他自己說沒有學過什么,我也一定要說他已經學習過了。”

【原文】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1],學則不固[2],主忠信[3]。無友不如己者[4]。過則勿憚改[5]。”

【注解】

[1]重:莊重、自持。[2]學則不固:所學不牢固。與上句聯系起來就可理解為:一個人不莊重就沒有威嚴,所學也不牢固。[3]主忠信:以忠信為主。[4]無:通“毋”,不要的意思。不如己者:指不忠不信的人,“不如己者”是比較委婉的說法。[5]過:過錯、過失。憚(dàn):害怕、畏懼。

【譯文】

孔子說:“一個君子,如果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即使讀書,所學也不會牢固。行事應當以忠和信這兩種道德為主。不要和不忠不信的人交朋友。有了過錯,要不怕改正。”

【原文】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1],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注解】

[1]先王之道:指的是古代圣王治國之道。

【譯文】

有子說:“禮的功用,以遇事做得恰當和順為可貴。以前的圣明君主治理國家,最可貴的地方就在這里。他們做事,無論事大事小,都按這個原則去做。如遇到行不通的,仍一味地追求和順,卻并不用禮法去節制它,也是行不通的。”

【原文】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1],可謂好學也已。”

【注解】

[1]有道:指有道德、有學問的人。正:匡正,端正。

【譯文】

孔子說:“君子飲食不追求飽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對工作勤奮敏捷,說話卻謹慎;接近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并向他學習,糾正自己的缺點,就可以稱得上是好學了。”

【原文】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1]’,其斯之謂與[2]?”子曰:“賜也[3],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4]。”

figure_0068_0015
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注解】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詩經·衛風·淇奧》篇。意思是:好比加工象牙,切了還得磋,使其更加光滑;好比加工玉石,琢了還要磨,使其更加細膩。[2]其:表測度語氣,可譯為“大概”。[3]賜:子貢的名。孔子對學生一般都稱名。[4]來者:未來的事,這里借喻為未知的事。

【譯文】

子貢說:“貧窮卻不巴結奉承,富貴卻不驕傲自大,怎么樣?”孔子說:“可以了,但還是不如雖貧窮卻樂于道,雖富貴卻謙虛好禮。”子貢說:“《詩經》上說:‘要像骨、角、象牙、玉石等的加工一樣,先開料,再粗銼,細刻,然后磨光’,那就是這樣的意思吧?”孔子說:“賜呀,現在可以同你討論《詩經》了。告訴你以往的事,你能因此而知道未來的事。”

【原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譯文】

孔子說:“不要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應該擔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別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川县| 武平县| 都匀市| 平顶山市| 繁峙县| 东至县| 丰城市| 涟源市| 焦作市| 博客| 晴隆县| 兴业县| 苗栗县| 永平县| 翁源县| 桐柏县| 曲沃县| 南宫市| 措美县| 道孚县| 盐源县| 铁岭市| 开江县| 布拖县| 元朗区| 张家界市| 庄河市| 洛浦县| 麻城市| 海原县| 扎赉特旗| 乌拉特中旗| 北流市| 巴青县| 宝鸡市| 蕲春县| 长沙市| 钦州市| 泗水县| 湘潭市| 微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