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人際關系心理學
- 趙廣娜
- 1165字
- 2020-06-24 10:34:39
“曉之以理,誘之以利”,方能戰勝人性,辦成大事
從某種意義上說,人是追逐利益的動物,但又受理性的約束。如果能曉之以理、誘之以利,雙管齊下則是戰勝人性,辦成大事的高招。看下面的一個故事。
戰國時,秦國的文信侯呂不韋打算進攻趙國,希望借此以擴大河間一帶的土地,于是讓蔡澤出使燕國。過了3年,燕國把太子丹送到秦國來做人質,呂不韋就請張唐去幫助燕國,打算跟燕國一起攻打趙國,以開辟河間的土地。張唐推辭說:“到燕國去,一定要經過趙國,趙國人如果抓住我,可以得到百里的封地呢!”呂不韋將他打發走后,心里感到很不愉快。少庶子甘羅對呂不韋說:“君侯為什么這么不高興呢?”呂不韋說:“我派蔡澤到燕國去了3年,燕太子丹就來我國做人質了,今天我親自請張唐去燕國完成共同伐趙的使命,他卻不肯去。”甘羅說:“我能讓他去。”呂不韋呵斥他走開,說道:“我親自請他去,他尚且不肯,你怎么能請得動他呢?”甘羅說:“項橐才7歲就做了孔子的老師,我現在已經12歲了,您應當讓我試試看,何必呵斥我呢?”
于是,甘羅就去見張唐,問道:“您的功勞跟武安君白起相比,誰的功勞更大呢?”張唐說:“武安君打了數不清的勝仗,攻陷了數不清的城池,我的功勞當然比不上武安君。”甘羅又問:“您真的覺得自己的功勞比不上武安君嗎?”張唐說:“真的。”甘羅問:“應侯范雎在秦國受重用時,他的權力跟文信侯相比,哪個更大呢?”張唐說:“應侯比不上文信侯。”甘羅問:“您真知道應侯的權力比不上文信侯嗎?”張唐說:“我真的知道。”甘羅說:“當年應侯要去攻打趙國,武安君有意為難,就被絞死在離咸陽城7里的地方。如今文信侯親自請您去出使燕國,而您竟不愿意,我真不知道您會死在哪里。”張唐說:“那就聽你的吧,我去!”
于是,張唐準備好了車馬和禮物,并且定下了出發的日期。甘羅對文信侯說:“借給我5輛車子,讓我替張唐去通報趙國,見一下趙王。”
甘羅去見趙王,趙王親自到郊外迎接他。甘羅問趙王:“聽到太子丹去秦國做人質的事了嗎?”趙王說:“聽說了。”甘羅說:“燕太子丹到秦國做人質,說明燕國不欺騙秦國。張唐出使燕國,說明秦國不欺騙燕國。秦、燕兩國互不欺騙,如果合力攻趙,趙國就危險啦!燕、秦兩國之所以表示互不欺騙,沒有別的原因,就是為了攻打趙國,以此來擴大秦國的領地。今天大王如果給我5座城池以擴大河間之地,秦國則送回燕太子,再跟強大的趙國一起去攻打弱小的燕國。”
趙王聽了這一番話,立刻割讓5座城池給秦國。秦國則放回了燕太子丹。趙國攻打燕國,占領了上谷的36縣,把其中1/10的土地轉送給了秦國。
正所謂:有志不在年高。甘羅12歲出使趙國并獲得巨大成功的事在中國歷史上是十分著名的。但他無論是說服張唐還是說服趙王,所用的謀略無非是講清利害關系。可見,只要運用得當,“曉之以理,誘之以利”永遠是處理人際關系,甚至國與國之間關系的一招妙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