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自我認知的途徑

反省助你破譯自我魔鏡

愛因斯坦小時候是個十分貪玩的孩子,他的母親常常為此憂心忡忡,再三的告誡對他來講如同耳邊風。到6歲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親將正要去玩的愛因斯坦攔住,并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正是這個故事改變了愛因斯坦的一生。

“昨天,”愛因斯坦的父親說,“我和咱們的鄰居杰克大叔去清掃南邊工廠的一個大煙囪。那煙囪只有蹬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扶著扶手,一階一階地終于爬上去了。下來時,你杰克大叔仍舊走在前面,我還是跟在他的后面。后來鉆出煙囪,人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臉上都被煙囪里的煙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連一點煙灰也沒有。”

愛因斯坦的父親繼續微笑著說:“我看見你杰克大叔的模樣,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樣,臉臟得像個小丑,于是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我鉆出煙囪時干干凈凈的,就以為他也和我一樣干凈,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樣上街了。結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還以為你杰克大叔是個瘋子呢。”愛因斯坦聽罷,忍不住和父親一起大笑起來。父親笑完了,鄭重地對他說:“其實,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鏡子,白癡也會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愛因斯坦聽了,頓時滿臉愧色。從那以后,愛因斯坦逐漸離開了那群頑皮的孩子,他時時用自己做鏡子來審視和映照自己,終于映照出了他生命的獨特光輝。

自己的那面鏡子就是“反省”,或者稱為“自省”。

人的很多迷惑和苦難都是不自知的結果。比如人類的眼睛演化的結果是只能朝外看,看得見別人身上的瑕疵,卻看不到自己身上的斑點。為了看見自己,人類發明了鏡子,但鏡子只能照出人的外貌,卻看不見人的內心。要看見更真實的自己,我們就要利用一面能照出內在自我的魔鏡——內省。

林肯誠懇地說過:“我相信自己絕不至于老到不能說話時,仍能大言不慚。”他隨時愿意承認自己的錯誤,使他贏得了共事者的尊敬和親善。當他在南北戰爭中對葛蘭脫將軍的挺進方向判斷錯誤時,立刻寫信說:“我現在想私下向你承認,你對了,我錯了。”

一位教授曾經說:“如果我對一件事情的處理方法不奏效,那么我相信我必定還有許多東西還未學會。可能我需要求助于別人或是事情的后續發展會告訴我如何解決。不管如何,我首先得肯承認自己的錯誤,然后才能找到答案。”

的確,肯反省的人,才有自我超越的可能。

中外歷史上許多杰出的人物都曾進行深入、細致、全面的自我分析。孔子的學生曾參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只有進行自省,才能了解自己,對自己進行正確的認知和評價。也只有這樣,才能揚長避短,駕馭情緒,讓自己的人生道路少些坎坷,多些收獲。

20世紀80年代初,艾科卡勵精圖治,把克萊斯勒公司從頹勢中解救出來,創造了“反敗為勝”的神話。分析家認為,其中關鍵的一條,就是整個管理層痛定思痛,及時調整發展戰略,堅忍不拔,共同努力所致。

上任不久,針對公司不景氣狀況,艾科卡發起了一場“反思周”活動。周末,公司的許多上層管理人員來到戶外,他們聚集在療養所里,徹底地反省自己。療養所清幽的環境可以讓每個人都靜下心來,徹底地思考所犯的錯誤。一位管理人員回憶說:“每個人都感到強烈的不安,大家把公司的生意看得很重,希望自己能為它的振興效力,并為它自豪。”

“反思周”歸來,公司又派出25名管理人員外出取經,學習人家如何增加企業凝聚力,提高職員素質的經驗。同時,解雇一些不懂行、不稱職的管理人員。這樣做,意味著公司精簡機構,避免了派系之間不協調。艾科卡本人意識到,自己對下屬發指令性命令是不對的,他主動地下放管理權。

