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飛將李廣

在漢文帝、景帝期間,匈奴不時騷擾邊界。為了抵御敵人,漢朝涌現出了許多抗擊匈奴的名將。飛將軍李廣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

李廣一生大部分的時間都投入到抗擊匈奴的事業中,身經大小七十多次戰役,由于他英勇善戰,成為匈奴心目中可怕的勁敵。但是他的一生都不太走運,雖然功勞很多,卻一直不能封侯,最后一次出征,途中迷路,沒有及時與衛青的大軍會合,按律應當受審。李廣不愿受幕府那些刀筆吏的污辱,拔劍自刎。

漢初的邊境戰爭具有特殊性:遠離后方的長途奔襲,以及眾寡懸殊的孤軍奮戰,成為作戰的普遍方式。李廣無疑是適應這些作戰方式的杰出將領。非凡的勇氣、極強的決斷力和應變能力、忠信正直的磊落襟懷,以及有別于傳統的治軍方法,使他成為受部下擁戴、使敵軍聞之喪膽的一代名將。

【原文】

中元年(壬辰,公元前149年)

六月,匈奴入雁門,至武泉,入上郡,取苑馬[1],吏卒戰死者二千人[2]。隴西李廣為上郡太守,嘗從百騎出,遇匈奴數千騎,見廣,以為誘騎,皆驚,上山陳。廣之百騎皆大恐,欲馳還走。廣曰:“吾去大軍數十里,今如此以百騎走,匈奴追射我立盡。今我留,匈奴必以我為大軍之誘,必不敢擊我。”廣令諸騎曰:“前!”未到匈奴陣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馬解鞍!”其騎曰:“虜多且近[3],即有急,奈何?”廣曰:“彼虜以我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堅其意。”于是胡騎遂不敢擊。有白馬將出,護其兵;李廣上馬,與十馀騎奔,射殺白馬將而復還,至其騎中解鞍,令士皆縱馬臥。是時會暮,胡兵終怪之,不敢擊。夜半時,胡兵亦以為漢有伏軍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4],李廣乃歸其大軍。

【注釋】

[1]苑馬:苑囿中的馬。[2]卒:同“猝”,突然。[3]近:靠近。[4]平旦:清晨。

【譯文】

中元年(壬辰,公元前149年)

六月,漢武帝元朔元年六月,匈奴攻入雁門郡,直到武泉縣,并攻入上郡,搶去朝廷在那兒放養的馬,漢軍將士二千人戰死。隴西人李廣任上郡太守,曾率領百名騎兵出行,突然遭遇幾千匈奴騎兵。匈奴人看見李廣的小隊伍,以為是漢軍大部隊派出的誘兵,都感到吃驚,連忙到山上擺開陣勢。李廣手下的百名騎兵很害怕,想馳馬逃跑,李廣勸阻他們說道:“我們距離大軍數十里遠,如今僅靠百名騎兵往回跑,一旦匈奴人追殺射擊,我們馬上就要輸了。現在我們留在這里,匈奴人一定會把我們當成大軍的誘敵隊伍,必定不敢輕易進擊我們。”李廣便命令隊伍說:“前進!”隊伍來到距離匈奴陣地約有二里的地方,停了下來,李廣命令道:“都下馬解下馬鞍!”他手下的騎兵說:“敵人很多,而且離我們很近,一旦有什么緊急情況,怎么辦?”李廣說道:“敵人以為我們會逃跑;現在下令都解下馬鞍就是向他們表示不會逃跑,用這個辦法來堅定他們認為我們是誘敵部隊的想法。”于是匈奴騎兵果真不敢進攻他們。有一位騎白馬的匈奴將領出陣來,監護他的人馬;李廣飛身上馬,帶上十多個騎兵奔過去,射殺了騎白馬的將軍后重新返了回來,抵達他的陣營后解下馬鞍,命令士兵都解開戰馬躺倒休息。這時,正好是黃昏,匈奴騎兵始終對李廣部隊的行為感到奇怪,不敢進攻。到了半夜,匈奴軍隊仍然認為附近有漢朝大軍埋伏,準備在夜間突襲他們,便都領兵撤走了。等到黎明時,李廣才率軍返回到漢軍大營。

figure_0085_0014
中元年六月,匈奴攻入雁門,直至武泉縣。

【原文】

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下元朔元年(癸丑,公元前128年)

秋,匈奴二萬騎入漢,殺遼西太守,略二千馀人,圍韓安國壁;又入漁陽、雁門[1],各殺略千馀人。安國益東徙,屯北平;數月,病死。天子乃復召李廣,拜為右北平太守。匈奴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歲不敢入右北平。

世宗孝武皇帝中之上元狩四年(壬戌,公元前119年)

大將軍既出塞[2],捕虜知單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前將軍廣并于右將軍軍,出東道。東道回遠而水草少,廣自請曰:“臣部為前將軍,今大將軍乃徙令臣出東道。且臣結發而與匈奴戰[3],今乃一得當單于,臣愿居前,先死單于。”大將軍亦陰受上誡[4],以為“李廣老,數奇,毋令當單于,恐不得所欲”。而公孫敖新失侯,大將軍亦欲使敖與俱當單于,故徙前將軍廣。廣知之,固自辭于大將軍;大將軍不聽,廣不謝而起行,意甚慍怒。

【注釋】

[1]雁門:位于山西代縣。與寧武關、偏頭關為內長城“外三關”。[2]大將軍:指大將軍衛青。[3]結發:束發,扎結頭發。古人男20歲束發而冠,女子15歲束發而笄,表示成年。[4]陰:暗中。

