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言逆意歸謬法,讓強勢的他也點頭
實踐已使許多人懂得,當我們面對強勢、惡勢的人,或者固執己見的人時,直接反駁其錯誤會有諸多的不便,而最有效、最巧妙的方法當屬歸謬說服了。
所謂歸謬說服,與直接反駁對方的錯誤觀點大相徑庭,而是先假設對方的觀點言之有理,然后據此引申出一個連對方也不得不承認其荒謬的結論,從而心甘情愿地放棄原有的錯誤觀點和主張,無條件地接受說服者輸出的思想信息。
優孟是楚國藝人,身高八尺,喜歡辯論,常常用詼諧的語言婉轉地進行勸諫。
楚莊王有一匹心愛的馬,他給馬穿上錦繡做的衣服,讓它住在華麗的房子里,用掛著帷帳的床給它做臥席,用蜜漬的棗干喂養它。結果馬得肥胖病死了。于是,莊王讓臣子們給馬治喪,要求用棺槨殯殮,按照安葬大夫的禮儀安葬它。群臣紛紛勸阻,認為不能這樣做。莊王急了,下令說:“有誰敢因葬馬的事諫諍的,立即處死。”優孟聽到這件事,走進宮門,仰天大哭。莊王吃了一驚,問他為何而哭。優孟說:“這馬是大王心愛的。堂堂的楚國,只按照大夫的禮儀安葬它,太寒磣了,請用安葬國君的禮儀安葬它吧。”莊王問:“怎么葬法?”優孟回答說:“我建議用雕花的美玉做棺材,用漂亮的梓木做外槨,用楓、樟各色上等木材做護棺,發動士兵給它挖掘墓穴,讓年老體弱的人背土筑墳,請齊國、趙國的代表在前面陪祭,請韓國、魏國的代表在后頭守衛,要蓋一所廟宇用牛羊豬祭供它,還要撥個萬戶的大縣長年管祭祀之事。我想各國聽到這件事,就都知道大王輕視人而重視馬了。”莊王說:“我的過錯竟然到了這個地步嗎?現在該怎么辦呢?”優孟說:“讓我替大王用對待六畜的辦法來安葬它。堆個土灶做外槨,用口銅鍋當棺材,調配好姜棗,再加點木蘭,用稻米做祭品,用火光做衣服,把它安葬在人們的肚腸里吧!”莊王當即就派人把死馬交給太官,以免天下人張揚這件事。
在說服他人的過程中,抓住對方觀點中隱蔽的荒謬點,加以推衍,或由此及彼,或由小到大,或由隱到顯,最后得出一個荒謬可笑的結論,從而攻破對方錯誤的論點。這種說服方法用在對待某些惡人時,會達到一種辛辣諷刺的效果,使其知難而退,從而達到軟性說服的目的。
“文革”期間,某地農場召開批判大會,批判一位小學教師打了自己的妻子。臺下的群眾都知道那位教師的妻子和造反派頭頭有不正當的男女關系,但都敢怒而不敢言。教師的妻子第一個上臺控訴丈夫,她說:“他不把我當人看待,把我當成他的私有財產!”在那個時代,“私有”被認為是資產階級世界觀的核心。這篇控訴稿可能經過造反派頭頭的加工潤色,不能說不具有一定的“理論水平”,因為封、資、修最易于激起“革命群眾”的公憤。當時臺下有一位下鄉學生,躍身上臺進行批判:“你也是個讀書人,是人民教師,怎么能把你的老婆當成私有財產?你的錯誤是嚴重的,必須徹底認罪。”造反派頭頭頻頻點頭,教師的妻子露出得意的笑容。下鄉的學生提高嗓門,繼續批判:“我警告你,今后一定要把你的老婆當成公有財產,否則,只有死路一條!”
臺下一陣哄笑。“公有財產”,多么辛辣的諷刺,批判的矛頭轉而指向那教師的不正派的妻子。造反派頭頭一看形勢不對,急急忙忙收場了事。
說服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的。面對朋友、家人、同事,甚至陌生人時,說服都有可能發生。而當我們面對強勢或惡勢的時候,說服尤為困難。在這兩者面前,說服最適宜采用引申歸謬的方法。
巧用歸謬法說服強勢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