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計算機網絡的發展歷程
中國互聯網的產生雖然比較晚,但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依托于中國經濟和政府體制改革的成果,已經顯露出巨大的發展潛力。中國已經成為國際互聯網的一部分,并且將會成為最大的互聯網用戶群體。
縱觀我國互聯網發展的歷程,可以將其劃分為以下幾個重要結點:
①我國最早于1980年開始進行計算機聯網實驗。然后,從1987年9月20日錢天白教授發出第一封E-mail開始,到1994年4月20日NCFG正式連入Internet這段時間里,中國的互聯網在艱苦地孕育著,它的每一步前進都留下了深深的腳印。
②1997年11月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布第一次《中國Internet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互聯網已經開始從少數科學家走向廣大群眾。人們通過各種媒體開始了解到互聯網的神奇之處:通過廉價的方式方便地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③中國互聯網元年——1997年。雖然1994年中國就開通了互聯網,但互聯網真正進入尋常百姓家,并開始飛躍式的發展是在1997年。1997年中國電信面向國內推出了價格較為低廉的163網和169網,讓普通用戶就可以從電信局申請到上網賬號。163網賬號需要開戶費,而169網不需申請,直接撥通某個電話號碼就能上網,非常方便。
④電子郵件、即時通信、聊天室時代。1998年,注冊163網時,電信局會自動分給用戶一個電信局的電子郵件賬號,容量大概只有10M左右,用戶通常使用Outlook等軟件將郵件下載到本地觀看。早些年的即時通信是ICQ的天下,但ICQ因為服務器在國外,因此有時候聊天會有延遲,聊天體驗有時并不太好。后來,OICQ就變成了我們現在熟知的QQ。最早的聊天室是通過IRC客戶端連接到一個IRC服務器,然后就可以聊天,一個頻道類似于一個聊天室,后來有了QQ群之后,IRC也就慢慢從大眾視野中消失了。
⑤中國網游元年——2002年。2001年底,韓國一款網游《傳奇》找到當時一家上海公司進行代理,2002年,《傳奇》同時在線人數突破50萬,成為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網絡游戲,這家公司的名稱叫盛大。這一事件無疑極大地刺激了中國網絡游戲市場經濟發展步伐,甚至改變了中國游戲產業的整個格局。同年,九城《奇跡》內測,網易引進《精靈》。此后的網絡游戲進入全面爆發年代,在風險投資的誘發下,這個市場成長更為迅速。之后,網絡游戲如火如荼的發展起來,中國的互聯網公司終于找到了網游的盈利秘訣,并將這塊市場越做越大,成為中國互聯網上最賺錢的一大業務。
⑥中國博客元年——2005年。博客的前身是個人主頁,“網易個人主頁”在互聯網初期曾經風光無限,曾有近八十萬用戶在網易創建了個人主頁。2004年,博客作為一種新的個人空間服務,以免費、建立簡單、更新方便、主題多樣等優勢開始在中國流行起來。到了2005年,博客成為網民的一種廣泛實踐,其中2005年正式上線新浪博客,由于采取“名人博客”策略,聚集了大量名人在新浪開博,使得博客在大眾中得到廣泛的流行,認知度迅速提升。中國的博客數量達到1600萬,單從國內博客數量相對中國網民總數就可知,博客用戶已完全滲透到全體大眾。這標志著博客正式從精英走向大眾,開啟互聯網發展到真正個人化時代的帷幕,互聯網也從商業化進入社會化階段。
⑦中國SNS(Social Network Site)元年——2008年。2008年,中國的SNS發展迅猛,在這一年里,無數的SNS網站一夜之間紛紛涌現,前仆后繼,蔚為壯觀:校內、海內、開心、一起、螞蟻以及無數Facebook克隆SNS網站陷入了一場空前慘烈的“廝殺”當中,令人應接不暇、眼花繚亂。應用的雷同也使得不同SNS社區用戶缺乏忠誠度,缺乏創新和個性成為制約SNS網站脫穎而出的主因。
⑧中國微博元年——2010年。中國的微博服務從大約2007年開始發展,飯否是最早創建的中國知名微博服務,它由校內網創始人之一王興創建于2007年5月12日。2009年上半年,飯否的用戶從30萬激增到100萬,其用戶包括惠普中國、《南方周末》、作家連岳、文化人梁文道等,其他像嘰歪、嘀咕、做啥和騰訊的滔滔也在2006至2009年創建起來。
新浪CEO曹國偉將先前運營博客的成功思路復制到微博上。新浪微博在2009年8月低調推出,新浪采用“名人效應”,邀請、說服了眾多中文界的知名人士來創建新浪微博賬號,使得新浪微博日漸壯大,名人、品牌企業、機構、網站等組織紛紛進駐微博,作為企業發布官方信息和與網民交流互動的平臺。
微博真正的爆發是在2010年。搜狐和網易于2010年1月20日幾乎同時創建了內測版的微博,騰訊則在3月5日啟用了騰訊微博。門戶網站紛紛加入微博服務,使得微博成為2010年中國互聯網發展最快的應用,2010年的重要年度人物、事件都成為微博用戶關注討論的焦點。
⑨現在,屬于移動互聯網的天下。從2011年起,智能手機在中國開始普及,越來越多的網民開始通過手機上網,Wi-Fi和3G、4G的全面鋪開,使得移動互聯網的基礎架構得到了初步實現。