自我省察不僅僅是對自己的缺點的勇于正視,它還包括對自己的優點和潛能的重新發現。

認識了自己,你就是一座金礦,你就能夠在自己的人生中展現出應有的風采。認識了自我,你就成功了一半。

勇士稱號不僅屬于手執長矛、面對困難所向無敵的人,而且屬于敢于用鋒利的解剖刀解剖自己、改造自己,使自己得到升華和超越的人。

自省是自我動機與行為的審視與反思,用以克服自身缺陷,以達到心理上的健康完善。它是自我凈化心靈的一種手段,情商高的人最善于通過自省來了解自我。

自省是現實的,是積極有為的心理,是人格上的自我認知、調節和完善。自省同自滿、自傲、自負相對立,也根本不同于自悔、自卑這種消極病態的心理。

從心理上看,自省所尋求的是健康積極的情感、堅強的意志和成熟的個性。它要求消除自卑、自滿、自私和自棄,消除憤怒等消極情緒,增強自尊、自信、自主和自強,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

自省者審視自我,使個性心理健康完善,擺脫低級情趣,克服病態畸形,凈化心靈。自省有助于強者人格的完善和良好心理品質的培養,同時也成為強者的特征之一。

強者在自省中認識自我,在自省中超越自我。自省是促使強者塑造良好心理品質的內在動力。

自我省察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嚴峻的。要做到真正認識自己,客觀而中肯地評價自己,常常比正確地認識和評價別人要困難得多。能夠自省自察的人,是有大智大勇的人。

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認為,對自己的了解不僅是最困難的事情,而且也是對人最殘酷的事情。

自省不是要找到自己的不足來打擊自信心,而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改進并完善自己。曾國藩一生堅持寫“自省日記”,每天記下自己做了哪些事,哪些做得不好、哪些做得出色,他用這樣的自省方式來激勵自己不斷向目標邁進。

圣人也罷,偉人也罷,他們都會自省,我們何不也用這種方法來認識自己呢?

從他人的眼中看自己

唐朝著名大臣魏徵的死訊傳到李世民耳中時,李世民痛哭流涕地說,“朕失去了一面鏡子”。他人是我們的一面人生之鏡,因為自我認識的時候難免帶有個人主觀色彩,這樣的評價就會有失偏頗。蘇東坡有句詩叫做“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用在情商上面就是關于自我認識的局限性的問題。人之所以“不識廬山真面目”——不能正確、準確、精確識別自己,就是因為當局者迷。如何借助“旁觀者清”的力量來剖析自己,是完善自我認識所必需的。

蘇東坡與佛印禪師是很好的朋友。有一天,他和佛印禪師一起坐禪。

蘇東坡說:“大師,你看我坐在這里像什么?”

“看來像一尊佛。”佛印說。

蘇東坡譏笑著說:“但我看你倒像一堆牛糞!”

蘇東坡回到家后,滿心得意地對蘇小妹炫耀自己是如何占了佛印禪師的便宜。誰料蘇小妹不僅沒有贊同他的說法,反而說出這么一番話:

“因為自己是佛,看別人也會像佛;自己是牛糞,看別人也會像牛糞。”

了解周圍經常與你接觸的人對你的評價,是一個人了解自己的重要途徑。你可以邀請父母或者其他經常與你在一起的人用一些形容詞描述你的特點。

不過,他人對你的看法,是供你作參考的。有時候,我們會發現來自他人的破壞性批評會對你有不利的影響,這時就需要你認真分辨,小心“巴奴姆效應”,不要讓一些錯誤的評價影響你對自己的信心。

心理學家把人們樂于接受一種概括性性格描述的現象稱為“巴奴姆效應”。你平時所了解的所謂“星座”與性格的預測,乃至各種“算命”的解釋也就是利用了這種效應。

“巴奴姆效應”一方面揭示了我們的認知心理特點,另一方面也迎合了我們認識自己的欲望。事實上,認識別人難,認識自己更難。

有一位漂亮的長發公主,自幼被巫婆關在一座高塔里,巫婆每天對她說:“你的樣子丑極了,見到你的人都會害怕。”公主相信了巫婆的話,怕被別人嘲笑,不敢逃走。直到有一天一位王子經過塔下,贊嘆公主貌美如仙,并救出了她。

其實,囚禁公主的不是什么高塔,也不是什么巫婆,而是公主認為“自己很丑”的錯誤認識。我們或許也正被他人所蒙蔽,比如父母、老師說你笨,沒有前途,你也就相信了,其實這不正如那位公主嗎?