【譯文】

漢武帝元朔元年(癸丑,公元前128年)

秋季,匈奴出動兩萬騎兵入侵漢境,殺死了遼西郡太守,俘虜了兩千多人,包圍了韓安國守衛的漢軍壁壘;又進犯漁陽和雁門,在兩地各殺害、俘虜了一千多人。韓安國率軍遷往東邊,屯駐北平;沒過幾個月,就病死了。漢武帝于是再次起用李廣,拜李廣為右北平太守。匈奴曾經稱李廣為“漢朝的飛將軍”,可見他們十分畏懼李廣,所以有意躲避他,連續數年不敢輕易入侵右北平郡。

漢武帝元狩四年(壬戌,公元前119年)

figure_0086_0015
元朔元年秋,匈奴二萬騎入侵漢境。

大將軍衛青出塞后,從匈奴俘虜口中得知單于的住地,于是親自領精兵向王庭挺進,同時命令前將軍李廣與右將軍趙食其合兵一處,從東路進軍。東路迂回遙遠,而且水草稀少,所以李廣主動請求說:“我的部隊是前將軍的部隊,現在大將軍卻讓我部改為從東路進軍。我從少年時就與匈奴作戰,直到今天才有機會正面對抗單于,我愿做前鋒,率先和單于拼個你死我活。”衛青出征前曾暗中受漢武帝的囑咐,認為“李廣年紀已老,運氣又不好,千萬不要讓他與單于正面交鋒,擔心他難以完成擒獲單于的任務”。而公孫敖剛剛失去侯爵的爵位,衛青也想讓公孫敖同自己一道正面攻擊單于,使他作戰立功,所以將前將軍李廣調為東路。李廣得知內情后,堅決要求仍任先鋒;衛青拒絕了他,李廣沒有向衛青行禮就轉身離去,心中非常惱怒。

【原文】

前將軍廣與右將軍食其軍無導,惑失道,后大將軍,不及單于戰。大將軍引還,過幕南[1],乃遇二將軍。大將軍使長史責問廣、食其失道狀,急責廣之幕府對簿。廣曰:“諸校尉無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至莫府[2]。”廣謂其麾下曰:“廣結發與匈奴大小七十馀戰,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于兵,而大將軍徙廣部,行回遠而又迷失道,豈非天哉!且廣年六十馀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3]!”遂引刀自剄。廣為人廉,得賞賜輒分其麾下,飲食與士共之,為二千石四十馀年,家無馀財。猿臂,善射,度不中不發。將兵,乏絕之處見水,士卒不盡飲,廣不近水,士卒不盡食,廣不嘗食,士以此愛樂為用。及死,一軍皆哭。百姓聞之,知與不知,無老壯皆為垂涕。而右將軍獨下吏,當死,贖為庶人。

【注釋】

[1]幕南:古代泛指蒙古大沙漠以南地區。幕,通“漠”。[2]莫府:即幕府。莫,通“幕”。上簿,顏師古注:“簿,謂文狀也。”c刀筆之吏:刀筆,古時在竹簡上用刀削改字。指代辦文書的小吏。

【譯文】

前將軍李廣與右將軍趙食其率領的東路軍因沒有向導,在沙漠中迷路了,落到了大將軍衛青的后面,沒來得及參與和單于的那一場戰爭。衛青班師回營,經過沙漠南部時才碰上迷路的李廣和趙食其。衛青派長史責問二人迷路的原因,責令李廣的幕僚立刻到大將軍處聽候發落。李廣說道:“眾校尉沒有罪,是我自己迷失了方向,我現在就一個人到大將軍的幕府去聽候處置。”李廣又對他的部下說:“我從年少時作戰,到現在和匈奴大大小小有過七十多場戰爭,如今好不容易跟從大將軍和匈奴單于當面交鋒,而大將軍卻把我部從前鋒調到東路,路途本來就曲折遙遠,又迷失了道路,這一切難道不是天意嗎?何況我已經六十多歲了,哪里還能再去面對那些刀筆小吏!”于是拔刀自刎了。李廣一生為人清廉,一得到賞賜就分給部下,與部下一起吃住,做了四十多年二千石俸祿的官,家里沒有多余的財產。他的手臂像長臂猿一樣又長又靈活,擅長射箭,如果預料到射不中目標,就不放箭。行軍打仗時,在給養困難的情況下,如果發現水源,士兵沒有全部喝過,李廣就不會靠近水邊;士兵們沒有吃飽,李廣就不會進食,士兵們因此很樂意做他的部下。等到李廣死后,全軍都為之痛哭。百姓聽到他死去的消息,無論與李廣認不認識,也無論年老的還是年輕的,都為他傷心落淚。右將軍趙食其一人被交付幕府審判,其罪當死,交納贖金后被貶為平民。

figure_0088_0016
李廣死后,全軍都為之痛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咸阳市| 青冈县| 湖口县| 新绛县| 法库县| 乌鲁木齐县| 镇宁| 静海县| 牟定县| 平果县| 舟山市| 北辰区| 唐河县| 富川| 泰兴市| 吉林市| 普陀区| 芒康县| 永春县| 平安县| 平利县| 南安市| 宁晋县| 虎林市| 东海县| 乌兰察布市| 铜梁县| 仪陇县| 墨竹工卡县| 泰兴市| 武鸣县| 阳新县| 兴隆县| 泰顺县| 隆德县| 长沙市| 保定市| 涟源市| 革吉县| 密山市| 封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