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為父母盡點兒心

“故為子而傲,必不能孝。”

——王陽明

王陽明在京師跟當(dāng)時文人交往時,其詩文受到人們的廣泛贊賞。但他總是不滿足,覺得這不是他的理想,就告病回家,筑室陽明洞中,行導(dǎo)引術(shù)。有一天坐在山洞里,友人王思輿等四人來看他,剛出五云門,他讓仆人去迎,并且說出他們來的情況。仆人在路上遇到他們,王陽明說的與他們的行跡相合。大家覺得很驚訝,以為他得道了。然而,過些時間,他覺悟說:“這是簸弄精神,不是道。”這樣靜坐久了,想離世遠(yuǎn)去,只是祖母與父親(王陽明十三歲喪母)舍不下,因循下不了決心。過了些時他忽然醒悟說:“這種戀念之心從小就有,如果此念可去,就是斷滅人性了。”

從我們一出生開始,親情就支撐著我們的世界。被父母精心呵護(hù),在他們不辭辛勞的照顧下茁壯成長,而父母從未要求我們報答。有人說,世間最難斬斷的就是父母對子女的情愛。這種愛永遠(yuǎn)都是真誠、可貴、質(zhì)樸和無條件的。父母是我們最親密的人,而我們對于他們的感情也是最深重的,因而孝敬父母可以說是發(fā)乎情、止乎禮的。

剡子是周朝時的人,祖上世代以耕種為生,老實巴交的爹媽,一年到頭披星星戴月亮地苦苦勞作,也只是混個半饑半飽。這年趕上鬧災(zāi)荒,田里收成不濟(jì),日子越發(fā)艱難,爹媽憂急交加,一時心火上攻,雙雙眼睛失明,這可急煞了小小年紀(jì)的剡子。為了給爹媽治病,剡子每天半糠半菜地侍奉雙親充饑后,就到處求人,尋醫(yī)問藥。

一天,剡子到深山采藥,路過一座廟宇,便進(jìn)去討口水喝。他見方丈童顏仙骨,就向他請求治療眼疾的藥方。老方丈問明緣由,沉吟一下說:“藥方倒有一個,恐怕你采不來。”

“請說,我舍命去采!”

“鹿奶,鹿奶可以治眼疾。”

剡子聽了,立即叩頭謝過老方丈,飛步趕往鹿群出沒的樹林中。這里的鹿確實不少,可它們蹄輕身靈,一見有人靠近,就一陣風(fēng)似的飛快逃去。

怎樣才能弄來鹿奶呢?剡子絞盡腦汁,晝思夜想。

一天,他見村東頭獵戶家的墻頭上曬著一張鹿皮,忽地眼前一亮:把鹿皮借來,披在身上,扮成小鹿的模樣,不就能悄悄接近鹿群了嗎?

于是,剡子迫不及待地走進(jìn)獵戶家,說明來意。好心的獵戶欣然把鹿皮借給了他,還指點剡子如何模仿小鹿四肢跑跳的動作。經(jīng)過多次演練,剡子竟然舉腿投足都像一只活脫脫的小鹿。

第二天,剡子用嘴叼著一只木碗,悄悄地蹲在樹林里。待鹿群走近時,披著鹿皮的剡子像一只小鹿似的不緊不慢地湊到一只母鹿身邊,輕手輕腳地擠了滿滿一木碗鹿奶。直到鹿群走開了,他才站起身來,捧著鹿奶直奔家中。

打這以后,剡子多次用扮成小鹿的辦法,去擠母鹿的奶汁。爹娘由于常常喝到鮮美的鹿奶,營養(yǎng)不良的身體一天天強(qiáng)壯起來,后來,失明的眼睛,果然奇跡般地恢復(fù)了光明。

鄉(xiāng)親們知道了,都夸獎剡子是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孝是人最基本的善舉,如果連父母的大恩都不報,還能指望一個人有什么善舉?一個連父母都不去孝敬的人,還能指望他對朋友付出真誠嗎?所以,孝既是對父母的寬慰,也是對自身的完善,更是贏得社會資本的根本方式。

人們盡情享受著父母所創(chuàng)造的一切,把向他們索取視為理所當(dāng)然。父母為了滿足孩子的愿望,總是那般義無反顧。可以說,站在父母與子女的愛之天平上,永遠(yuǎn)沒有平衡。

強(qiáng)調(diào)正己,而正己的伊始正是從回饋父母開始,不必為父母買房買車,買金買銀,多為父母盡一點兒心,時而給父母打一通電話,倒一盆洗腳水,便已足夠。這才是真正的孝。

主站蜘蛛池模板: 榆树市| 郯城县| 余庆县| 延庆县| 远安县| 华阴市| 塔城市| 西乌珠穆沁旗| 板桥市| 新平| 普兰店市| 淮阳县| 南郑县| 新竹市| 上蔡县| 翁牛特旗| 都昌县| 南通市| 铜陵市| 奉贤区| 肥东县| 舒兰市| 东丰县| 汽车| 渭南市| 通州市| 泰州市| 上栗县| 岚皋县| 白山市| 沭阳县| 滦平县| 公主岭市| 侯马市| 江华| 临武县| 富锦市| 原平市| 安乡县| 长白| 衡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