有一個發生在非洲某國的真實故事。那個國家的白人政府實施“種族隔離”政策,不允許黑人進入白人專用的公共場所。白人也不喜歡與黑人來往,認為他們是低賤的種族,避之唯恐不及。

有一天,一個長發的白人姑娘在沙灘上做日光浴,由于過度疲勞,她睡著了。當她醒來時,太陽已經下山了。此時,她覺得肚子餓,便走進沙灘附近的一家餐館。

她推門而入,選了張靠窗的椅子坐下。她坐了約15分鐘,沒有侍者前來招待她。她看著那些招待員都忙著招待比她來得還遲的顧客,對她則不屑一顧,她頓時怒氣滿腔,想走向前去責問那些招待員。

當她站起身來,正想向前時,眼前有一面大鏡子。她看著鏡中的自己,眼淚不由奪眶而出。

原來,她已被太陽曬黑了。此時,她才真正體會到黑人被白人歧視的滋味!

那位白人姑娘能體會到被人歧視的滋味,在于通過“他人”的體驗。盡管這個“他人”還是她自己,但由于身份的變換,使得她跳出了“當局者迷”的圈子,第一次真正意識到平時自己看不清的問題。

曾擔任微軟全球副總裁的李開復在給大學生的信中,講述了這么一件事情:

我的下屬中有一個“自覺心”明顯不足的人:他雖然有一些能力,但是他自視甚高,總是對自己目前的職位不滿意,隨時隨地自吹自擂,總是不滿現狀。前一段時間,他認為我不識才,沒有重用他,決定離開我的組,并期望在微軟其他組中另謀高就。但是,他最終發現,自己不但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公司里的同事也都對他頗有微詞,認為他缺少自知之明,期望和現實相距太遠。最近,他沮喪地離開了公司。接替他職位的人,是一個能力很強,而且很有“自覺心”的人。雖然這個人在上一個職位工作時不很成功,但他理解自己升遷太快,愿意自降一級來做這份工作,以便打好基礎。他現在的確做得很出色。

李開復對他的下屬的評價,如果該下屬能夠有幸看到,那么他也就借助了李開復的力量,達到“旁觀者清”,以便認識自己。

許多人看不清自身的缺陷與自私自利的品德,但也有的人恰恰相反,他看不到自身的優勢和優秀的品質。

有一個女孩總是懷疑自己的能力,情緒顯得自卑和膽怯。

直到有一天她無意中聽到別人評價她“很有能力,相當出色”,她這才恍然大悟,從此對自己多了一份自信。

在自我認識的時候,想做到客觀、全面,就必須通過他人的眼睛觀測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但切忌不要完全依賴他人,陷入一個不夠自信、沒有主見的沼澤。

另一個旁觀的自我

對自己不恰當的分析或對自己的整個心理產生的錯覺會引起心理和行為上的一系列的變化:或自高自大,目空一切;或自暴自棄,妄自菲薄。這對一個人的生存與發展極為不利,對學習、工作和生活也有很大的妨礙。一個人如若自高自大,就會使自己的發展停滯不前,甚至后退,而自暴自棄則永遠失敗。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如果因為錯誤地評價自己而使自己的潛能得不到充分發揮,埋沒了自己,那么就會處于自卑感和失敗感控制之下。長此以往,就全變得膽小、退縮,形成消極的情緒和性格,最終導致心理疾病。所以,一個具有健康情緒的人,必須學會正確認識自己。

有一位老師,常常教導他的學生說:人貴有自知之明,做人就要做一個自知的人。唯有自知,方能知人。有個學生在課堂上提問道:“請問老師,您是否知道您自己呢?”

“是呀,我是否知道我自己呢?”老師想,“嗯,我回去后一定要好好觀察、思考、了解一下我自己的個性,我自己的心靈。”

