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容閎 傾力鐵路的“留學生之父”

容閎

容閎(1828—1912),原名光照,族名達萌,號純甫,廣東香山人,中國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外交家和社會活動家。容閎是第一個畢業于美國耶魯大學的中國留學生,是中國留學生事業的先驅,被譽為“中國留學生之父”。

1828年深秋,容閎出生在廣東香山縣南屏村的一戶貧困農家。1835年,七歲的容閎跟隨父親去澳門,入讀澳門馬禮遜學堂,后隨校遷至香港學習。1847年隨師赴美留學,1850年考入耶魯大學,1854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成為畢業于美國大學的第一個中國留學生。1855年回國,曾在廣州美國公使館、香港高等審判廳、上海海關等處任職。

容閎出于對太平天國的同情,1860年到太平天國首都天京,向洪仁玕提出組織良好軍隊、設立武備學校及海軍學校、建立有效能的政府、頒定教育制度等七條建議,表示如被采納,愿為太平天國效力。洪仁玕雖贊成,卻因形勢所迫無法實行。因而,容閎對太平天國任事堅辭未受。

1863年,容閎受曾國藩委派,為籌建江南制造局赴美采購機器,次年回國。所購100多種機器,成為第一個洋務企業——江南制造總局的主要設備。曾國藩遂保舉容閎以五品候補同知銜,任江蘇巡撫丁日昌的譯員。容閎先后翻譯了《地文學》《契約論》等書。同治五年,曾國藩采納容閎建議,在江南制造總局內設立兵工學校,培養機械工程技術人員。

1868年,容閎向清政府提出以選派幼童出洋留學為重點的四項條陳。1872年奉命率學生30人赴美留學,兼任駐美副使,長期駐美。1875年出使美國、西班牙、秘魯三國任副大臣。由于受到保守勢力的瘋狂攻擊,派出的留學生于1881年被撤回,“中國幼童留美運動”被迫中止。這批留學生中,除早亡、留美不歸和埋沒故里者外,大多數人在不同崗位上為國家作出了突出貢獻。

由于對洋務派的失望,容閎1882年至1894年又僑居美國。1894年7月,中日甲午戰爭爆發,身在美國的容閎焦灼地關心戰事,為祖國命運擔憂。他通過關系給湖廣總督張之洞寫信表示愿回國效力。張之洞馬上復電,要容閎回國商議。從1896至1898年間,容閎通過各種渠道向清政府提出種種興國方案,其中最重要的是提出設立國家銀行、修筑全國鐵路兩大建議。1896年容閎擬請政府在京設立國家銀行,得到時任總理衙門大臣的舊友張蔭桓和戶部尚書翁同龢的支持,上奏清廷獲準,后遭電報局總辦兼上海招商局總辦盛宣懷的破壞,而功敗垂成。

容閎積極主張改變中國近代落后的交通運輸業。他倡議成立中外合資的鐵路公司,并詳細地陳述了鐵路創建的招股、章程和人才應用等方面的舉措。容閎的建議,即《容觀察閎鐵路條陳》被維新派人士所贊同。接著,容閎向清政府提議修建天津到鎮江的鐵路干線,但遭到盛宣懷的反對,未能得以實施。1896年,容閎再次向清政府提出修建天津到鎮江的鐵路的建議,于1898年準許,但又遇到德國的阻礙。按容閎的計劃,這條鐵路應是跨越山東境內,而此時德國強占山東,不許鐵路跨越。雖然容閎的計劃胎死腹中,但這畢竟是以后建成的南北大動脈津浦鐵路的最早動議。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就任民國政府臨時大總統,次日便致信誠邀在美國的容閎歸國擔任要職,而此時的容閎已疾病纏身。4月21日上午,容閎因病情惡化溘然長逝,終年84歲。

近代中國最早的一批“海歸”(二排左二為容閎)

容閎的一生因促成兩件大事而彪炳史冊,即建成了中國近代第一座完整的機器廠——上海江南機器制造局;組織了第一批官費赴美留學幼童。在中國近代西學東漸、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中,容閎都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余姚市| 新泰市| 福鼎市| 平定县| 武清区| 微山县| 包头市| 和静县| 锡林浩特市| 舒兰市| 柳河县| 印江| 江门市| 资兴市| 南充市| 河北省| 沭阳县| 盐津县| 花莲市| 图木舒克市| 阿合奇县| 来宾市| 宜春市| 临漳县| 江孜县| 珠海市| 海阳市| 陕西省| 阜南县| 松溪县| 黔江区| 海阳市| 沙雅县| 西和县| 治县。| 正蓝旗| 南皮县| 杨浦区| 峨眉山市| 临漳县| 滨州市|