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標準化網絡
第三階段是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以來,出現了第三代計算機網絡,即網絡體系結構標準化網絡。1974年IBM推出了“系統網絡體系結構SNA”,1975年DEC提出了“分布式網絡體系結構DNA”。計算機廣域網和局域網大多是由計算機公司、研究部門或大學自行開發研制的,沒有統一的體系結構和標準,各個廠家生產的計算機產品及網絡產品在技術上或結構上都有很大的差異,因而它們之間很難實現互連。沒有統一體系結構的標準阻礙了計算機網絡的發展,給用戶的使用帶來極大的不便,解決網絡標準化這個問題迫在眉睫。
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 Standards Organization,ISO)于1984年頒布了一個稱為“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的國際標準ISO 7498,簡稱OSI/CM。即著名的OSI七層模型。OSI規定了可以互連的計算機系統之間的通信協議,遵循這個協議的網絡通信產品都是所謂的開放系統,從此,網絡產品有了統一標準,促進了企業的競爭,計算機網絡進入了國際標準化網絡階段。
隨著計算機網絡的發展,在全球建立了不計其數的局域網和廣域網。為了擴大網絡規模以實現更大范圍的資源共享,人們又提出了將這些網絡互連在一起的迫切需求,Internet應運而生。
Internet(因特網)是從ARPANET逐步發展而來的,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聯網絡,它使用的是TCP/IP協議。早在1969年ARPANET的實驗性階段,研究人員就開始了TCP/IP協議雛形的研究,TCP/IP協議的成功促進了Internet的發展,Internet的發展又進一步擴大了TCP/IP協議的影響。建立在計算機網絡群之上的Internet,自1989年正式向公眾開放以來,更是使計算機網絡的發展出現了新的飛躍。Internet使計算機網絡的應用深入到各行各業,世界已經進入了網絡時代。
- Power Up Your PowToon Studio Project
- 數據結構(Python語言描述)(第2版)
- PHP 編程從入門到實踐
- Web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with MEAN
- 零基礎學Python網絡爬蟲案例實戰全流程詳解(高級進階篇)
- 青少年Python編程入門
- QGIS By Example
- D3.js By Example
- JSP程序設計實例教程(第2版)
- 大學計算機基礎
- 創意UI:Photoshop玩轉APP設計
- 軟件體系結構
- Instant Zurb Foundation 4
- Mastering Gephi Network Visualization
- Hands-On Robotics Programming with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