回到家里,老師拿來一面鏡子,仔細觀察自己的容貌、表情,然后再來分析自己的個性。

首先,他看到了自己亮閃閃的禿頂。“嗯,不錯,莎士比亞就有個亮閃閃的禿頂。”他想。

他看到了自己的鷹鉤鼻。“嗯,英國大偵探福爾摩斯——世界級的聰明大師就有一個漂亮的鷹鉤鼻。”他想。

他看到自己的大長臉。“嗨!大文豪蘇軾就有一張大長臉。”他想。

他發現自己個子矮小。“哈哈!魯迅個子矮小,我也同樣矮小。”他想。

他發現自己具有一雙大腳。“呀,卓別林就有一雙大腳!”他想。于是,他終于有了“自知”之明。

“古今中外名人、偉人、聰明人的特點集于我一身,我是一個不同于一般的人,我將前途無量。”第二天,他對他的學生說。

尼采曾經說過:“聰明的人只要能認識自己,便什么也不會失去。”正確認識自己,才能使自己充滿自信,人生的航船不迷失方向。正確認識自己,才能正確確定人生的奮斗目標。只有有了正確的人生目標,并充滿自信,為之奮斗終生,才能此生無憾。即使不成功,自己也會無怨無悔。

但是,精確地認識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們常說:旁觀者清。這是因為了解外界的事物需要的是觀察力、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這些屬于智商范疇,并不太受情商的影響,只是經常被運氣所左右。而認識自己,就需要較高的情商。人在開始準備了解自己之前,都對自己懷有各種期望,如果在了解自己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能力不及自己的期望,自然會產生失望的情緒,從而低估自己的其他能力。相反的,如果在了解自己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能力遠遠超出自己的期望,自然也會產生驚喜的情緒,從而高估了自己的其他能力。只有情商高的人,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才能在平和的心態中對自己進行精確地評估。

著名作家威廉·史泰隆在自述嚴重抑郁的心境時,有十分生動的描述:“我感覺似乎有另一個自我與我相隨,一個幽魂的旁觀者心智清明如常,無動于衷,帶著一絲好奇,旁觀我的痛苦掙扎。”有些人在自我體察時,的確對激昂或困擾的情緒了然于胸,從自身的體驗向旁邁開一步,仿佛另一個自我在半空中冷靜旁觀。

“我在憤怒面前不能自已了!”有人這樣描述自己當時的情緒。

在這種場景中有兩個我,一個身臨其境怒火中燒的我,一個旁觀的我。“旁觀的我”以局外人的身份來觀察自己,來評判自己的情緒。這個時候他與自己之間存在某種程度的距離,是以一種鳥瞰的方式來打量自己,與自我保持一定的距離,能夠更清楚地了解那個潛在的我,了解自己真實的情緒。

每當你受到刺激需要發泄時,便可試著先強制自己冷靜,然后在腦子里迅速地幻想出一個內心的旁觀者。這個人可以是潛在的自我,也可以是另外一個人,想像他就在你旁邊,他在注視著你的表演,看你如何發泄不滿,而他的內心正在嘲笑你。這時你便會覺得自己的行為有多么的不理智,你就會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從而懂得一個正確的處理辦法。

紀伯倫在其作品里講了一只狐貍覓食的故事——狐貍欣賞著自己在晨曦中的身影說:“今天我要用一只駱駝做午餐!”整個上午,它奔波著,尋找駱駝。但當正午的太陽照在它的頭頂時,它再次看了一眼自己的身影,于是說:“一只老鼠也就夠了。”狐貍之所以犯了兩次截然不同的錯誤,與它選擇“晨曦”和“正午的陽光”作為鏡子有關。晨曦不負責任地拉長了它的身影,使它錯誤地認為自己就是萬獸之王,并且力大無窮、無所不能,而正午的陽光又讓它對著自己已縮小了的身影忍不住妄自菲薄。

不能很好地認識自己的人,千萬別忘記了上帝為我們準備了另外一面鏡子,這面鏡子就是“反躬自省”四個字。它可以映射出落在心靈上的塵埃,提醒我們“時時勤拂拭”,認識真實的自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木乃县| 宜阳县| 昆明市| 临武县| 河池市| 延吉市| 菏泽市| 阿荣旗| 旅游| 青河县| 页游| 广宁县| 庐江县| 永登县| 江油市| 吉首市| 潼南县| 金沙县| 保康县| 铁岭县| 温泉县| 江达县| 象山县| 永平县| 张掖市| 德兴市| 克拉玛依市| 蕉岭县| 景宁| 黔江区| 黄大仙区| 青岛市| 荣昌县| 峨边| 兴和县| 静乐县| 尉氏县| 漳州市| 随州市| 龙海市| 屯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