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汝今既知非,將向來不發(fā)[1]科第,及不生子之相,盡情改刷[2];務(wù)要積德,務(wù)要包荒[3],務(wù)要和愛,務(wù)要惜精神。
【注釋】
[1]發(fā):開展,張大,擴大。
[2]刷:剔除,淘汰。
[3]包荒:這里是寬容、包涵的意思。
【譯文】
你如今既然知道自己的過錯,就應(yīng)該把你以前不能得到功名和沒有兒子的各種福薄之相,全部改變過來。一定要積善積德,一定要包涵寬容,一定要溫和慈愛,一定要愛惜自己的精神。
【解讀】
了凡先生非常清楚自己錯在哪里,為什么會是那樣的命運。既然如此,就需要積極修行,通過完善自己,進而改變命運。具體怎么做呢?云谷禪師給了凡先生提出了幾條改變他命運的做法。
第一點是積德。本來,人的本性之中就具有圓滿的德行,你只需要恢復你的本性,圓滿的道德自然就顯露出來了。但是,人們既然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要和外界發(fā)生接觸,和外界發(fā)生接觸之后,就很容易受到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人就很可能在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下發(fā)生法改變,而這種改變給人們帶來的很可能就是惡行,有了惡行之后,人們的德就會越來越少。惡行會讓人付出相當大的代價,甚至有時候是人們根本不可能承受得了的。在人們必須要和外界產(chǎn)生接觸這樣的情況下,那么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努力去積德。積德不但能夠讓人的惡行減輕,還能帶來大富大貴,帶來健康長壽,帶來萬事如意,這也是因果定律。古人說“勿以善小而不為”,說的也是積德的道理。
第二點就是要包荒。包荒其實就是包容,這是人積福必具的品性。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曾經(jīng)說過:“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同樣地,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即使是雙胞胎也是有區(qū)別的。在這個世界上,人和人之間有著巨大的差異性,但是人和人之間也需要共存,差異性的存在又是人和人交往的攔路虎,因此,這個社會想要和諧的存在,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必須要得到容忍,這就要求人們有容忍別人的不同的心胸,也就是說人要有包容的心理。如果沒有一個包容性很強的心的話,那么人們擁有的只能是無窮無盡的煩惱。人生在世,只有容得下別人的過錯,才能見得到別人的美好,才能提升自己。古人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如果沒有一顆包容之心,大海何以成其廣大無涯?因此,有一顆包容的心是一個人修身的要點。
第三點就是和愛。和愛,也就是和氣愛物。和就是和氣,有道是:和氣生財,和氣能夠帶吉祥。和氣的態(tài)度能夠使人漸漸地具有容人之量,具有包容之心。愛就是慈悲之心,是宇宙的本質(zhì)。可以想象一下,一個和氣并且有慈悲之心的人,一定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一個心地善良的人一定會經(jīng)常地行善積德。而要想改變命運是需要很大的功德的,了凡先生自己在前面已經(jīng)講到了自己不夠和氣,容易暴躁,因此,他需要改掉毛病,變得和愛。
第四點就是要惜精神。精神就是指一個人的精、氣、神,惜精神也就是說人要保重身體的意思。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無論人做什么樣的事情,都離不開一個健康的身體。不注意身體,必定致病,一個身體不健康的人是談不上有一個好的命運的。另外,古人認為,不珍惜身體也是不孝的一種表現(xiàn)。《孝經(jīng)》中說:“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論語》中說:“父母惟其疾之憂。”《弟子規(guī)》中說:“身有傷,貽親憂。”這都是說不注意保養(yǎng)身體,破壞自己的身體,父母必定會擔憂,讓父母擔憂就是不孝。因此,珍惜身體一方面能夠保證自己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去創(chuàng)造自己想要的命運,另外一方面又保全了孝道,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了凡先生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就必須要做到以上的幾個方面。其實,現(xiàn)代人也是一樣的,要想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人生和命運更加美滿幸福,也要努力做到上面那幾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