伴隨著移動互聯網蓬勃發展的是各種移動APP應用、移動社交的火爆。騰訊在2011年1月推出的微信成為手機上的即時通信軟件,新浪微博的手機端功能也越來越強,讓人們可以隨時隨地地記錄自己的生活,到了2013年,手機的網民數量首次超過PC網民。
在2016年12月22日召開的“2016移動生活峰會”上,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秘書長石現升發表演講稱,隨著移動通信網絡環境的不斷完善和智能手機的進一步普及,移動互聯網應用向用戶各類生活需求深度滲透,促進了手機上網的使用率增長。2016年移動互聯網用戶10億,其中手機網民達到6.5億,還有3.5億發展空間。手機上網人群占比由2015年底的90%提升了2.5個百分點,到92.5%。而僅通過手機上網的網民占比達到24.5%,網民上網設備進一步向移動端集中。
目前,國家在大力提升產業互聯網的發展,無論是農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還是智能交通、智慧生活等,都和目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脫虛向實緊密相關,基于基礎設施之上的應用要和各個產業頻率結合,未來移動生活充滿無限想象空間。其中主要體現在:
一方面是移動互聯網金融。傳統零售作為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行業也在創新,以全新的模式融入正常生活。各種各樣的移動互聯網+金融業務模式,在優化傳統金融服務模式和服務效率,也帶動了原有的格局。
另一方面是移動互聯網的體驗式經濟。客戶體驗是提升客戶忠誠度,增加用戶黏度,促進增長的根本動力。體驗式經濟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新進入者正在顛覆原有的市場秩序、客戶服務期望值持續提升;客戶使用社交媒體來傳播不愉快或者愉快的個戶體驗;高度黏合的客群關系意味著每個客戶結點對客戶體驗至關重要;移動出行、移動媒體、娛樂、移動教育等。
互聯網20年的發展令人眼花繚亂,一個個令人炫目的高新產品將人們的夢想變為現實。科技創造著新的生活,并影響著未來的發展,而“創新”正是科技發展的活力之源。
表1-1是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我國近年來因特網的發展情況:
表1-1 我國互聯網的發展情況

最后必須要強調,在2016年11月17日凌晨結束的一場國際會議上,華為通過自己的努力和過硬的技術實力,力壓高通等世界通信巨頭,讓自家推出的Polar Code(極化碼)方案成為了華為5G控制信道eMBB場景編碼方案。在一定程度上,這意味在關鍵的短碼中,華為優化的Polar碼贏得了最終的勝利,獲得了控制信道短碼的權利。確定了華為在通信技術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這也意味著以后的5G領域,華為的標準將成為世界的標準。值得注意的是,Polar以華為、中興帶領,支持者包括vivo、OPPO、阿里巴巴、聯想、宏基、海能達、小米、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移動、大唐電信、展訊、中國移動研究院、信威通信、酷派等多家國內著名企業、研究所及IT公司。
這在無線通信領域是史無前例的突破,我們從一個單純的跟跑者,終于站到了領跑的位置,這大大增強了中國科技公司在世界范圍的競爭力。
簡單來說,在無線通信技術領域,編碼和調制是最關鍵的內容。對于華為集團,憑借著長期的技術投入,在面對以美國公司為首的LDPC陣營挑戰下,在關鍵的短碼中,華為優化的更好的Polar碼卻贏得了最終的勝利,獲得了控制信道短碼的權利。
2016年11月18日,澳大利亞運營商Optus宣布,已經與華為合作完成了5G網絡測試,單用戶下行速率超過35Gbit/s,超越九月份同為澳大利亞通信運營商的Telstra與愛立信合作測試所達到的10Gbit/s峰值,由此,在5G單用戶下行速率上,華為可以說是碾壓了愛立信等一切競爭對手,更好地確定了華為在通信技術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
- 程序員修煉之道:程序設計入門30講
- Linux C/C++服務器開發實踐
- Mastering Entity Framework
- 樂學Web編程:網站制作不神秘
- 青少年美育趣味課堂:XMind思維導圖制作
- Python爬蟲開發與項目實戰
- Mastering OpenCV 4
- Learning Python Design Patterns
- Spring Boot Cookbook
- Mastering Xamarin.Forms(Second Edition)
- Java程序設計與項目案例教程
- Scala Functional Programming Patterns
- Visual Basic程序設計全程指南
- Java EE 8 and Angular
- Clojure High Performance Programming(Second E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