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供應鏈再造階段
在互聯網時代下,消費者購買方式、個性化服務需求日新月異,企業要在競爭中取勝就需要做到“低成本提供所有產品,高質量地幫助顧客找到它”,這對企業提出了新的挑戰:要消滅與客戶及用戶之間的空間與時間距離,為用戶提供零庫存下即需即供、零距離下虛實融合的一站到位服務。同時,企業也將面臨著諸多問題:訂單預測準確性問題、庫存問題、信息流不透明問題,內部協同響應速度問題等,這就需要端到端全流程去優化供應鏈,海爾端到端的流程變革如圖1-1-4所示。

圖1-1-4 端到端的供應鏈流程變革
(一)供應鏈管理面臨三個主要的挑戰
挑戰一:供應鏈可視。實現最終用戶能夠對從原材料采購到成品發運的整個過程進行有效的跟蹤、控制、調整,對整個供應鏈從采購到銷售全過程的監控,掌握充分的信息。
挑戰二:供應鏈柔性與協作。當下游的市場情況或上游的供應商供應情況發生變化時,能夠比競爭對手更快地調整供應鏈運作方式及策略,能夠通過優勢資源整合、互換方式,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挑戰三:供應鏈快速。能夠比競爭對手提供更快更好的服務與產品,借助供應鏈體系對市場的快速響應能力,及時掌握市場動態信息,并快速調整,從而提供更符合客戶需求的產品和服務。
所以,海爾端到端供應鏈優化是從端到端協同、端到端可視化、端到端的快速響應三項展開。
(二)端到端供應鏈優化
1.端到端協同
(1)對外:端到端協同的核心是“資源互換”
供應鏈協同要求節點企業共同面對市場需求,使整條供應鏈能夠對市場需求迅速應對,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降低成本,實現整條鏈的利益最大化,達到多贏互惠的效果,即實現供應鏈節點間的價值交互。
海爾與經過整合的優質供應商資源共同面對用戶需求,通過協同設計與開發,以及零庫存下的即需即供創造一流的產品資源,一流的產品資源必然會吸引更多的客戶、用戶訂單資源,從而促進海爾對服務資源的升級,如物流服務、售后服務資源的日益更新,送裝同步、直配到鎮的差異化模式的不斷創新,差異化的服務模式為客戶、用戶打造了一流的服務體驗,會有更多的客戶、用戶資源聚集到海爾的平臺之上。端到端協同要求企業不僅要快速地滿足用戶需求,還要不斷地創造用戶價值,才能建立生生不息的供應鏈生態圈。
(2)對內:端到端的核心是“One Goal One Plan”
海爾內部推進端到端協同的創新做法是:產銷協同。產銷協同是承接企業戰略,圍繞市場競爭力目標,以訂單信息為中心,整體平衡需求、開發、采購、制造、配送、銷售等企業全流程各節點的作業模式。他們有著共同的目標,就是為滿足終端客戶、用戶需求倒逼自己的工作預算。月度的產銷協同會上,首先將來自市場的客戶及用戶需求訂單鎖定,然后圍繞這個目標倒推采購能力,制造將提供產能規劃報告,物流將提供配送能力規劃,營銷將制定其銷售計劃。通過產銷協同這個環節,撬動供應鏈全流程各節點,使之相互銜接,聚焦目標,實現全流程高效運轉,適應市場發展,滿足用戶需求。
海爾的產銷協同有效地利用和管理供應鏈端到端資源,包括三個層面:組織層面的協同、業務流程層面的協同、信息層面的協同。通過協同,確定整個運營鏈的One Plan,建立起各環節消滅競爭力差距的行動計劃,實現One Goal的目的。
2.端到端可視化
海爾信息化的核心是“以訂單為主線”,企業內部所有的信息都必須圍繞著訂單流動。信息流貫穿了整個海爾內部的業務流——資金流、商流、物流,同時又延伸到企業與用戶、分銷商,企業與供應商之間,整個體系保障了信息的同步傳遞和可視追蹤,是企業迅速響應市場需求的“信息命脈”。
(1)訂單信息同步到達
傳統企業的模式通常是信息逐步傳遞,在每一級都可能有延遲或差異,到最后準確率和及時率都難以保障。海爾流程再造后,推行同步信息流程,提高企業對訂單的響應速度,實現企業內部信息化目標——準確、高效、低成本。比如:銷售部門得到客戶訂單需求,該需求會被分解,通過信息系統傳遞到設計、生產、采購部門、供應商,使他們能夠及時調整計劃,幾乎實時地對訂單變化進行響應。
(2)產品全程可視化
海爾全球增值系統(HGVS)將原先分散的信息孤島有機集成,同時采用先進的條碼信息技術對產品全流程信息實時監控。條碼管理就像一條紐帶,對原材料收貨、原材料倉儲配送、產成品下線、成品裝車、成品倉儲配送各階段信息進行實時取數,并實時追蹤產品從生產到配送的全過程,使企業在最快的時間獲得最準確的信息,實現了從原材料按單采購、按單配送、按單生產到成品的按單裝車、按單配送的全程可視化追蹤,并通過正確的決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
