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人際關系心理學
- 趙廣娜
- 1172字
- 2020-06-24 10:34:45
制造別無他選的困境,來誘導他人
古羅馬政治家布魯斯特在殺害愷撒之后有一場演說:“你們是希望讓愷撒死,而你們大家過自由的日子。還是希望讓愷撒活著,而你們都淪為奴隸終至死亡?這兩種你們所要選擇的是什么?”
布魯斯特的演講,給出了當時長老院的長老們這樣兩個選擇,再沒有其他可以選擇的方法,迫使他們從“自由”或“死亡”之中進行選擇。而很顯然,自由比死亡看上去是更有好處、更有意義的。所以,最后的結局可想而知,長老院最終選擇了自由,而布魯斯特也因此獲得了勝利。
其實,這就是一種制造別無他選的困境的攻心戰(zhàn)術,它的要點就是給人提供有且只有的兩個選擇,而且其中的一個選擇必然好于另一個選擇,再沒有其他什么選擇的余地,于是就可以達到普遍認同,而最終選擇其中的好的一個。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時常會面臨著一些選擇,很難下定決心,但是如果猶豫不決,就可能失去機會,在左右搖擺中浪費時光。此時就要善于把自己引導到別無他選的境地,這樣做選擇就會容易一些。比如,當有人面對著是否該換工作,而無法下定決心時,就可以對他說:“你是要換個工作,開拓新的人生呢,還是要繼續(xù)在這里虛度余生?”對方在這兩個選項中,自然會容易做出選擇。
設置的兩個選擇沒有優(yōu)劣之分,還是會讓人無法做出決定,雖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但是“二者皆吾所欲也”,沒有太大的差別,很難讓人取舍。因此,我們還要強調(diào)兩個選擇中哪個更優(yōu),哪個更劣。有著這樣的一個對比,就更容易讓人做出選擇了。
當美國還是英國的殖民地時,為了擺脫英國的統(tǒng)治,帕特里克·亨利說過這樣一句話:“不自由,毋寧死。”這句話被稱為是獨立戰(zhàn)爭的宣言。其實選擇一個什么樣的獨立宣言,對當時的美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萬一失敗,就會遭致不可估量的慘重后果。而且當時的代議員對于局勢也很迷惑,于是要人民自己做個決定,巴特利克就采用了兩者選一的方法,而且使兩個選項形成強烈的對比,使得人們都能做出最明智的選擇。當時,他說的很多話都成了流傳后世的名言,如“要鎖鏈還是要隸屬”“要英國還是要戰(zhàn)爭”以及“不自由,毋寧死”,等等。
強調(diào)兩個選項中其中一項的缺點或者優(yōu)點,使兩個選項形成對比,讓人們二者選其一。在一般的情況下,人們一定會選擇你所希望的那一個。因為已經(jīng)別無他擇了,選其中看起來更好一點的是最明智的選擇。
在生活中,我們往往會遇到談判、競選等場合。在這種場合下,當然是需要做出選擇。誰都想讓對方選擇和自己合作,誰都想要群眾選舉自己擔當職務,但是如果不懂得采取一定的心理戰(zhàn)術,則可能會遭受失敗。
例如,在某選舉大會上,被選舉者與其對那些正在猶豫該投票給誰的選民說“選擇我,還是選擇對方”,不如對選民說“你們是要選擇我,讓這個公司更加繁榮呢,還是要選擇另一名候選人,而使經(jīng)濟變得更為蕭條呢”,這樣的說辭顯然更能夠取得明顯的效果,更能有效地誘導人們選其中一個有明顯希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