(3)服務全程可視化
海爾物流通過先進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對產品全過程的精細化管理,每一個和物流相關的環節都進行終端數據采集,實現供應鏈全過程的可視化追蹤,同時也實現了對各種信息的自動閘口和責任追溯,從而使供應鏈各環節得到不斷改進與提高。
同時,將GPS信息化資源融入先進的管理模式,通過TMS、智能APP等信息化工具實現配送服務全流程可視化,可以實時看到配送產品及車輛的運行狀態;同時,客戶服務信息可以即時傳輸,大大提升了客戶滿意度。
3.端到端的快速響應
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帶來了全球化的競爭,同時也帶來了全球資源的競爭。在高科技迅速發展、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顧客需求不斷變化的今天,誰能夠快速搶到有效的資源,最大限度利用全球資源,誰就能在市場競爭中取得競爭優勢。所以,面對快速變化的外部因素,我們需要集成和整合供應鏈的各個環節,達到加速供應鏈響應速度,并且要關注整體的協同運作速度,以速度來對付變化。
(1)零庫存下的即需即供
模塊化制造換取高速度和低成本。隨著大規模生產已不能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海爾建立起按需定制、即需即供的模塊化、同步的制造模式。海爾的模塊化設計、采購、生產戰略,具有獨立性、互換性、通用性的特點。
?模塊化設計,實現產品個性化設計的靈活性。
模塊化設計是模塊化采購的前提,應用模塊化技術,將復雜的產品分解為一個個功能模塊,借助模塊的選擇和模塊間的組合實現產品個性化設計的靈活性,快速滿足用戶個性化的需求,同時又降低產品成本。
?模塊化采購,與供應商共發展。
實現模塊化采購,首先需要企業及供應商迅速轉型:對企業來講,要從賣產品向賣服務轉型,采購作業要從采購零部件向與模塊化供應商全流程的戰略協同轉變;對供應商來講,由關注海爾向關注海爾的用戶轉型,由供應零部件向標準化接口下獨立開發模塊化子系統轉變。模塊化采購最終的目標是共同滿足用戶需求,共發展。
?模塊化生產,快速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
傳統生產模式下,市場需求的多品種、小批量給企業造成很大的成本壓力,通過模塊化生產,我們只需在同一產品界面標準上安插不同的產品模塊就能實現目的,不僅成本低,而且最大限度地實現了顧客價值,提升企業競爭力。
(2)打造完整的家電產業鏈,加快訂單響應速度
海爾推進產業鏈建設,形成了企業、供應商和政府多贏的效果,同時也加速對訂單的響應速度。對于海爾內部來講,供應商在周邊地區建廠后,供應鏈的響應速度更快、成本更低,在競爭中不斷超越競爭對手。對供應商來講,不僅可以提高質量、成本、交貨期的競爭力,獲得更多、更穩定的海爾及全球其他外部訂單,還可以通過海爾的產品將其新材料與新技術優先轉化為生產力,提高競爭力。
對政府來講,形成家電產業鏈制造基地,不但發展了當地的經濟、解決了當地的就業,而且隨著國際化供應商建廠,研發中心也轉移當地,促進當地技術水平的提升。
海爾的產業集群,不是普通的企業集群,是名牌加名牌的集群,是總部核心控制一切的品牌集群,最終實現整合全球一流采購資源,提升訂單響應速度,以應對供應鏈需求變化。
(3)零距離下的即需即送
海爾物流整合全球優質的物流資源,建立即需即送與用戶零距離的物流網。
在國內,海爾物流網絡建立了14個發運基地,100個過站式配送中心,建立了3300多條配送班車專線,6000個服務網點,實現全國網絡覆蓋零盲區,可配送到2800多個區縣,配送服務到村、入戶。
在海外,海爾物流與全球知名的船公司簽訂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與世界排名前30位的船公司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海運航線遍及全球200多個港口和城市,可為客戶提供港到港、門到門的集裝箱海運運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